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光绪很快复电:“割台系万不得已之举。台湾虽重,比之奉省陪都则台湾为轻,若不应允,和议不成,恐日人有与赵逆合流之危局,事关社稷,望慎思之,以全国祚。”

总理衙门也随后电告署理台湾巡抚唐景崧:“台湾百姓愿内渡者,听任之;两年内,不内渡者作为日本人,改衣冠。”

此电传出后,台北立即鸣锣罢市,绅民拥入巡抚衙门,哭声震天。丘逢甲愤而赋诗一首:“忽行割地议,志士气为塞,刺血三上书,呼天不得宜。”

唐景崧鉴于台湾绅民强烈反对割台,迭奏电恳:“弃地已不可,弃台地百数十万之人民为异类,天下恐从此解体,尚何恃以立国?且地有尽,敌欲无穷,他国若皆效尤,中国之地可胜割乎?祖宗缔造之艰,史册俱在,传至二百余年,失自皇上之手,天下后世,谓皇上为何如君?他日更何以见祖宗于地下?臣为祖宗守土,惟有与台共存亡,不敢奉皇上之诏!”

清廷以和约已定,万难毁约为由,悉置不答,铁心舍了台湾确保安抚日本人。

至此,台湾士绅百姓皆知割让台湾已无可挽回。以丘逢甲为首的台湾绅民,开始会商固守之计。但是,当时在清朝也有一些官绅幻想依靠欧洲各国来保住台湾,张之洞就是其中的代表,力主远交近攻,以重利求大国襄助。他甚至致电唐景崧,提出台湾应庇英自立,聘英将守隘口,求英船巡海警戒。

唐景崧随即与英国驻淡水领事金璋会面,协商以台归英保护,并请其将此请求转达于英国公使欧格讷。为此,他还正式建议朝廷,将台湾归英国保护,土地政令仍归朝廷,以金、煤两矿及茶、脑、磺三项口税作为筹码。

这注定不会有任何效果,虽然在甲午战争中,出现了赵承业这么一个变数,但英国权衡再三,认为日本更好控制,不会对帝国在远东的利益造成威胁,所以英国国内仍偏向于扶持日本壮大,以便对抗俄国。

正由于此,欧格讷坚定的否决了唐景崧的要求,并通过驻日代理公使劳瑟向日本外务省辟谣:“近来有英国要占领台湾之谣传,&#

;.&#

;&#

;

&#

;u&#

;此纯系无稽之谈。英国声明决无占领该岛之意,但此声明请勿登报。”

唐景崧求英国不成,又转而求法国。法国眼红日本在清国身上得到如此巨大的利益,确有趁火打劫,染指澎湖台湾的意思,并拉拢西班牙与荷兰以壮声势。但此举遭到了德国的坚决反对,英国亦委婉表示,不希望法国进入东亚。鉴于压力,法国只好放弃。

台湾绅民见清廷置之不理,运动英、法保台也无成效,只得将注意力转向旅顺,寄望赵承业为保台的最后的一丝希望。

为此,台湾在籍官员工部主事丘逢甲、候补道林朝栋、内阁中书教谕陈儒林、前驻法参赞陈季同等,在台北筹防局聚会,泣血盟誓,表明永不臣倭,并学赵承业通电全国:“台湾属倭,万民不服。迭请唐抚院代奏台民下情,而事难挽回,如赤子之失父母,悲惨曷极!伏查台湾为朝廷弃地,百姓无依,惟闻辽东五色旗,乃前宋皇族,华夏一脉,屡破倭寇,愿举台澎而附,终不至祖宗基业沦于倭人,”

唐景崧并不赞同求助赵承业,认为五色旗气数未定,且忠臣不事二主。可面对汹汹民意,他也反对不得,只好电告总理衙门:“……台民此举,无非恋戴皇清,图固守以待转机,愿遥戴皇灵,为南洋屏蔽。”

丘逢甲在通电之后,立即乘船出海,前往辽东,以期面见赵承业,求得出兵庇护。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晋末多少事

晋末多少事

然籇
晋末多少事简介: 严肃版: 末晋时节,烽火漫天。杜陵杜氏庶子杜英学成下山,正逢桓温北伐,天下局势风起云涌、动荡不休。 试问晋末多少事,安能都付笑谈中? 简略版: “师兄助我!”“夫人助我!”“小舅子助我!” 剧透版: 那年淝水,杜英拍了拍谢玄的肩膀:“看到对面你家叔父了么,上吧!” 已有完本老书《倾宋》《权倾南北》,信誉保证,稳定更新,绝不太监
其它 连载 703万字
调教李唐

调教李唐

夏武昌
调教李唐简介: 重生到武德九年,眼见着距离玄武门之变还有三天,主角如何保命呢?????????? 李二,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孙思邈,武媚娘,某王志来了。 新书需要收藏和点击,推荐票,多多支持 工地开工了,每天工作辛苦,码字时间有限,只能两更了,但请看在每天辛苦的份上,给个收藏,推荐和会员点击,感觉爽的,给个打赏也是欢迎之至的。 书中有些人物不是初唐的,历史上能查到,但这不是错误,而是
其它 完结 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