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孙翊出兵一年多,潘濬与蒋钦便是不可或缺的大将,或为前锋,或为后拒。进攻益州,蒋钦便成了铁打不动的前锋,破于禁,取江阳,接连建功,威名日盛。

潘濬却连一点油水都没捞着。

要说不着急,那是骗人的。

不过潘濬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无论是经验还是资历,都无法与蒋钦相提并论。与蒋钦争功无疑是自讨没趣。对孙翊来说,益州之战就是练手,将来出征海外,天地广阔,作战的机会很多,不可因小失大。

所以,他一直很安静地接受命令,尽可能将每一次任务都完成得尽善尽美,让孙翊没有后顾之忧。

这一次,孙翊前往符节,进攻夏侯惇,就将留守江阳的任务交给了他。

战船数量有限,绝大部分都被孙翊带走了,潘濬手里只有几十条民船,自然无法在江面上与孟达交战。不过江阳(今四川泸州市)地处贵州、益州交界,有不少山地,长江两岸都是山,水就山势,接连拐了好几道弯,江阳城外正是江面最窄之处。

潘濬理所当然地在长江两岸架起了抛石机和重弩。

刚刚分到了土地的江阳百姓热情高涨,积极为吴军提供协助,男子构建阵地,运送物资,女子为将士洗衣、做饭,以便吴军将士能安心作战,击退来敌。

他们都清楚,曹操是依靠世家支持的,如果曹操胜了,以王安为首的四姓八族肯定会翻脸,不仅会将土地夺回去,说不定还会加倍报复。

有了百姓帮助,数日之内,潘濬就在长江两岸完成了部署,在江面上架起了几道浮桥,严阵以待。

孟达本无死战之意,见潘濬守得严密,立刻下令停止前进,命人向曹仁报告,同时不紧不慢地在南岸立阵,试探性进攻南岸的吴军阵地。

潘濬没给他留面子,迎头痛击,杀死杀伤近百人。

孟达识相的收兵回营,紧守营栅。他知道潘濬求战之意甚浓,不想成为潘濬功劳簿上的一笔战功。

曹仁收到孟达的消息后,率部赶来,查看了形势后,决定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同时进攻南北两岸。孟达进攻江南的吴军阵地,他本人则进攻江北的吴军大营,力争尽快收复江阳,增援夏侯惇。

救兵如救火,曹仁顾不上休息,第二天一早就发动了攻击。

潘濬据守阵地,寸步不让。

——

夏侯惇心急如焚。

吴军三面来袭,他分身乏术。

杨洪赶到后,向夏侯惇汇报了江阳失守的经过,以及诸葛亮与他会面的事,一五一十,原封不动。夏侯惇听了,更是头大。吴军来势汹汹,连谈判都不想谈,一旦遭遇,必然是一场恶战。

从雁岭、江阳两次战斗可以想见,吴军的战斗力极中,非蜀军可敌,符节县城比江阳强不到哪儿去,怕是守不住。

左右权衡之下,他决定放弃符节,收缩兵力,退守江州。

江州(今重庆市)是益州东部门户,是平原与山地的转换处。江州向东,以山地为主。江州向西,则以平原、丘陵为主。曹操在鱼复作战,一旦江州失守,曹操就被封在了山区,再无回旋余地。

黄忠正在率部赶来,江州是必争之地。相较于江阳、符节,江州的城池要坚固得多,更利于坚守。

夏侯惇退守江州,娄关就成了孤城,腹背受敌,旋即告破。

周瑜率部翻越娄山,沿安乐水(赤水河)而下,到达符节,与孙翊会师。

孙翊由武陵入牂柯,原本就是同一战区,只是孙翊在牂柯南部作战,直入南中。周瑜一直在牂柯北部作战,两人军书往来,却没有见过几面。相互之间只是配合作战,不存在统属关系。

如今在同一个战场作战,谁指挥谁就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将来进攻江州,与黄忠会师,也有同样的问题。

在攻取雁岭,由僰道东进江阳时,诸葛亮就建议孙翊主动上疏天子,请求天子下诏,由周瑜负责益州南部的战事指挥。

孙翊不太理解。

他倒不是看不起周瑜——对他而言,周瑜就和孙策一样,是他的兄长——而是觉得他是右都护,要比周瑜这个天竺大都督高半级,就算不顾及他的面子,也要顾及麾下文武的想法,至少会让他与周瑜各负责一块,不会让他反过来要听周瑜的命令。

但是诸葛亮坚持他的理由。早在初平年间天子征战南阳时,周瑜就是副将的不二人选。他之所以没有成为都护,只有一个原因,他不姓孙。因为牂柯的战事,周瑜错过了很多机会,但他什么也没说,天子都记在心里,一定会给他补偿。

益州之战就是最好的机会。

可是对于孙翊来说,这个机会却不怎么合适,风险太大。与其让他承担战败的风险,不如由周瑜全权指挥,孙翊还可以借这个机会学习周瑜的用兵之道,并与周瑜麾下诸将处好关系。毕竟将来出征海外,孙翊大概率要和周瑜、太史慈、甘宁同路,长期合作是避免不了的。今天抢了他们的功,落下了恶名,将来可能要加倍偿还。

孙翊将信将疑,但他一向信任诸葛亮,还是接受了建议,上疏行在。只是路途遥远,而且江州、鱼复还控制在蜀军手中,斥候来往不便,要等到诏书还需要一段时间。

得知周瑜将至,孙翊亲自出营迎接,逆水而上,直到十里之外的凤凰山,在山坡上设宴,为周瑜接风。

孙翊先见到的是贺齐。

见孙翊亲自来迎,贺齐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向中军汇报。他自己没有下船,就在船上等着,等周瑜、祖郎来了之后,才一起登岸,与孙翊见面。

见了面,没等周瑜说话,孙翊就快步迎了上来,大笑道:“兄长,别来无恙?”

孙翊当年随母兄一起住在周家,一直将周瑜当作兄长看待。在孙策身边见习的时候,每逢周瑜回朝,他也是围着周瑜请教各种问题,周瑜倒是习惯的。只是如今孙翊身为右都护,又统领大军作战,身份比周瑜还高半级,周瑜岂能还像以前一样安之若素。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抗联薪火传

抗联薪火传

老哲
抗联薪火传简介: 是谁在漫漫寒夜中点燃了一枚火种,在十四年间虽然有时大火燎天有时只是火星点点,可是火种未断永远相传! 是哪支部队以四万没有支援没有补给的武装在白山黑水间与几十万日本侵略者缠斗,最后只剩下区区几百人? 有一种精神叫不屈,有一支队伍叫抗联! 别人都叫他雷小六,他从十六岁加入抗联,当抗战胜利他已人到中年,可是已经没有人知道管他叫雷小六了,因为知道这个名字的人都已魂系白山黑水间。 抗战老
其它 完结 629万字
北朝汉月

北朝汉月

元祀
北朝汉月简介: 为什么要写北魏,因为我自己有一个观点:南朝承汉晋,北魏开隋唐。而按照西方史观,大汉与大唐,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 就连北魏末年攻下洛阳的陈庆之,逃回南方之后,也感慨于北方人文之盛,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而当时,北方屡遭大乱,南方的梁朝正处于南朝四代中的文化极盛时期。 我觉得,这样一个朝代,是值得尊敬的。尤其是孝
其它 连载 71万字
烽火江山情

烽火江山情

斯莫龙
烽火江山情简介: 一场意外,让周廷琰重生在了民国,这一年也是中原大战时期,这场大战也彻底的改变了他本想安逸的过着少爷的生活。 本书以真实人物与战争场地为背景改编,讲述抗战的十四年内,发生在皖南一带的故事。
其它 完结 21万字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

风口上的珠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简介: 李源穿越到影视融合世界,以军艺退校生的身份前往702装甲步兵团报道。 别人都是在操场上挥撒汗水才能慢慢成长,李源只需要写写歌,当一名文化搬运工就能变强。 高城:“钢七连是702装甲步兵团王牌连队,请到我们钢七连来吧!” 李源:“你有什么能教我的吗?不去。” 袁郞:“老A是真正的王牌特种部队,能进入老A的全都是真正的兵王,到我们老A来吧。” 李源:“你们那么弱还叫兵
其它 连载 8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