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皇室之中的皇子,到了(*^▽^)/★*☆年纪之后就不能继续住在宫里,一般是在十五六岁的样子,就会出宫开府,如果不是母族出身特别低的,一般会直接加封亲王。

这位七皇子姬温,就被封了魏王。

虽然都会出宫开府,但是诸皇子之中的层级是不同的,有些皇子会被分封到地方上就藩,有些会留在京城里,侍奉在御前。

离开京城的,就代表着失去了角逐皇位的资格。

当今承德天子,子嗣兴隆,一共有十一个儿子,其中最小的两个皇子还未满十六,不曾出宫,剩下的九个皇子殁了一个老二,四个皇子出京就藩,只剩下了老大,老三,老四还有老七四个皇子留在京城里头。

崔九娘跟李信说,七皇子的势力在诸皇子之中可以排进前三,这是一句真的不能再真的大实话,因为整个京城里头,就只有这么四个皇子而已。

不过这位魏王殿下,在京城里的势力还是不小的,这一点从他能够左右宫中的天目监,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位七皇子能够被封王之后还留在京城里头,就代表着他是承德皇帝心里的皇位候选人之一,因此他的身边自然围绕了不少拥趸,就拿这一次魏王府的宴会来说,请帖一共发出去了十张左右,都是宴请的年轻人,每一张请柬的主人,都是京城里年轻一代有头有脸的人物。

通常小年这一天,是要在家里祭灶神的,所以魏王府的宴会设在了中午,不耽误这些人晚上回家祭神。

上午卯时正,李信缓步走进了距离皇宫最近的永乐坊,这座永乐坊,是京城里最大的一个坊,也是最清贵的一个坊,就座落在皇城附近,与皇城之间仅仅隔着一条护城河而已。

整座京城,最少有八成的权力,集中在这永乐坊里。

那座平南侯府,也是在这永乐坊里。

不似别的街坊那么热闹,永乐坊里倒是颇为安静,临街店面也都是古玩玉器,或者书坊瓷器之类的店面,大街上只有一些小厮还有丫鬟来回往来,偶尔才有一些轿子和高头大马在行走。

李信走在永乐坊的大街上,目光朝着永乐坊的西南边看了一眼。

那里是平南侯府所在的位置,当初另一个李信与舅公上门认亲的时候,就是被那座侯府的家人给赶了出来,那些家人不止把他们两个人赶出了平南侯府,还一路赶出了永乐坊。

这段记忆,是那一个“李信”最深刻的一段记忆,直至现在,李信在午夜的时候,这段倒霉孩子的记忆,还会在他脑海里一遍又一遍“播放”。

李信长长的呼吸了一口气,背负双手,朝着永乐坊的东南方向走去。

因为并没有临近中午,所以李信走的并不是很着急,大概午时初的时候,他才来到了永乐坊的魏王府门口,这座魏王府的门脸,是正儿八经的亲王规制,两头巨大的石狮子坐镇左右,一座朱漆大门显得极为厚重。

匾额上,是承德天子御赐的魏王府三个金漆大字。

李信穿着一身普通的棉布衣裳,双手拢在衣袖里,朝着王府的大门走去。

门口守门的两个魏王府家将,伸手拦住李信,李信从衣袖里取出那一张紫色的木制请柬,轻声道:“李信受魏王殿下所请,特来赴宴。”

这两个家将显然是被提前通知过的,看到这张请柬之后,神态立刻恭敬了不少,他们两个其中一个人,带着李信走到王府的侧门,打开侧门把李信带了进去。

一个宅子的大门,也就是中门,等闲是不会轻易开的,一般情况下只会开侧门迎接客人,以魏王姬温的地位,除非是承德皇帝或者皇族的长辈到了,否则他都没有必要开中门迎人,就算是那位平南侯李慎回京,魏王府的中门也不一定会打开。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晋末多少事

晋末多少事

然籇
晋末多少事简介: 严肃版: 末晋时节,烽火漫天。杜陵杜氏庶子杜英学成下山,正逢桓温北伐,天下局势风起云涌、动荡不休。 试问晋末多少事,安能都付笑谈中? 简略版: “师兄助我!”“夫人助我!”“小舅子助我!” 剧透版: 那年淝水,杜英拍了拍谢玄的肩膀:“看到对面你家叔父了么,上吧!” 已有完本老书《倾宋》《权倾南北》,信誉保证,稳定更新,绝不太监
其它 连载 703万字
调教李唐

调教李唐

夏武昌
调教李唐简介: 重生到武德九年,眼见着距离玄武门之变还有三天,主角如何保命呢?????????? 李二,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孙思邈,武媚娘,某王志来了。 新书需要收藏和点击,推荐票,多多支持 工地开工了,每天工作辛苦,码字时间有限,只能两更了,但请看在每天辛苦的份上,给个收藏,推荐和会员点击,感觉爽的,给个打赏也是欢迎之至的。 书中有些人物不是初唐的,历史上能查到,但这不是错误,而是
其它 完结 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