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王安石去世的三十一年后,北宋灭亡。
金人南下,宋室南渡,中国历史的舞台开始整体性的南移。
那一段时间的瓜州一定是非常热闹的。无数的人在这里仓惶地登船,逃到对面的镇江,继而更一步南下去常州,去苏州,去临安(杭州)。
船启动了,多少人相互搀扶着转过头来,回望故国三千里,或许今生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了……
不知是谁起的头,开始轻轻地啜泣,继而是放声大哭,紧接着是全船人恸震天地的哀号。这一切,都在瓜州的上空久久盘旋。
原月就这么站在待渡亭里,内心回想着想着王安石变法的起因,内容,经过,试想着他的处境。
北宋的灭亡和他的变法到底有多大的关联呢?
王安石不仅才华横溢,还是个干吏,很懂财经之道,当官不靠后台,科举出身,从县一级干起,当过知县、通判,一直干到中央。他对所有的行政关节非常娴熟,谁都骗不了他。
他不修边幅,不通人情。宋是一个士大夫之国,大家都穿得很体面,彬彬有礼,偏偏这个王安石不洗头、不剃须,每天身上很臭地来上朝,还整天死着一张脸,同僚都叫他“拗相公”。他不拉帮结派,独来独往,跟任何人都没关系。
更要命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大坏官,无非这两条,可是王安石一条都不粘。他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每次发官饷,总是拎了一袋子钱回家,数也不数就上缴给妻子。
他还终生不纳妾,在风流开放的宋代文人中绝无仅有。
他当然不通敌、不卖国,是一个视国家利益为上的爱国主义者。
原月想起那些不断呼喊的爱国志士,王师北望的陆游,美芹十论的辛稼轩,他们,如果是他们得到了重用,那么南宋的命运会改变么?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王朝的兴亡,是什么推动了历史的车轮,原月细数着自己时空那些前后更替的王朝,再看着如今这个时空的历史轨迹。
相对平静的时期都是中原统一,大国立世的时候。
可没有长盛的王朝,没有不衰的国家。
当一个王朝步入终结,总会进入一阵战乱,而后或者新的王朝兴起进入下一段的平和期,&#
;&#
;.&#
;s
&#
;或者王朝分裂,众国林立。
每当中原分裂时,无论是三国争霸还是十国纷争,对应的都是战乱。
想那久远时代,生产力落后,大国的存在时间可超千年,而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千年内的王朝却不会超过
年的寿命,多数
年左右。
比如唐,宋,明,清;比如这个异世的时空,大周的前朝——大燕。
大燕立世
多年,从建立到灭亡,一共十六个帝王,有英明果敢睿智无双的,有懦弱的,有自大的,有昏庸的。不是勤劳的帝王都对应着太平盛世,也不是懒惰的帝王就是天下颓败,这天下和帝皇的勤奋与懒惰,聪明与愚笨关系似乎不大。
以前的原月没想过这些问题,她就是一凡夫俗子,既然能重活一世,那就开开心心地活,好好享受人生才好。
可自从北蛮入侵,惊闻身世,她不免想了很多,尤其这一路南行,一路思考。
北宋百年间,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凸显;大周如今已建国
年,世家大族把持着江南的经济。
宋建立在五代十国混战之后,大明建在蒙元屠戮中原之后,当时均是人口锐减,十室九空。
大周的建立同明类似,但又不同,中原没经历那么长的战火,前朝的的楚氏更是把政权全部交接。
也许就是这样,基础较好的大周虽然才
岁,可却相当普通王朝的近百年?
站在瓜州渡口的原月,就这样不断类比着几大王朝,设想着如今的位置,永嘉此次派人南下的目的,难道仅仅是为了三大世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