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各位不要以为我们就是完美无缺的,不要以为我们没有缺点了,不要以为我们就无敌了,不要以为我们是第一。 ”李隽的话锋一转,开始总结宋军的不足,道:“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得失,以便更快地提高自己,把大宋朝地军队打造成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铁军!
“我认为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极需提高:一是步兵骑兵和炮兵的协调还极待改善,在通信联络、目标指示方面都有问题,炮兵要是不能得到准确的方位,就会造成误炸,其后果是相当严重。 ”
对于这点,不要说在宋代这个落后了几百年的时代,就是在现代战争中往往由于目标不明确导致的误炸也是层出不穷。 就是以精准打击自诩地老美,在海湾战争就有不少误炸的例子。 在老美历次进行的战争中误炸的事一直不断,不知道老美有没有象李隽这样认真总结?
在切断南营与郭侃中军大营联系之后,郭侃曾动用重兵实施攻击,想打通一条通道,宋军顽强抗击,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是,由于通信手段的落后,宋军也出现过在急需火炮支援的时候不能得到及时支援的困境。
李隽的意思是要在步兵、骑兵和炮兵之间形成更好的默契,有了更好的默契,仗就打得更好了。
朱瑞祥,黄汉,解晋,高达,黄胜材一齐站起来,道:“皇上,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
李隽招手要他们坐下,道:“这也不能怪你们,这是我们第一次进行步兵骑兵炮兵地协同作战,缺少经验,存在问题不可避免。 ”
新兵训练完成,为了提高军队地战斗力,李隽就曾举行过规模很大的军事演习,那也仅仅是演习而已。 和实战没得比。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最好地演习场所就是实战。 当然,实战也是一支军队的最大考验。
“第二,我军已经面临着变革,我们即将迎来步兵骑兵炮兵协同作战的新时期,我们在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 但是,我们在军事理论。 特别是军官的培养上才刚刚启步,远远不能适应我们即将到来的战争需要。 在这场战斗中这个问题特别突出。 如何给炮兵指示目标,如何配合炮兵,如何抓住战机把战果最大化,这都是我们要正视的问题,可以说军官们做得并不好,我对此很不满意。
“这个问题不仅是在我们的军官层面是如此,就是在座地诸位。 可能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我要求你们记住:只有不断地求新求变,紧紧抓住新思维,我们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李隽直面现实,一点也不回避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也很正常。 火炮这种武器是因为李隽而“空降”到那个时代,这些古人连一点观念都没有,要他们一下子掌握住其中地诀窍,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正所误用问道于盲。 要宋军完全消化吸收,还需要一个过程,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时间,给他们时间,在李隽的推动下,肯定会取得成功。
这种情况有点类似汉武大帝时代的西汉军事变革。 汉武大帝凭借自己过人的军事才干,一手推动了西汉的军事变革。 然而,他手下的那些将军们却不能掌握住新的指挥艺术,让他非常苦恼,李广就是其中地典型。
在汉武大帝推动之下,西汉已经组建起了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已经具备了进攻的实力,军事战略已经由本土防御转变为境外进攻,而李广却没有掌握住统帅骑兵部队进行大规模、大迂回、大纵深穿插的长途奔袭作战的指挥艺术,还是他那套防御战术。 致使他没有封侯。
对于李广没有封侯一事。 历代多有人感叹,不明事理者说他运气不好。 其实是他的才干不够好,他不能带领军队在广漠的大草原上进行长途奔袭作战才是他不能封侯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李广守城确为一流,每次要他守住城池,吸引匈奴地注意力,他都干得有声有色,可圈可点,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防御大师。 一旦要他带兵进攻就不理想了,老是“失道”,也就是谜路之类,不能与主力会合。就是“漠北决战”这样的关键战役,他都没有赶到战场,还好卫青把单于给打败了,才没有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只要宋军拥有大量火炮,他们不需要打得很好,不要打得太差劲就行,也可以打败蒙古军队。 李隽不是不知道这点,实在是他有一种危机感,就是宋军这种技术优势还能保持多久,他真说不准。 李隽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物,自然是知道雄材大略的忽必烈有多厉害,更不用说原本该死了地郭侃这个神人还在,谁也说不准他们会不会获得启发,而有所改变,要是蒙古军队也掌握了新的技术新的装备的话,这问题就严重了。
历史已经无数次靠诫人们:无论多么先进的敌人,只要长期打下去,落后的一方都会从先进敌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不断提高自己,迅速缩短差距。 汉武大帝正是从匈奴人那里获得启发,推动了军事变革,最终打垮了匈奴。
李隽对这个道理是很清楚的,他不能不做前瞩性的准备。 事实上,李隽的判断无比正确。
“我们要采取措施,训练培养一大批能够跟上变化的军官和将领,只有打造出一支优秀将领和优秀军官队伍,我们地军队才是真正意义上地优秀军队。 ”李隽看着众将,告诫说:“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正视问题,努力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不仅不是问题,还会促进我们地提高,是我们的福音。 我送给诸位一句话:要敢于直面现实,正视问题!”
“嗯,钱将军说得有道理。 ”李隽很是赞同钱良能的看法,问道:“钱将军此去有多少把握?你要知道,郭侃也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你与令兄之间会面的次数多了,就很可能给他发现。 依我说,这次就不要去了。 ”
钱良能是策反队一员干将,他上次跟随伯颜大军参加了围攻临安的战斗,在临安解围战中给宋军活捉。 经过李隽的洗脑,已经决心回归朝庭,甘愿进策反队与郭侃大军中的汉军取得联系。
他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钱仁通是他兄长,经过他的努力,钱仁通已经答应只要形势允可,他就率兵投降,归附朝庭。
李隽得到这个消息,自然是很高兴。 对于汉军,有人肯定会骂他们是汉奸,其实他们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百年前北方沦为异族之手,一直倍受异族欺凌,对异族的仇恨从不间断。 宋高宗不仅不支持他们的抗金事业,还亲手扑灭了反抗的火焰。 只要他们不与朝庭对抗,李隽也不会为难他们,没想到钱仁通居然要投降,这样的大好事要李隽不高兴都不行。
“皇上请放心,臣自会小心。 ”钱良能信心十足地道:“南营被歼,大哥也该下定决心了。 臣以为,.&#
;a
&#
;臣此去必成大功。 ”
宋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拉开围歼南营的序幕,那种铺天盖地的火力准备,实是蒙古人想所想,见所未见,造成的震撼效果很大,要是钱良能此时去说服钱仁通投降的话,时机应该说选得很好。
“既然你这么有信心,我也就不阻拦你了。 ”李隽不无高兴,叮嘱道:“你要见机行事,要是有变化,先回来商量。 ”
“臣明白。 ”钱良通恭敬地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