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月
日,早晨正值上班高峰,路上车水马龙,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停在站台的巴士司机,看乘客都上来了,正准备关上车门,这时从后方传来呼喊声。
“师傅等等!”
巴士司机通过右方后视镜,只见一个身穿西装的中年人手抓着公文包,一路狂奔而至,冲着自己拼命招手。
一看此人的装扮,他就知道这人肯定是赶着时间去上班,等乘客上了车,巴士司机启动车驶向下一个站台。
西装中年一路拿着公文包狂奔上了巴士,看来是个平时比较少运动的人,一进车门就气喘吁吁的扶着扶手在休息。
赶上巴士的季康是薪艺城剧本编辑部的一个老编辑,也许今天是他的福日,巴士司机没有踩下油门,让他上了这一班的巴士。如果这最后一班赶在公司上班时间前的巴士不能准时到达,那么他今天就只能迟到了。
今天要是迟到了,被那些上司看到,季康想自己这个月的奖金肯定又要被扣掉了。
马上自己的孩子就要开学了,本就捉襟见肘的工资,再扣掉那就是雪上加霜了。
抛开思绪,季康买了票在后排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等待着目的地到达。
季康所在的公司自然是此时香江三大电影公司之一的薪艺城,由当时麦加、石添、黄佰鸣三巨头创办的奋斗影业公司而来,由地产财团“九龙巴士”的雷氏支持改组薪艺城,和隶属于雷氏旗下的金公主影线合作。
而薪艺城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集体创作、集思广益居功至伟,由麦加、石添、黄佰鸣、徐可、施楠生、曾智伟、泰迪罗兵组成的奋斗七人创作小组,碰撞出不少火花,新艺城前期的经典之作几乎都是他们群策群力的结果。
奋斗七人小组的成员各有所长。
麦加上大学时主修电子工程,后来做工程师时,又去纽约大学专门学习电影制作,在美国曾以副导演的身份参加过三部枪战片的拍摄。在《最佳.拍档》系列中,利用自己学过电子工程的长处,他熟练地将高空飞车、电子武器等特技融入电影创作。
石添是喜剧演员,
年毕业于邵氏演员培训所,专修电源技术与演技,喜欢从演员的角度审看剧本。
黄佰鸣曾是话剧的发烧友,对戏剧颇有心得,七十年代从无线毕业,不但是个出色的演员,更是擅长编剧,薪艺城的许多剧本都由他操刀。
徐可是一个集导、编、演等能力于一身的将才,善于从总体上把握一部电影。而施楠生是徐可的太太,也是新艺城的管家婆,两人相濡以沫,成就了一段香港电影的传奇和佳话。
曾智伟喜欢玩而见多识广,对香港和台湾草根阶层的审美趣味了然于心。
泰迪罗兵是自音乐界乐队出身,且能导、能演。
薪艺城鼎盛时期,更是曾逼得势如水火的老牌寡头邵氏和嘉和联手对抗薪艺城。
窗外车辆飞驰,季康看到坐在自己前面的一位年轻乘客靠近车窗,展开手中的报纸,正看的津津有味。也许是职业使然,他下意识地朝报纸上瞥了一眼,发现对方看的是《东方日报》报纸副刊上的小说连载。
不用看季康也知道这年轻人看的是此时如日中天的温锐安的小说连载。最近《东方日报》因为温锐安的小说连载,可是把同行三大报刊的《明报》和《星岛日报》压在身下。
季康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公文包,脸上不由的笑了笑。
不一会季康在九龙薪艺城总部前的站台下了车,抬手看了看表,时间刚刚好,踏步朝着自己工作的编辑部走去。
“早晨!”
“早晨……”
一路上季康和同事打着招呼,今天他可是心情不错。
不急不慢的来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季康把公文包里昨晚带回家审的投稿拿了出来,要不是因为这带回家加班的剧本,自己今天可是不会这么惊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