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义军4起 (第2/2页)
持杯醉花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韩山童一拍额头,甚感头疼。好在刘福通即刻出言道:“你们一个个急什么?以大帅的英明,想来早有安排。”韩山童面色一整,先站起身来对着北方的遥拜两下,继而朗声道:“前几日远在濠州的孙德崖孙兄弟派人传来教主令谕。”刘福通等人闻言,面色齐齐一整,尽皆洗耳恭听。
韩山童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大声念道:“凡我明教弟子,须得谨记。宋朝本教方腊方教主起事,也不过是为了想叫官府不敢欺压良民。”众人一瞧,见他手上那书信封面写着“明教三十四代教主张”九个字的题签,下面注着“弟子光明左使杨逍恭撰”一行小字,面色愈发的恭敬起来。
韩山童扫视了众人一圈,对他们的态度很是满意,继而念道:“今日我等起义,旨在驱除鞑虏,不可欺压良民,亦不可学那蒙古败类一般侵占他人财产,若有违者,以教规论处。”念到这里,不少人面现彷徨之色,只听韩山童语气一转又念道:“若有土豪恶霸敢横行不法,凡我明教弟子尽可诛之。”一行人这才脸现喜色,齐声道:“谨遵教主谕令。”
韩山童收起书信肃声道:“之前的所作所为,本帅既往不咎。但至今日起,大家伙儿须得谨记,不得刻意针对那些汉人地主豪强。相反,还要尽力争取他们的支持,以免给察罕老贼有可趁之机。”他执掌红巾军八年之久,早已威严已深入人心,此时一正经起来,便是副帅刘福通也恭身听令。
只听他沉声道:“韩林儿听令。”韩林儿兴奋难抑,大声应道:“末将在。”韩山童道:“命你率本部人马北上,大名府兵马亦归你调动,伺机攻打太原。记住,凡事多请教如今身在大名府的福闲大师,切不可轻敌冒进,以免中了老贼奸计。”韩林儿大声道:“末将领命。”韩山童瞧了一脸兴奋的韩林儿一眼,又点了两名将领为辅,交代几句,语气一转,又缓缓道出一事:“众位兄弟,本帅听闻那朱元璋打算称王,以应天府为都城,号吴王。”
此言一出,厅中群情激愤。李擒虎破口大骂道:“他朱元璋何德何能?竟敢称王?将教主他老人家至于何地?”
刘福通眯着双眼冷冷的道:“区区一个凤阳分坛坛主,竟敢忤逆犯上。哼,他如果能做吴王?那大帅算什么?彭散人他们又算什么?更别说教主他老人家了。”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话尚未说出,那便是:“你朱元璋称王,那我算什么?”
韩山童沉声道:“依本帅之见,当联名上书,请教主他老人家上尊号,否则若是任由似朱元璋等狂妄自大的野心家胡来的话,还不知要生出多少事端。”此举即刻博得数十名红巾军将领的支持。
刘福通沉吟片刻,寒声道:“大帅,以我之见,还需上书弹劾朱元璋,罢免他南军主帅的位置。”韩山童略一思索便喝道:“好,就依你所言。本帅这就命房先生书写劾文。”随后一骑出城,一封弹劾朱元璋的书信激起狂风骇浪。
恒山大林寺,张无忌陪着灵智在天峰岭闲聊。这些日子,灵智一直在教导他一些治国之道。爷孙两个聊起朱元璋欲称王之事,张无忌道:“祖师,依您老人家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置?”他对朱元璋自然印象深刻,原以为他只不过行事凶狠,不曾想他居然是个野心勃勃之辈。
灵智沉吟片刻,缓缓道:“此事不可开先例。若是真的让他称王,明教多年来的辛劳岂非给他做了嫁妆。况且如今明教兵强马壮,也唯有你能号令他们。若是不管不顾,那些不服者如韩山童之流,势必会带着人马跟南军火并一场。”
张无忌面现纠结之色,这些道理他如何不知?只是他自认年幼,当不起灵智以及外公殷天正等人的所期待的大任。
灵智瞧他神情,登时知他心中所想,骂道:“没出息的家伙,亏你跟了老衲这么多年。须知当断不断,反受其难。这样,你先命人犒劳一番徐达、常遇春等人,&#
;.&#
;
&#
&#
;m以贺他们攻下应天府。再派一人做那南军副帅,以分朱元璋之权,料想此人不敢轻举妄动。”
张无忌点点头道:“那,朱元璋该如何奖励?”灵智斜睨了他一眼,道:“奖励什么?非但不能奖励,最好还要斥责一番,否则他岂能知道你对他的不满?”
张无忌啊了一声,失声道:“有功不赏,这不好吧?”灵智一个暴栗敲在他脑门上,恨铁不成钢的骂道:“笨蛋,为人君者,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你若还不能领悟这个道理,日后如何执掌万里江山?”
张无忌想了一会儿,总算明白了这招“连削带打”的妙处,舔着脸笑道:“祖师,弟子明白了。只是有一桩为难,这南军副帅该派何人?”
灵智心中恶趣味一起,脑中忽然跳出一个人名,对着身后的小沙弥道:“去,叫陈友谅那个小子过来见我。”
张无忌一愣,满是不解的道:“祖师,此人???”灵智一摆手道:“无需多说,此人秉性如何老衲知道。但他心机手腕不在那朱元璋之下,有他制衡,朱元璋想要掌控南军,嘿嘿,只怕不容易啊!”笑了两声,又语重心长的对张无忌道:“无忌,须知御人之道,旨在海纳百川,只要能为我所用,其他都是次要的。陈友谅此人拜成昆为师,学了满腹的阴谋诡计,又天性桀骜,有枭雄之姿。若是再加一点运道,成就当不在朱元璋之下。”说到这里,灵智想起了另一个时空陈友谅的最后结局,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不得不说十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