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紫藤爬棺,此乃吉兆,望道老人闻之闭口不言,沿着村外走了三圈,后又顺着小溪逆流而上,直到山顶,在那,老人整整思考了三天三夜,据说下山后,腿脚都有些不太灵便。
俞涞知道望道老人好堪舆之学,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看到望道如此,便指挥着村民一切听从望道安排。
望道先把村口的直溪改为曲溪,以溪流为阴阳鱼界线设立太极图,同时,设计了村庄建筑的星象、八卦布局。
村周十一道山岗与太极阴阳鱼构成天体黄道十二宫,八卦形排列的
座堂楼,对应星象二十八宿,七星塘、七星井呈北斗星状分布,后来被誉为“处州十县第一祠”的俞氏宗祠正好位于其星斗内。
原月一行站在村口,遥望着眼前那大大的太极图案,耳边听着向导的介绍,“说来也怪,至从村里改建以后,当年就没再发生过洪灾,作物增产两成,去年夏天的那场大雨,大家都担心溪水暴涨,冲毁田园,没想到经过那个弯后,水速渐渐慢了下来,只把筑的第一处堤冲毁了。老先生说,等我们种下的树木长大成林,下山的溪水会更加平缓,那时就可以撤掉后面的两道防护堤了……”
“呀!这里老道甚是喜欢!”此时的太乙就像个老顽童,一个跟头翻起,正好踩在一块太极图的鱼眼上,“望道和我说过,有个地方我一定喜欢,哈哈,原来他说的就是这里!”
原月真没看出什么,也许是俞源村才改建不久,四处的绿意还不是很浓,尤其山上还有些秃,但是她知道,一旦封山育林,禁止砍伐,这里很快就会绿树成荫,碧水如镜,儿童嬉笑于林下,老妪安详在一旁,或是看护,或是闲谈,各家鸡犬相闻,炊烟相绕,这就是新的桃花源。
她在江南一直推广着生态农业,这里,也许会成为生态新农村的标志,所以她仔细记录着这里的一切,询问着每一处的功效,把那带路的向导问得满头是汗,“这,这可是我们江南的智者,望道老人设计的,他老人家可能还有别的考量……”
算了,回去问望道好了,再观察两年,看看功效如何,能不能在江南推广。
原月的观点是,哪怕发展慢一些,最终成果少一点,可一定要可持续化,那些以牺牲子孙后代福利为代价的发展,不要也罢。
所以她才极力提倡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却对于化工生产直接无视,虽然近现代化工业的大发展差不多从化肥开始,正是因为化肥及高产作物,世界上才多养活了几亿的人口,为后来的劳动密集型工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人口爆炸,同样引发了世界性战争。
在现在社会,&#
;&#
;u&#
;
u.由于化肥代替了农家肥,不说化肥生产本身就高度污染环境,另外长期使用化肥后的土壤容易板结,盐碱化,否则后来怎么又开始提倡绿色食品!
某些专家甚至说着国内的食品不安全,用了农药,除草剂……原月一直就不明白,农药和除草剂固然是不好,可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难道就不用了么?
他们几个人就能耕种那么多土地,难道那里没有害虫,也不长杂草?天哪!米国的土地太可怕了,竟然还会听从人的心意选择植被!
:武义的俞源村,是著名的太极星象生态村。相传明代国师刘伯温与俞源的俞涞是同学,他接受好友俞涞的邀请设计了俞源村,在周围的山上营造两片人工林近
公顷,他让人在村内挖了
口池塘,作旱时救旱、火灾时救火之用,并把它们按北斗七星状排列,名之曰“七星塘”,将村落的民居全部按天罡引二十八宿排列……
俞源村有许多不解之谜,自刘伯温为俞源改溪设太极河之后,
余年来未发生过一次洪灾;“商坐楼”边有口井称“气象井”,天晴水清见底,井水变浑浊定要下雨;“声远堂”沿口桁条上九条木雕鲤鱼会随气候变化而变色;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是“圆梦节”,这天心降喜雨,即使大旱年头也不例外。
渔闲一直对古人的智慧深深敬仰,不敢将主角妄加在众人之上,所以也从来没想写一部更改历史的书。历史事件是偶然的,可历史的进程却是必然的,能读到这里的朋友,应该也发现了本书要写的东西,希望能带给大家更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