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潜艇的开门红 (第1/2页)
酸奶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意大利海军第二远征舰队指挥官罗百尔特,此时脸色阴沉的可怕,该下地狱的林大鑫,竟然弄出来一些假的军舰,诱引自己的舰队偷袭,而林大鑫的舰队却在一边等待着,自己舰队先动手。不但让自己背负不宣而战的名声,林大鑫还没有任何的损失,真是让罗百尔特怒火中烧。
不过就是面对面摆开架势,意大利海军加上美国海军
支舰队也一定能战胜林大鑫的舰队,罗百尔特心中对此很有自信,想到这里他脸色才好看了一些。
随即罗百尔特狠狠的拍了一下他前面的桌子,大声命令道:“所有军舰掉头,排出战斗队形准备抢占
字头,迎战清朝人的舰队。”
美国海军亚洲分舰队指挥官乔治?杜威,也慌忙的命令美国的
艘军舰掉头,迎战林大鑫的舰队。
在美国舰队和意大利舰队的军舰纷纷掉头之时,马尼拉海湾海域的水底下,一直潜航的刺刀号潜艇和尖刀号潜艇已经找到了出手机会。
刺刀号这艘林大鑫从现代时空购买的潜艇,此时正在距离意大利舰队的偏左侧
米外,海面下的
米处,舰首对着意大利舰队方向。
沈阳兵工厂研制出来的蒸汽瓦斯鱼雷经过
艘潜艇的实践,不能在太深的水位发射,不然容易使得蒸汽瓦斯鱼雷沉入海中,必须在海面下
米往上的位置发射鱼雷,所以刺刀号潜艇下潜的深度不是很深。
刺刀号内的舰长张斌。因为履历战功现在已经是一名海军大校,此时张斌通过潜望镜观察了一番后,发现正好有
艘大型的意大利军舰在潜艇最佳的攻击范围之内。虽然张斌手里没有意大利军舰的详细资料,不过看着这艘军舰应该是
艘全钢制战列舰,于是张斌命令道:“
号、
号鱼雷发射管偏左
度!”
片刻后刺刀号的大副报告道:“舰长,
号、
号鱼雷发射管已经完成偏左
度!”
张斌接着命令道:“给
号、
号鱼雷发射管注水!”
片刻后大副报告:“
号、
号注水完毕!”
张斌大声吼道:“
号、
号鱼雷发射!我们先跟意大利人打声招呼!”
“嗵、嗵!”
枚
毫米鱼雷从发射管发出后,钻到了海面上,以
节的高速,飞快向着意大利海军阿方索号全钢制战列舰冲了过去。蒸汽瓦斯鱼雷尾部排出的气体在海面形成了一道白浪。
阿方索号正在按照命令调转船头,这时阿方索号上面瞭望塔上的士兵惊恐的大吼道:“鱼雷!左侧
点钟方向方向鱼雷!”
阿方索号的舰长惊恐的命令赶快向后倒车,但是时间已经不够阿方索号躲避了。在整个阿方索号上面意大利海军官兵惊恐的喊叫声中,
枚鱼雷几乎同时击中了阿方索号的左侧水线装甲。
“轰——轰——”阿方索号左侧水线位置
毫米的装甲根本抵挡不住
枚
毫米鱼雷的打击,
个
米左右的窟窿出现在了阿方索号的左侧,汹涌的海水向阿方索号的舰内灌去。
在阿方索号被攻击的同时。意大利海军的丹特号全钢制战列舰也遭到了尖刀号潜艇的攻击。
枚
毫米蒸汽瓦斯鱼雷击中了丹特号右侧水线装甲,同样给丹特号开了
个窟窿。
阿方索号和丹特号都属于玛格丽特女王级全钢制战列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
吨,意大利人建造的这个型号的军舰,特别考虑了在上次和林大鑫舰队海战中的经验,特意加强了军舰的隔水仓。
加上
艘全钢制战列舰阿方索号和丹特号,被鱼雷击中的位置都不是什么重要部位,
艘军舰上面意大利海军的损管人员。在
位意大利舰长的指挥下,迅速封闭了进水的船舱。让海水不再继续向舰内灌涌,使得
艘军舰不至于沉没。
但是这时阿方索号和丹特号都差不多进了近千吨的海水,阿方索号向左侧倾斜了大约
度,丹特号向右侧倾斜了大约
度。
意大利海军第二远征舰队指挥官罗百尔特,看到阿方索号和丹特号遭到鱼雷攻击,顿时想到了几年前的海战,顿时大惊喊道:“潜艇!林大鑫的潜艇!马上命令翁贝托号、瑞可力号向左面海域鱼雷来的方向投放深水炸弹。查欧那号、库飞尔拉号向右面鱼雷来的方向搜索释放深水炸弹。其他军舰注意防范鱼雷攻击!”
在刺刀号潜艇和尖刀号潜艇第一次攻击结束后,
艘潜艇马上下潜开始转移,本来是防止敌舰用舰炮轰击
艘潜艇所在的区域。多亏转移的及时,
艘意大利海军厄尔巴级防护巡洋舰分别在
艘潜艇刚才发射鱼雷的位置投放了几十枚深水炸弹,这种意大利人研制出来的深水炸弹,可以设定最深在海下
米爆炸,要是
艘潜艇不离开原来的位置,就是
艘潜艇的装甲是现代时空高强度合金,也会被炸沉在海里。
此时东北海军
支舰队已经距离美国舰队和意大利舰队不到
.
万米了,在第一舰队旗舰全钢制战列舰沈阳号的舰桥内,林大鑫接到了刺刀号舰长张斌给他发来的电报。
电报上面说,意大利海军有了对潜艇危险很大的一种武器,可以在深海内爆炸。
林大鑫一听顿时想起来,通过现代时空了解,这应该是一种名字叫深水炸弹的武器,于是林大鑫对身边的第一舰队指挥官孙喜涛立刻说道:“给
艘潜艇发电报,让它们不要贸然攻击,一定要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条件下,才能对美国和意大利的军舰发动鱼雷攻击!”
林大鑫没有想到意大利人竟然拥有了深水炸弹。这种对潜艇威胁非常大的武器,让林大鑫的
艘杀手锏有些束手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