河畔凝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然,李温若单纯只是个凶残的杀才的话,李承乾也不配说什么在帝都里横着走和随便打脸了,真正让李承乾能够在天京帝都里横行无忌的底气来自于,他爹李温不仅是晋国公,还是整个大恒帝国西北地区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麾下有着近百万的带甲精锐边军,这个数目可是占据了帝国总兵力的近七分之一啊!所以说真的不是吹牛比,有着这么强大背景的李承乾,从小到大还真没几个惹不起的人,哪怕是在天皇贵胄遍地的天京帝都里也一样,毕竟就连皇帝姬无庸都得给他爹几分薄面,试问他还能怕谁?
有人就好奇了,一个国公怎么搞得像个藩王一样?这其中自然是有缘由的。
其实,当初大恒帝国的太祖在建国之初,就立下了异姓不得封王的规矩,&#
;&#
;
&#
;&#
;&#
;非皇室成员最高只能被授封为国公,而国公位呢,其实就是个虚位罢了,只是象征着一种荣耀而已,唯一的好处就是每年能够领到一笔不菲的俸禄,实则一点实权都没有。
真正有实权的是那些被授封为王的皇子皇孙们,这些藩王们的使命就是成年之后前往被授封的藩地上就藩,帮助皇帝一起镇守大恒帝国的江山。
太祖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怕会有异姓藩王做大之后,来造反夺取他姬家的江山,所以才会立下异姓不得封王这条规矩,而后又立下了让封王的皇室子弟前往帝国各地就藩这条规矩,目的也是为了让皇室能够更好的掌控住大恒的江山,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样做确实是个很稳妥的决定,只是姬太祖想不到的是,他后面这条自认为保险的规矩,却是酿成了一场大祸。
五十多年前,就在姬太祖殡天三年之后,不满太祖将皇位传给三皇子姬无庸的大皇子燕王姬无夜,打着伪帝姬无庸篡诏的口号在封地北燕举兵五十万公然造反,得知消息后的姬无庸,连忙抽调出三十万驻守在京都的近卫大军,将其匆忙的遣往紧邻着北燕的北魏,并传旨给坐镇在北魏的二皇子魏王姬无命,令其统领三十万大军负责平叛的一应事宜,谁知,姬无命在接收完这三十万大军之后,转脸也跟着打起了伪帝篡诏的口号公然举起了反旗,而得到消息后的姬无庸,则气极攻心之下直接口吐鲜血晕死了过去,更糟糕的是,就在魏王姬无命起事后不久,剩余六位封藩王爷也跟着在自家封地上树起了反旗。令形势进一步恶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