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节 拿破仑的想法 (第1/2页)
狂人阿Q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南北双方从力量对比上看,北方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北方联邦有
个州?
?
万人口,几乎所有的重工业、军火工业和轻工业都集中在北方。
南方联盟只有
个州,
万人口中有
万是黑人奴隶。南方大部分经济靠经营农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型兵工厂。
但是,南方对战事早就做好了准备,秘密训练了一支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
所以他们一开始就能向华盛顿进军。
战争开始的第一天,林肯发表讲话,他号召忠于国家的各州在
个月内提供
名士兵,以便联邦政府把叛乱镇压下去。在城镇和村庄里,人们同仇敌忾,各界人士为招募和装备军队进行募捐,几乎每个村镇都有人参军,他们庄严地宣誓要在
月中旬以前粉碎这次叛乱。
没人以为这是一场长期战争,美国南北两方都认定这是一场短期战争,伍崇曜也越来越不看好朱敬伦的判断,在担心武器无法出手的情况下,他将一批已经交货的
万只步枪,以
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了美国人。
然后他决定不再炒武器,全力投入棉花期货之中。
但是朱敬伦订购的
万支步枪,他没有决定权,也不敢给朱敬伦做决定,这些步枪就不断的被英国人交货,然后送到仓库中。
伍崇曜不知道,他的这个决定,让他不经意间跳出了一个老鼠仓,最后倒是朱敬伦在武器上吃了不少的亏,一大批武器砸在了手上。
另外粮食价格也有所增长,但是只涨了一半而已,伦敦的银行家们并不看好粮食价格,因为即便美国人自己把自己打烂了,大英帝国要的粮食,也能运过来,没人敢阻拦大英帝国的舰队,再说,美国人不卖粮食,还有俄国人,这个时代俄国才是世界第一大小麦出口国。
听人劝吃饱饭,伍崇曜到英国一个月后,就把囤积的粮食抛空了,小赚了一笔,刨除成本和仓储费后,聊胜于无。
现在他手里至少有一百万两银子的现金,他开始积极投入棉花期货,美国的棉花依然在供应英国市场,因为美国舰队此时还没有能力封锁南方,英国商船也好,南方自己的商船也好,南方的棉花还完好无损的从纽约送到英国,而纽约是一个在北方境内的城市。
所以棉花价格虽然暴涨,可是涨幅还不算离谱,报纸上甚至在说这种涨价完全是因为恐慌,英国政府又开始抛售储备棉花用来打击物价,以免造成全面的通涨。
这个时代,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但是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还方兴未艾,棉纺织业在各国都是工业革命的核心部门,不是这个部门有多高的技术含量,而是这个部门能解决最多人的就业问题,衣食住行,穿衣排第一,谁都要穿衣服。
棉花是最优的解决穿衣的材料,毛布不舒服,产量也不够,麻布太粗糙,是穷人选择,丝绸是奢侈品,因此棉布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结果就是全世界都需要棉花。
而美国是棉花生产的最佳地域,几乎无限的土地资源,让他们独享了棉花种植的利益,
年欧洲从美国进口棉花
万包,到了
年飙升到了
万包,去年
年,更是达到了
万包。
其中英国纺织业的
%棉花从美国来,法国是
%,德国
%,就连土地同样广袤的俄国,也从美国南方进口了本国需要的棉花数量的
%,这样的结果让美国南方各州产生了一种棉花上帝论的论调,认为细细一根棉线就能勒死全世界的,所以他们才放心大胆的发动战争,不是他们有信心能打赢,而是他们认为欧洲一定不会坐视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