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粮价危机 (第2/2页)
渔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知道,我们也在调查这些能发出粮食的官员,尤其是蔡太守,好象也有几伙人在查他。但是目前,查下来,只是人家府衙里去年的存粮多还有当地富户的支持,至于哪几家富户,各支持了多少,人家说怕是影响团结,不对外公布。”陈大哥心里说,要是知道,我早就上报了,咱说不定也能混个大头目当当,让我们聊城分部也赚一笔!
“对了,田叔,关于山东一带粮价上涨一事,咱家米铺当时有啥反应?”原月比较疑惑,这个也涉及到咱家生意啊,还有朱贵,难道这种情报他们没收集么?当时怎么处理的?
“粮价目前只有山东,河南一带价格涨了近一倍,主要是两个月前开始的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内,各家的运米船接连出了事故,最开始以为是意外,后来以为是得罪了人,到最后几乎所有的粮食都没运来,大家才觉得问题严重,可是官府也没查出什么。因为有的是沉船,有的是劫粮,后来这一带的几家主要粮铺集体互保,各地官府沿途护送,这才浩浩荡荡地把粮运来,但由于前面的损失,这粮食成本大幅增加,各粮铺就统一上调了价格。咱田家米铺只涉及到几家店铺,最近几乎所有米铺也不准备进粮了,因为再有半个月,春粮就下来了。”
朱贵接着补充道,“我们一个是没想到这样,另外最主要是那个江南出现的大燕遗孤。这一年来我们都在在查找他的蛛丝马迹,还有望京城前的公子明月,我们查了很久,这人真的就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了。”
朱贵苦笑了一下:“毕竟此事与我们关系更大,风云阁虽说是大周最大的情报组织,实际也都是在大周官方的监督之下,整体实力比之大周的锦衣提骑要低了不少。咱们的米铺差不多两个月前沉过一次船,据说是场意外,下面也没当回事,后来各家粮铺接连出事,我们风云阁才开始调查,可以说起步就晚了一些。
这次的粮价事件,初看起来没什么,商人为了避免损失集体提价,有些府台或者县令以官府名义发放一些补贴性的粮食。其实粮价上涨,对多数百姓影响不大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农民都先留好了自家的口粮,多余的当时才卖了出去。所以需要购粮的,也就是些小市民,客栈酒肆,是非农家庭。
再说了,&#
;&#
;&#
;&#
;.uu&#
;sh&#
;发现问题也就差不多一个月前,这时候野菜啥的都有了,总可以解决肚子问题。这能有多大问题,往常不也有因为天灾减产导致的价格上涨么,那时不也这样,少吃一点粮食也就都过去了。”
朱贵叹了口气,“我也没想到,他们的目标是在这里,造谣对比,因为不均衡,引起大家的对官员的不满。这不还是京城传单的方法么?利用百姓的一知半解,利用粮食造舆论,进行诽谤,甚至可以影响到官员的去留,这也太毒了!”
所以说这次粮价危机,并不是那种百姓的生存危机,是百姓对官员的信任危机,是那些不肯妥协,忠于职守的官员的危机!或许是一场足以颠覆大周的危机!
某些人从来不打造反的旗号,但他们就是要做无冕之主!这绝对比京城里坐在皇位的那位自在,什么责任都不不用负,天下官员听我号令,不听话的咱就“合理合法”地换掉,量你都找不出毛病!
“怎么样,要不要帮刘知县一把,让他放我们先行?”原月直接问道。
注:咱架空文学,请别和历史上的官职对号,这里都统按品级比府台高一级别。明清两代,知县须在
里以外异地当官,朝廷制度森严,知县不许携带家眷,知县家属也不许来探望,加之交通不便,知县一年四季辛劳在任上。只有每年腊月二十至次年正月二十为封印期,为知县的一个月假期,知县方可以回家,由县丞、主簿、典吏等处理县衙日常事务。咱这里的知县府台也不会在本地当官,但离家没有那么远,且允许上任带家眷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