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我看不到那么远的路 (第1/2页)
醉酒千杯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东回来了,很颓丧,坐在网吧里一言不发,韩斌赖在他身边,也不说话,只是嬉皮笑脸地看着他。
陆遥招呼网管和服务员吃饭,等几个人把饭菜都打好了,才过来问李东:“老大,吃饭没啊?”李东瓮声瓮气地说道:“吃了碗拉面,喝了瓶啤酒。”陆遥乐了:“挺开心啊,还喝酒了。”
韩斌这时才开口问道:“老大,我一直没好意思问你,见到那女网友没?长得怎么样?你给讲讲过程啊。”
李东眼皮翻了翻:“见到了,她没看上我,我也没看上她!”
陆遥点头,明白了,这应该算是第一代的网友见光死吧,虽然后来花样翻新,各种招式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不外乎网聊时各种幻想,各种期盼,真到见面那天,各种失望,各种打击。
最后终于悟了,往地上啐一口,悲愤地来一句总结:网络都特么骗人的,然后收拾心情,整装出发,没羞没臊地投入下一场网恋。
这就是当今时代,人们对于网恋态度的真实写照,一边抱着怀疑,一边又幻想自己就是那个万中无一的幸运儿,期盼下一场网恋就能碰到传说中的帅哥美女。
陆遥没去安慰李东,他也不需要安慰,这家伙只是面子上一时下不来,心灵是绝对不会被这种事伤害到的。
往家里打个电话,跟家人报了平安,陆爸接的,爷俩简短地唠了几句,最后陆遥让老爹在家里帮着收点羊肚蘑,山上的圆枣这时候也好了,可能的话,也收个百八十斤的。
这两样东西,可是正经的稀罕物,尤其是羊肚蘑,现在乡下的收购价格就是
块一斤,营养价值极高,属于高档营养品,市场价格后来涨到了
多,还有价无市。
原因就是野生羊肚蘑太稀少了,即使在乡下,也不多见,陆遥估计在桃庄敞开了收购,一年也未必能收到
斤。
圆枣号称小猕猴桃,同样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它的产量能多一点,但不好保存,乡下一般都用它来泡酒,至于生吃,还真没几个人舍得。
陆遥收集这两样东西,是打算送给伍平和高秀兰的,两人对自己帮助都很大,伍平送手机号,又一声不吭地帮自己转系,这都报道半个月了,陆遥只打过几次电话,也没上门去看望人家。
高秀兰也是,虽然人家是看在高阳的份上才帮忙的,但毕竟为网吧的事舍了面子,陆遥不能装傻。
他们这种层次的人,寻常东西看不进眼里,太好的陆遥也送不起,也只有这两种家乡出产的山珍野味,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下午,神采飞扬网吧迎来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扛着长枪短炮进门的——记者。
陆遥不明白自己这里有什么特别的,居然把记者招来了,上前问明来意,那位长发披肩,长着一双桃花眼的妹子告诉陆遥,她是辽海商报的实习记者,听闻这里出现了辽海市首家网吧,想过来采访一下。
陆遥愣住了,首家?神采飞扬是干校周边的首家网吧,这个他可以确认,怎么又成了辽海市首家?办网吧执照时也没听到过这话啊。
依稀记得新闻上说过,国内首家网吧出现在沪市,九五年前后就开业了,辽海作为二线城市,肯定会慢一些,但没想到这么慢,慢到让陆遥稀里糊涂拔了这个头筹。
商报陆遥知道,辽海市新出现的报纸,侧重于报道跟商业有关的新闻,因为创办时间太短,各方面都要远逊于市内另外两家老牌媒体:晨报和晚报。
辽海市就这么大点地方,每天能有几件新鲜事发生?如今三家媒体抢饭吃,三家又都是日报,对新闻的需求程度可想而知,重大事件太少,就只能在家长里短上做文章。
市民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
胡编乱造,辽海晚报;连蒙带泡,辽海晨报。
辽海商报因为创办时间太短,暂时有幸还没被编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