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负责盐田建设的是一个叫李忠的本地老盐工,从事晒盐已经有三十多年,晒盐方面可谓经验丰富。

赵岩关心的还是产量问题,虽然知道渤海湾晒盐产量最高,但他并不知道具体是多少。

“到八九月份时,每亩日产都能达到一担。若是往年气节正常,一亩盐田年产一百二十多担没什么问题。只是这些年气节变来变去,老汉也不知年产有多少。就照前年来说,一亩盐田一年还不足百担,去年又产了二百多担。”李忠掰着指头数道。

全球都处于小冰河阶段,气候有些诡变,很难按照常理推算。这滩涂晒盐正是靠天吃饭的,若是全年大旱,那产量定能倍增。

所以说这东西也保不准年产能到多少,不过这产量算一算还是不错的。若把莱州湾的盐田都开发出来,按照亩产

担来计算,一年也有

多万担,

.

亿斤左右。

莱州湾地区的盐田,一万多盐工已经够用了。

产量是不愁,但产出还得卖出,卖不出去也是白搭。

盐贩子分一道贩子、二道贩子、三道贩子。

一道贩子一般为二道贩子服务,主要从盐场收盐。二道贩子则长途贩运的,把食盐卖给三道贩子。有些二道贩子直接自己收盐,跳过一道贩子。

三道贩子,则是地方上卖盐的,把盐拆成小份出售给百姓,价格比官盐要低,质量一般也更好。

一道贩子从盐户手中买到成本低廉的食盐,价格相比市面上的售价绝对是跳楼价,几钱银子就能买到一担。

卖到二道贩子手里,一般都有一二两。而二道贩子卖到三道贩子手里,价格就会达到三四五两不等,主要看地域。

个别缺盐的地区,价格甚至能飙到六两。若贩运到西北那些少数民族那里,一点盐甚至能换到一头牛或一匹马。

————

第二更!

书评区最近冒出一群自以为是,或者断章取义的人,有的甚至还没看文就对小菜充满了敌意。实在是无奈,小菜也只能腹黑一下……

另外解释一下银子的问题。.&#

;&#

;&#

;&#

;

有的读者认为,明末银子少得可怜,普通老百姓见不到银子。这观点很不符合实际,明朝后期的税收都开始收银子了,难道老百姓交税时见不到银子?

一个自耕农,一年产出几十石粮食,扣除交税的、吃的,把其余的卖掉,就算没石只有

.

两(交税时的最低水平,不过想来不会有农民会在那个阶段卖粮食,除非是傻瓜),一年也能见到几两银子吧!

而那些没银子的,大多都是失去生产资料的,而生产资料自然是在地主、商人、权贵手中,他们是手中没银子?

另外有人说明末的银子很少,白银是康乾时期才大规模流入的。这个观点小菜不敢苟同。个人认为康乾时期银子突然多起来,主要是因为满清抢劫去的银子流入了市场。明末时本身就已经很多银子了,像郑芝龙老家就被抄出上千两,其他的东西价值更是无法估计。

另外文里说明朝灭亡的原因和税收过低、思想过于开放、地方过于自治方面,小菜再解释一下。

税收过低=土地的利润空间大=土地兼并动力=大量农民在无监管的环境下失去土地=受灾时政府无法救灾。

思想太过开放=政府无法引导=什么妖蛾子都闹出来。

地方过于自治(管理粗放)=无法施行有效监管=土地兼并无管制=农民暴动无法及时压制。

商品经济过于泛滥=农民受到剥削(纳粮时粮价猛跌)。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晋末多少事

晋末多少事

然籇
晋末多少事简介: 严肃版: 末晋时节,烽火漫天。杜陵杜氏庶子杜英学成下山,正逢桓温北伐,天下局势风起云涌、动荡不休。 试问晋末多少事,安能都付笑谈中? 简略版: “师兄助我!”“夫人助我!”“小舅子助我!” 剧透版: 那年淝水,杜英拍了拍谢玄的肩膀:“看到对面你家叔父了么,上吧!” 已有完本老书《倾宋》《权倾南北》,信誉保证,稳定更新,绝不太监
其它 连载 703万字
调教李唐

调教李唐

夏武昌
调教李唐简介: 重生到武德九年,眼见着距离玄武门之变还有三天,主角如何保命呢?????????? 李二,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孙思邈,武媚娘,某王志来了。 新书需要收藏和点击,推荐票,多多支持 工地开工了,每天工作辛苦,码字时间有限,只能两更了,但请看在每天辛苦的份上,给个收藏,推荐和会员点击,感觉爽的,给个打赏也是欢迎之至的。 书中有些人物不是初唐的,历史上能查到,但这不是错误,而是
其它 完结 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