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凌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楔子山风夹杂着雪粒呼啸而过,谷底的阁楼中却温暖如春。窗前的女子青丝松挽,朴素的白玉钗在发从中若隐若现,炉中的火光印在白皙的脸上,一片暖红。
桌上放了一支粗制的竹箫,跟她正在绣着的那丛竹子一样,翠绿翠绿的。箫尾吊着银色的流苏坠,只是那流苏似乎有些特别。是了!走近了才发现那流苏是用极细的银丝扎成的,倘若此时稍有江湖经历人看到这只萧,便会自然而然的想起一个人吧?
江湖中人人都知道,听雨楼的楼主一手暗器是的出神入化,尤其是牛毛针端的是无孔不入,每次撒针则如翩翩起舞,有人便给这暗器功夫起了个颇位雅致的名字“漫天丝雨”,真真是贴切呢!
只是,成名已久的听雨楼主南宫若不是男子么,怎么他随身带的竹箫会在这深居雪山的柔弱女子手中?莫不是江湖中最近又有什么动静了?
南宫家的名声,江南妇孺皆知。在这片物庶民丰、才子佳人层出不穷的土地上,自古便是世家大族林立,势力盘根错节,南宫家却于三十年前,从一个地位低下的商人之家,以迅雷之势快速发展起来,跻身江南世家之列,这都因为三十年前南宫家出了个人才——南宫萧。其实,南宫若雪的才能并不逊于其父南宫萧的,不过这是后面的故事了。
“听说了没,南宫瑾六岁的儿子能作诗啊,还得到了城守大人的赞扬呢!”扬州城的茶馆酒肆里处处有类似的声音,“是呢,都说那南宫萧可聪明着呢,长得也俊俏,是个好孩子……”
“听说城西南宫家那十三岁的儿子写了篇叫什么《商论》的文章,还叫来巡视的大人拿走了,说要带到京城给那里的大人们看,是不是真的?”时隔七年,有关南宫萧的讨论又一次达到*。“怎么不是呢!就是生在商家没地位,要是干个其他营生说不定能上科举,以后当大官呢”
“前段时间听我那在京城谋生的表亲来了,说咱扬州城有个后生小子的文章被经历的大官看上了,还冒着杀头的危险求圣上让参加科举呢……”小饭馆里有人谈论着。“怎么?怎的参加科举还用得着求圣上?”有人问道。“你是不晓得啊,说是那家人是经商呢,这地位就……”“哦,哦,说的莫不是南宫家的小子?”“那后生如今也才十四五岁,黄毛小儿怎么能参加科举,说笑吧?”“只要有了那道圣旨,啥时候不能考啊……”“要是南宫家的,那圣上允了最好啊,没得埋没了人才!”“就是就是……”小饭馆里的的讨论越来越热闹,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
“跟你们说啊,我那在宰相家做工的儿子来信的时候说了,他听宰相大人和京里的几位大人商量着过让那南宫萧两年去京城参加科举呢!”河边洗衣服的王婶道。“呦,那可是好事,那孩子从小就聪明,没准儿能当大官呢。”李阿婆放下正洗的菜说。“说的是呢,那孩子今年有十六了吧,要是能成的话,那可过两年就能进京了。”李大妈接口了……
两年后“孩子,到京城好好考,圣上开恩让你参加科举,也是咱们家祖上积德了,就指着你光宗耀祖呢。”坐在桌边的男子,南宫萧的父亲南宫瑾交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