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明湖 (第1/2页)
拿着剑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惊蛰拥有了牙齿后,地下湖中的生物就遭了秧,无论是那些大型的软体动物也好还是微小的原生生物也罢,都上了他的菜单。
他已经在为探索暗河做准备了。根本不在意地下湖这简单的生态系统会不会因此而崩溃。
因为这疯狂的狩猎,能量供应一直很充足,惊蛰对自己的武装也异常顺利。
他的形状有些像鲸鱼,头部宽大,成纺锤形,有四条带状扁平的触手,分别位于身体两侧,行动速度大大提升。
他身体最核心的部分,都覆盖了一层骨质物,如果现在遇到蠕虫,对方那微小的牙齿很可能破不了防。
除了四肢外,惊蛰还拖着一根又宽又长的尾巴,网格状的,甚至比他的身体还要大五六倍。这是惊蛰用来过滤暗河水中的摄食器官,确保自己在没有猎物时依然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供给。
结构的改变接近停止,接下去是体型的增长。
过了一段时间,惊蛰的体型增大了数万倍,与一些较小的类珊瑚软体动物相当。他的感官也被放大了,能感知的范围变得更远。
在这期间,他从未再见过那种怪异的蠕虫,所以他基本上肯定了对方是从暗河过来的。
以惊蛰现在的感官,地下湖真的不大。只是过去的他实在是太小了,才会让其看上去如此广阔。
源湖中的大部分生物都成了惊蛰的养料,他没有赶尽杀绝,在觉得时机成熟后,就逆着水流,进入暗河之中。
然而进入后不久,他就遇到了麻烦,暗河忽然变得狭窄起来,水流很急,自己那根用来滤水的尾巴居然无法从水中获取营养。
他不得不消耗一部分能量,稍微改变了一下尾巴的结构,在其表面覆盖一层薄膜。薄膜的效果是可以用来降低水流速度,让摄食系统可以正常工作。
同时这也解决了他的一个疑惑。难怪一路上软体生物越来越少了,看样子它们也不适合在这种地方生存。
那怪异蠕虫显然也无法在激流中长时间生存,因为这里没有任何它所需的食物。既然他可以通过暗河来到源湖,那说明对方原本生活的地方距离应该不会太远,这是个好消息。
但暗河的复杂程度超过了惊蛰的预期,就如同一个四通八达的迷宫一样。水流的流动也显得异常混乱。
惊蛰的头部长有一根可伸缩的触手,最顶端是一个会发光的球体,犹如灯笼鱼一般。
他能看到通道中岩石曲折起伏,但表面都很光滑,这是水流长时间冲刷的结果。
惊蛰早就迷路了,既找不到蠕虫的生活地,也无法再回到源湖。
他忽然觉得有些口渴。
什么鬼?我整天泡在水里还会口渴?
这是体内水分大量流失的表现。水会从溶解质浓度较低的溶液扩散至溶解质浓度较高的溶液。
惊蛰猜测自己是从淡水区来到了咸水区。
前方通往大海?还是说前面岩石中的矿物质含量很高,被溶解在水中了?
他原路返回,想适应在咸水中生存需要对全身来一次大改……他现在从水中获得的营养物质本身就不是很足,难以支撑如此大的改变。
回到淡水区,惊蛰在徘徊了许久后终于发现前方忽然变得开阔起来。他成功从水下通道走出。
这是一片开阔的水域,光线从上方传来,明亮而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