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然。”李纲随即遣人去请秦钊。
“秦钊出身寒门,自幼父母双亡,仅有一个双胞胎弟弟秦枚,两人相依为命,立志考取功名为国效力。但无奈大宋元祐以来奸臣当道,卖官鬻爵,科场之中徇私舞弊,任人唯亲,秦氏兄弟苦于无门,连年科考不中,遂打消仕途之念,到东进闯荡。
他兄弟秦枚性情偏激,愤世嫉俗,到东京不多日,便投在了西城的黑帮之中。
秦钊性情孤傲,又不缴纳朋友,整日在城郊的慧兰寺弹琴作画,生活贫寒,但不愿与世俗同流。下官某日到慧兰寺见过此人,三顾草庐才请出他来。
此人早年曾随嵩山少林寺至善大师学法术,精通精通占卜之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乃是旷世奇才。他有‘三不理’,不理贪官,不理俗人,不理妇人。此人性情怪癖,与相投之人相谈甚欢,若是志趣不合之人,半句话也不说。”
李纲正在向我介绍秦钊的情况,家丁来报,秦生已经请到。我忙起身相迎。
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一身白色儒衫,行走起来衣带飘飘。面如傅粉,眼若点漆。从容中透着傲气,淡泊下难掩才华,飘然有神仙之概。说他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一点也不过分。在东京,即便是在大宋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风流美男子。
三人相见,李纲略微介绍,作揖让座。我没有多言语,只问了些寒暄的话,就不再说什么。
“秦公子最近在忙什么?”李刚问道。
“近日无事,将以前读《周易》时的一点心得做了一下整理。”
“秦公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穷困而不失其志,真乃是南阳诸葛再世,西蜀子云重生啊。”
秦钊闻言淡淡一笑,轻轻摇头未作答复。
我用心观察着秦钊的举止言行,在他的身上略微有我从前的影子。也是话不多,不喜欢卖弄,对人对事不轻易做断言,但始终有自己的原则和品位,是个淡泊坦诚,可以交心的人,不知道是不是个无可救药的情种。
我们的话题始终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多是些诗词音律的内容。
秦钊在诗词方面显露出的才华令人惊叹。时事造人,在大宋这种文化背景里,&#
;&#
;&#
;
&#
;
&#
;产生了灿若群星的词坛巨匠,但有一些词人靠的是渊博的学识和文辞的技巧,比如黄山谷和王荆公,有些人靠的是天生的敏感与柔情,比如秦少游和晏小山,有些人靠的是肆意横流的气魄,比如苏子瞻和后世的辛稼轩,而秦钊却是兼而有之。他的词里透着诚挚、高雅、含蓄。一曲《忆秦娥》令我和李刚听后拍案而唏嘘:
残阳落,千年古梦谁说破。谁说破,金戈铁马,玉人铜雀。
悠悠古道金钩月,连天暮野思量着。思量着,魏碑凝伫,朔风萧索。
我们的话题偶尔也涉及到时事问题,但都是稍有碰触就巧妙的绕过了。秦钊谨慎,李纲圆滑,云州明澈。
初识秦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又不完全是。他的清醒淡然,坦诚率性,的确和我相似。但他学识的渊博,对时局整体的把握又略胜于我,而他冷僻孤傲的优雅气质,更是我这个凡夫俗子所不具备的,但我可以感觉到,他的冷傲背后蕴藏着强烈的热情,是一个冰与火的结合体,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
我丝毫不避讳对秦钊的欣赏,即使抛掉所谓的才华和谋略,单从人品和气质上来说,我也能感觉出与这人的默契,即使成不了我的谋士,作为朋友也很难得。
后来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李纲,希望能够得到秦钊的帮助。
李纲说秦钊看到我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我。这让我感到惊讶,因为那一次见面,我一共说了不到十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