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貌似不可能,也没看到这种资料啊!
难道此时的北方民族更喜欢内斗了,所以相互间就解决了资源不够的问题。
这长达百年间他们一直就是在互相打斗,互相消耗……
为何此时的北方民族变成这样了?这——不科学啊!
那可否换个角度,是不是因为,因为环境变了——他们没地方跑了!
原月把视线拉远,越过蒙古,越过西伯利亚,阿尔卑斯山………
是了,清初的时候,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莫斯科公国在消灭了周边的对手后,在欧亚的边陲建立了一个靠侵略扩张来发展经济的沙俄帝国。不断派兵去攻击中亚和西伯利亚的蒙古汗国。
甚至在康熙年间攻到了清朝东北边境。在沙俄的不断打压下,蒙古部落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蒙古草原那么一片弹丸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蒙古部落再跟中原朝廷作对,中原朝廷一旦出兵直捣蒙古老巢,蒙古部落势必将面临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蒙古部落只能在归附满清还是归附沙俄两者中选一。
试想,如果满清面对鞑靼、瓦剌、帖木儿汗国、金帐汗国这样众多的、占据广大地域的蒙古势力,清军一样无法解决蒙古问题,事实上不需要很多蒙古部落,就一个小小的准噶尔部,长年和满清打游击,让满清打了
多年还没有解决问题……
扯远了,呵呵,原来有地方逃,没有被灭种危险的小国,它们的嘴脸一贯是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没机会也要制造机会,捞一把,反正总归不亏,你指望他们和你讲诚信——还是算了吧!
尤其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抗灾害能力很弱,比如今年雨水少了,牛羊饿死,他们就有一批人要饿肚皮,那怎么办?
呵呵,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了,更何况最大的道理就是——活着就是道理!他们并不认为强盗有错,他们信奉的就是刀箭,谁强谁就是道理。
再看西辽,高丽,吐蕃这些边境小国,国土贫瘠,生活环境恶劣,他们不同于北蛮的游牧民族,算是半游牧吧,说白了就是大国真的一怒夺之的时候,他们是逃不掉的,但由于征起来麻烦,得到也不好治理,所以历代中原掌权者一般不会主动征之。
只要中原强大,他们就是很好的跟屁虫,支持者,甚至主动要求依附,实际上背地里使绊子,制造麻烦的事没少干,而且只要中原困顿,他们不仅事不关己,还会尝试着咬上一口。&#
;.
&#
;m
这些小国基本上不会像北蛮那样明目张胆地过来劫掠,他们只会小心地试探大国的底线,一边占着便宜一边拍着马屁,只要看到大国动怒的迹象,马上来个道歉赔罪,实在不行就推出两个替罪羊,就比如这次的西辽,就直接斩了马良才和韩六,说是他们和大周有着私人恩怨,呵呵。他们一般知道着自己的斤两,也不敢有称霸中原的野心。你看看自古到今,除非是惹毛了中原之主,否则一般这类的小国不会被彻底灭国。
其实最主要原因还是这地方穷,没资源,富裕的中原也瞧不上,你想啊,按照古代的生产力医疗水准,那些地方并过来也征不上税,甚至还要支援他们,一不满足还会来个暴乱破坏,说你们中原欺负俺边远穷少数民族,这名声也不好听呀,中原的礼仪之邦何苦去惹这个麻烦呢!
所以这些国家的策略就是耍无赖装无辜,和如今的某些国家也类似,国之间的较量争斗,无非利益而已,要想获得最大利益,那必须要知己知彼,审时度势,厚颜无耻,面善心黑,打得了黑拳,装得了菩萨。
就像如今的西辽,永嘉帝对其的痛恨应该不下于北历,只是瀚洱海沙漠的阻隔,才使其一直逍遥着。
其实原月也能理解,卧榻之侧,他们常胆战心惊,唯恐被中原并了进来,所以有机会就搞点小动作,鼓动着鞑靼人南下。
至于为何有这种担心,原因?
很简单,中原一直以炎黄子孙自居,而炎黄的活动疆域仅在黄河流域一段,如果没有侵略争斗,何来的如今诺大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