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埂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常洵道:“父皇问儿臣何为天,儿臣不敢妄言……”

“但儿臣尝闻,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诗经》又云:天生万民,有物有则……”

“故天地生风雨、生雷电,而风雨雷电皆有法则,这法则,便是天道!也是朱子、程子所说的理!”

“朱子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刘禹锡说,天人交相胜,还相用!”

常洵挺直了身子:“如何用?无非是顺应天道者昌,违逆天道者亡……”

“天威浩荡、天道有常……”

常洵拜伏于地:“敬畏天威、顺应天道……若能穷得道理,则施之事物莫不各当其位!”

这后面半句,又是朱熹的语录!

朱熹口中的理,先于天地,有理才有天地!

先有理,后有天地万物;若无理,便无天地万物。

这见解,简直超越了牛顿,据说牛顿晚年还在努力证明上帝的存在。

不过,朱熹的理,并没有导向科学,而是导向人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反而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毕竟,人的欲望方才是人类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看来,你也不是没读圣贤书!”

朱翊钧盯着常洵看了片刻:“那么……你是以为穷得了雷电的道理,所以作了《雷电启蒙》,制了引雷旗杆,还轰死了人?”

常洵听出了朱翊钧的不满,连忙道:“天道浩渺,便是雷电一道,也是纷繁神妙,儿臣所得,不过亿兆万之一……”

常洵想了想,伸手掏出刚刚写好的《科学》创刊号,双手举过头顶:“儿臣作《雷电启蒙》、制引雷旗杆,其实……都是为了此事!”

朱翊钧看了看:“呈上来!”

常洵只得从地上爬起,恭恭敬敬地将文章送到万历面前,并翻到第一页。

万历低头看去:“论引雷旗杆的原理与避雷针的作用……”

常洵趁机在一旁解释:“儿臣曾翻阅宫中记录,自成祖建紫禁城以来,城内宫殿,数次遭雷电轰击而受损,永乐十九年,三大殿起火被焚,正统八年,奉天殿再次受灾,天顺元年,承天门灾,嘉靖三十六年,奉天殿灾,火势蔓延至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连同前面的文楼、武楼、奉天门、午门及两侧廊厅朝房尽皆被焚毁……”

常洵列举了一系列紫禁城遭雷击的事件。

不过,他并没有提及万历年间的两次大火。

说起来,万历也是够倒霉的,三大殿和后三宫,堪称紫禁城最宏伟的几座建筑,结果一年多时间,先后被焚。

万历二十四年三月,乾清宫、交泰殿、慈宁宫大火,烧成一片废墟……

这边修复工程尚未启动,万历二十五年六月,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大火,又成一片废墟……

这便等于……从午门到乾清门,从乾清门到坤宁门,紫禁城的这条中轴线几乎烧光了!

这两次大火,似乎也与雷击有关!

常洵自然不会去揭万历的伤疤,他继续说道:“民间百姓认为,雷击是因为做了亏心事,是老天爷的惩罚;翊坤宫一株大树遭雷击,也有人认为跟儿臣失德有关;紫禁城每有雷击、走火,皇帝都要发罪己诏,好像都是帝皇的责任……”

“儿臣翻遍古书,发现很多类似诚意伯观点的看法,认为雷击与失德无关,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儿臣不断琢磨,观察雷电与静电现象,方才提出《雷电启蒙》,并设计了避雷针,而所谓的引雷旗杆,不过是不忿有人说儿臣写的是妖书,反其道而用之罢了!”

常洵五岁就被送去参加金话筒培训,考过口才十级,拿过口才大赛的金奖,这段告白有理有据,还有情感,是晓之以理,更是动之以情。

“两宫被毁,父皇发罪己诏,三大殿被焚,父皇又发罪己诏;为了重修两宫,国库拿不出银子,父皇掏空了内库;为了筹银,父皇又百计筹谋,让中官开矿榷税,群臣却屡屡上书反对,争论不休……”

常洵再度跪拜于地,动情说道:“儿臣无能,不能为父皇分忧,便想着若是没有两宫三殿毁损,父皇便不用如此为难,故而才作了《雷电启蒙》,设计了避雷针,只希望我皇家的宫殿再不受雷击,可以千秋永固,而父皇也能少些烦扰……”

朱翊钧放下文章,抬头看着常洵,沉默了良久。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

水刀伐木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简介: 文化是什么,是一个民族传承的依靠,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血脉。 生逢乱世,异族入侵,且看大明最后一个进士如果力挽狂澜,拯救最后的汉人传承。
其它 完结 182万字
抗日之双枪

抗日之双枪

减子哥哥
抗日之双枪简介: 抗战时期,一个十五岁的小伙,跟在自己媳妇的背后,助她成就双枪之名。
其它 连载 36万字
弩力回天

弩力回天

干越箫声
弩力回天简介: 男主角宋奇凭借他在现代所掌握的微薄的物理知识,制作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工具,成为一千年前的领先人才,并藉此建立了不小的功名。女主角明玉的父亲借尸还魂来到了同一时代,他凭借他所记得的历史知识,比别人早一步知道大事的发生时间,专做大生意,累成巨富,成为当时的首富。。。
其它 连载 32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