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晒盐,飞梭,伊莎贝拉纺纱机 (第2/2页)
梦中伊莎贝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二十多天里,斐迪南可没有闲着。他本人始终没有去观摩晒盐,因为他正在
飞梭——按照记忆中的图纸和照片,成功制出了飞梭并安装于织布机上,对织布机的结构也进行了些许改进。
飞梭的发明提高了织布速度,由此推动了纺纱领域的革新。
飞梭成功后,在几个工匠和纺纱手工工匠的帮助下,斐迪南在十一月底初步完成了珍妮纺纱机的第一台样机(原始版本),并且在
月
日顺利运转。
交代工匠们予以改进并且量产之后,斐迪南考虑它的命名。
就叫伊莎贝拉纺纱机吧,自己一个女儿和一个妻子都叫伊莎贝拉,不,妻子本来就一个……
那么圣诞节可以拿这个做礼物。
话说圣诞节早上这个礼物的确令大家惊艳不已,同时纺出八根纱线的确令当时的人难以想象,联想关于这个发明的小故事,确实突破思维定势是发明创造的一大关键。时代局限性,真是个烦人的东西,不过别人有这个局限性,那是再好不过了。&#
;&#
;.uu&#
;a
&#
;.
两个女儿(伊莎贝拉公主丧夫,凯瑟琳还小)还进行了纺织比赛,结果是胡安娜赢了,笑得那叫一个阳光灿烂。
……
*
*
%=
.
,约等于
支成品燧发枪。
目前的两个作坊技艺都很精湛,第一批枪,如果不是因为那个犹太工匠受了特殊原因的影响,会全部成功。不过就算两个作坊现在已经基本上吃透了技术,可以自行操作无需指导,让他们每人每月造一支枪,百分之八十的成品率,这样十分艰辛地劳作,也仅仅能年产
支燧发枪。
看来,制造燧发枪的队伍要扩充到至少
人,年产
支燧发枪,还是很坑,不过积累二十五年,打葡萄牙的时候足够了。当然这只是近几年的规模。吞并那不勒斯之后,趁着战火停歇,要把造燧发枪枪匠再提升一些,能年产五万支最好。现在他算是理解大陆军当年的窘迫环境了。
看来工业革命确实很有必要,这样慢慢堆,简直让他欲哭无泪啊!而且前提还是王国本来就不充裕的财政能够负担。不过
法令压榨了大量犹太富人的钱财,并保留了一大批工匠和熟练技术工人,未来美洲的金银和资源流入,他倒是不担心财政支出,果然
真是最好的时代。
排队枪毙的演练颇有成效,“简直是终结骑士时代的枪械与战术”,西斯内罗斯如是说。
还不到彻底终结的时候,等到击发枪出场乃至机枪时代,骑兵就是去送死的料……
不知道哥伦布现在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