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越箫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军急行了两日之后,一个探子迎面飞马而来,还在一箭之远处便立马高声遥报道:“元帅!我军已经拿下平州城!”
金正雷见了,连忙勒住战马,阴郁的脸色顿时明朗多了,沉声道:“说详细一点!”
那探子以急速的语气叙说当时前线的战况,道:“三位先锋官会合在一起,经过会商,决定采取佯败之计,把伯虎引入埋伏圈打伏击,然后趁其不备取下平州城。不过…在打伏击战时,游永将军追击欲逃得伯虎,被伯虎回马一刀斩杀于马下,那伯虎遂只身逃出了埋伏圈。。。”
金正雷听闻游永将军战死沙场,立时双眉紧皱,长叹了口气,脸色又阴沉了下来。
两天后,大军开进了平州城。在这里,金正雷给游永将军及战死的其他七千四百九十一名将士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追悼仪式,并亲自撰写了一篇诔文,为死去的将士追功表德,祭奠时亲自诵读诔文,诵毕,金正雷痛哭流涕,泣不成声,把三军将士感动得热泪盈眶。
次日,金正雷在平州刺史府举行了一次紧急军事会议,他眼噙热泪,声音略显嘶哑,道:“打一个平州城就死伤这么的将士,让我痛心不已!各位将军谋士们请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在攻城野战时少死人?"左甲将军哑然失笑道:“要不死人,除非不打仗,打仗免不了死人!”主簿岑应献议道:“元帅有好生之德,此乃我军将士之万幸,也是陈国百姓之万幸。属下想,要想不死人少死人,除非采取劝降的办法,这样才能兵不血刃进城。”
金正雷听了,默默点头,他心里也知道,打仗哪能不死人?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将军的功劳都是踩着累累白骨而成就的。他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让属下知道他有一颗爱兵如子的心。金正雷见其他人默然不语,便把目光转向坐在门口的宋奇和凌雪,问道:“凌中军,宋参军,你们有何高见?”
出征以来,宋奇和凌雪尚未建立寸功尺业,但在金正雷的特别关照下,每逢重要的军事会议。他俩都列席末座。宋奇见元帅问到自己的意见,便刷地站起身来,缓缓扫视了全场,视线在岑应身上一顿,道:“我觉得岑先生所提的劝降办法很可取。孙子兵法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岑先生所献之计乃攻心之法。”凌雪亦随之起立道:"我也赞同劝降之法,当然宋参军讲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更有道理!毕竟北陈国的军民本来就是我们大陈国的军民。"
金正雷听了,频频点头,遂转首对岑应道:“岑应先生,就由你起草劝降书,紧急传发给前方将军。让他们照令执行,先劝降,后攻城。”岑应起身答应一声,然后他颔首示意向宋奇凌雪致谢,宋奇回视了他一眼,见他年纪在四旬上下,相貌可亲,便点头致意,微笑不语。。。
收到金元帅的"先劝降,后攻城”的指令之前,金在道和左甲又攻下了平州到连州中间的两座小城,不过他们手下也死伤数百将士。来到第三座小城下,他们才收到元帅的最新指令,便依照指示先把劝降书抄写数十份,绑在箭头,分别射入城里。
劝降书上写道:“伪逆陈去山大逆不道,父死不葬,擅离禁宫,不孝之极。为一己之私,置天下百姓不顾,割裂大陈,妄自称国,肇起兵端。我大陈国天下兵马大元帅金正雷奉皇上之命,受天下黎明百姓之托,帅十万王师讨平叛贼。王师到处,开城则安,顽抗则危。降者免死,附逆者必诛。勿言言之不预也。”
果如岑应所料,接下来那座小城的守将主动投降,再下一座小城守将虽不降,却被手下的兵卒绑了来投降。金正雷见连下两座小城,心想,这份劝降书的威力还是挺不小的,可谓能抵数万之师。收到探子传来的捷报,金正雷心中大喜,立即赏了岑应黄金十两。
连下数座敌城,扫清了通向连州城的障碍。金正雷心情愉快,下令道:“大军在此休整一天,明日向连州进发,指日拿下阳州,捉拿逆首陈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