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粮慌 (第2/2页)
来世不成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的采买,直接导致了灾需物资的大幅提价,物资的提价,直接导致了恐慌,而恐慌又引起了其他人的哄抢,这哄抢又直接导致了物资的提价,恐慌愈演愈烈……
净云下手的比较快,他将这采买大计采满完成,其他的士绅大户才反应过来,可是为时已迟,落了下乘。
要说这士绅大户,可少有人未曾发过灾难财,在普通农户眼里的灾难,正是他们敛财的最好时机。
但这种事不能急,他们可不像净云财大气粗且无牵无挂,脸面还是要的,通常会在天灾来临的时候联合起来,大量囤积物资,然后逐步提价,不会一上来就下猛药,只有温水煮青蛙,将灾民煮的筋疲力尽了,这时候他们才会站出来,一方面施粥放粮做那善人,一方面又低价买房买地做那商人,这样既得了好名声,又赚了实惠。
只是净云的这一番大肆采买,在情况不明,灾难还未显露威力的时候,他的此举直接导致了恐慌,镇民们纷纷抢购,这各种物资价格一下子就提了上去,士绅大户还没来的及下手,就已经插不上手了,赚急眼的商家根本不会听他们的,这时的价格已经不由他们操控了,他们也值得跟随普通人排队购买,短短几天各商家已经限售限粮,士绅大户人多耗粮也多,他们有钱,却买不到粮,这最先受粮荒的反而成了他们。
士绅大户只好高价从买到粮食的人手中再买粮,总有短视之人会将粮卖出,到是催生了不少二道贩子,周转于各个粮铺,全家人每日排队购粮,买到粮食留下一些口粮,然后将多余的再卖给士绅大户。
粮慌愈演愈烈,渐渐的从飞鱼镇扩散了出去,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县,一点点的扩散,终于这整个降雪之地都笼罩了在这粮慌之下。
整个渭州全面受灾,开始出现了逃荒之人,慢慢的向周围扩散,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雪下的早了一点,天冷的早了一点,只要多备些衣被,扛扛也就过去了。
便是净云那大肆采买,也只是在飞鱼镇这么一个小地方,别的地方只要运些物资过来,很快就能平息下去。
可是这时候人都是自私的,没人知道这究竟是不是天灾的前兆,没人愿意将珍贵的物资运到别处。
即便如此,只要有个强力的官员将一切强行压了下来,那也可以迅速稳定局面。
还是那句话,人都是自私的,强行下下这局面需要动用大量的兵力,可私动兵戈乃是造反之罪,是要诛九族的,便是有着明确的理由,皇帝能够理解,可谁又能保证那真实的情况能传到皇帝的耳中?传到了还好,若是传不到呢?这时候上书请命才是稳妥之局,就算最后一切崩盘也不过是个革职查办之罪,顶多是丢官流放,总比连累家人的好。
便是有那为民请命的清官,也要掂量掂量,到底是全家人的性命重要,还是别人的性命重要,更不要说,即便是皇帝知道了真实情况,那也很有可能是抄家灭族,甚至更厉害,民心这个东西,少了无用,多了可以保命,可太多了就要命了,民心自古就只能皇帝专享,谁要是跟他争民心,可不是要准备造反吗?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
;.
.m不是官员不清廉,不是官员无能力,只是那些好官办起事来,束手束脚,既要显露能力又不能太过,既要清正廉明又要自己露出把柄让皇帝抓住,做百姓口中的好官太难太难,不如做个贪官,享用了荣华富贵,还不被皇帝防备,只要不是太过,一辈子都会风风光光的。
就这样,官员不作为,士绅主动推进,百姓盲目跟风,一切都乱了,逃荒的人越来越多,随着逃荒之人的行动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而飞鱼镇作为动乱之始,反而极为讽刺的一个逃荒的也没有。
飞鱼镇的镇民手里可谓是人人有粮,作为第一波迅速提高物价的地方,商人们迅速累计了大量金钱,然后趁着别的地方物资还便宜,又迅速出手大量购入,然后又出售给飞鱼镇镇民。
飞鱼镇本来就是码头小镇,物资比较丰富,这一来一往,人们手中虽然钱没了,可都累积了大量的粮食,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此地的物价反而最稳定。祸兮福所倚,不外如是。
而青风县就不同了,在飞鱼镇平复下来后,净云就又回到了青风县,虽然两地很近,但重重山脉似楚河汉界将两地隔开。
隔着重重山脉飞鱼镇造成的风波并没有影响到青风县,虽有个别逃难过来的,但人很少不成体系,很快便被淹没在那繁华之中。
净云再次故计重施了一把,去那市场大肆的采买,引起了市场的的小骚乱,可第二天一切又恢复了原样,青风县的县令很有手段,及时出手将骚乱及时压了下来,控制住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