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国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4000字) (第1/2页)
梦中伊莎贝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务繁忙,可能不得不两天一更。望理解。
……
事情的发展是千差万别的,彼得大帝膨胀的时候,连希瓦都要发兵进攻呢!
“世事无常啊!……”翻阅着脑海中那本盖世奇书《
》,彼得二世不禁回想起在天朝的那些见闻,比如说非洲黑兄弟惹出的一点麻烦。
“津巴布韦国防军司令
月
日访问中国,回去就清君侧。这群人清君侧的时间选的真差,这下又不知道西方媒体该胡说些什么了,我们只是中津两军间正常的经验交流而已。英国的《泰晤士报》又报道称津巴布韦前副总统逃亡到中国,这些西方记者真是听风就是雨,搞起事来跑的比谁都快,人家现在都继位了,在津巴布韦待得好好的。我们的外交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别国内政中国一贯不直接参与,别想着搞大新闻……”
“是了!中国人教出来的学生可以完清君侧,没道理俄罗斯这个老师不能为哈萨克人民铲除暴君!阿布尔·海尔汗苛政猛于虎,不可长久啊!朽木不可雕也!迟早有天要请他来奥伦堡喝杯茶!”
“至于哈萨克人民,当然要按照人民的意愿,遵循他们的传统选举大汗,当然了,作为宗主国,我们俄国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到时候我们的驻哈萨克办事大臣和驻哈军队会表态的!不要在意那些火枪火炮的流向!没有暗箱操作的,我们不是幕后黑手,顾问是他们自己要的,子弟送过来肯定要接受一些思想洗礼,跟所谓渗透控制一卢布关系也没有,不要听信某些别有用心的人……”
“唉,够了。”彼得暂时停止了这些奇怪的思考,又没有听众,况且有些话也不适合他们听。比如说,哈萨克的制度要不要改变?俄国的力量只要达到一定程度,即便是像历史上那样举措拙劣,也能够重订汗国制度。届时,小帐是否保留汗王,行政管理如何运行,俄国在中亚处于何种地位、谋取何种利益,决于沙皇陛下一念之间。
俄国在小帐汗国也曾经采取过积极行动——努喇丽汗之后,力量强大的俄国也不是没想玩出新花样,就是投入不足,时运不济,业务不够熟练,观念没有改变,思想未能重视,下限尚未突破……总之还是陷在套路里没能出来。
但是套路中的俄国为了掌握主导权所做的一些事情,比如凭借自身实力,拉拢各部,废除汗位制度,重新划分行政区……这些措施虽然有些未能长久、有些收效不大,但它们冲击、改变了哈萨克的制度和社会,加强了俄国对该地区的了解和渗透,为俄国的武力投送提供了便利。最后,为俄国整个吞并哈萨克汗国奠定了基础——的确耽误了太多时间,但最后动手之时,确是一口吞之。
对于哈萨克的制度所做的改变,彼得还需要考虑考虑。但就从外部施加的压力看,至少有三件微小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就是宗主国的地位一定要明确,并且试图逐步地提升到主权国的地位——这涉及到对小帐内部制度的改造。
向哈萨克一定要派出一位俄国的代表,不仅仅是使节,还代表俄国行使宗主国的各项权力——这就是清帝国所谓的办事大臣。
办事大臣手中若是握不住枪杆子,那说话也大多没有底气。为此,俄国需要在边境和哈萨克人的汗国内部驻扎部分军队——这是宗主国权之一,哈萨克人也没有明确反对的理由,根据历史上俄国的有益经验,彼得成功让阿布尔·海尔汗允诺并支持俄国的派军行动。
正如中法战争前清军驻于越北,甲午战争前清军驻于朝鲜,俄国取得了在若干点上驻军的权利,在汗王看来好像不足以推翻他的统治,但一到关键变乱时刻,就是一支内部、后方的快速反应部队,足以迅速决定局势。
不过,驻军计划中的一部分,比如在咸海驻军的这件事,是不需要哈萨克人同意的(当然他们同意并支持了),这事儿要往下讲。
讲这些事儿,先回到克里姆林宫的宫廷中吧。
……
在气氛尴尬过去之后,大家还是相谈甚欢。使节带来了汗王进献的毛皮、马匹、宝石等,并不是非常珍贵——
此时哈萨克也不是什么富饶之地。
彼得回赠了一些钻石和黄金,大致与小帐汗国送来的礼物等值,可能超出一些,但不会贵重太多。正是宗主国该有的气度。
历史上,一贯贪婪强硬的俄国人,在中亚这里却栽了跟头。俄国人在中亚对待各汗国的举动,就和明清帝国对待它的藩属国一般,厚加抚恤,别人送过来毛皮,你送回去黄金,别人进贡几只羔羊,你回赠一群骏马……
不止如此,作为宗主国,俄国接受了汗国派过去的人质,多是汗王的子女乃至汗位继承人——这一点似乎比明清要强,可是问题来了,俄国因为在中亚没有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因此就对中亚汗国采取怀柔,正如上面朝贡礼物一般,在人质上也格外开恩——
一开始,大家把储君送过来。
后来,有汗王请求调换人质,换成其他儿子,俄国同意了。
又有人提出换成旁系亲属或者更幼年(也更不重要的)子女、非正妻所生的子女等等,俄国也一一应允。
好好先生啊!
于是,各汗国的胃口就养刁钻了!
什么?我送过去毛皮,你还给我布匹?等价的回礼?太过分了!竟然不给我黄金!简直藐视我!我
汗国不听你们的命令!
什么?我家那三儿子在你们俄国那待了五年了,给我放回来!换成我妃子去年新生的那一个!你们不肯,我
汗国不听你们的命令!
结果……俄罗斯帝国大多是怂了的。
甚至出现了,汗国把三岁小孩送过来当人质,还指不定是不是汗妃私通的产物送过来接盘。然后打起来了,俄国连这人质也不敢处决,就怕和人家决裂了,最后还把人质给送回去……
然后,汗王的贡品就只交些碎布啊刀具啊,指望他们送过来些玛瑙宝马什么的?你一定是醉了。而汗国的使节从俄罗斯回来后,要是汗国这里见不到俄国宫廷的丝绸金银,汗王就立刻发飙,觉得俄国不把自己放在眼里——那些自幼享受怀柔的货色,是真的这么觉得,不是装的!
简直一股子大清药丸的既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