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埂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通常来说,奏疏首先送往通政司,经过一段流程以后,再由六科抄出邸报,送往各衙门,提塘和报房都是在这个时候抄出邸报,”石柱子作为《华夏商报》的主编撰,如今也是名动天下,他对来自邸报的消息所经过的流程非常清楚。

李彦想到日后媒体时代的触角无所不在的狗仔队,知道在这个时候还无法做到,而且也没有条件去做。

“如果能抓住通政司这个点就好了!”

李彦分析了一下邸报产生的过程,来自地方地奏疏,汇总到通政司,整理后奏呈皇上,皇上御览批阅后发给内阁,再由六科抄出。

虽然无法直接从地方上采写消息,那么这些消息汇总后,通政司作为第一道程序,抓住了这个点,就等于是抢在邸报之前,甚至是大臣、皇帝之前,看到这些消息。^^首发^泡^書^吧^^^

要知道,如果是按照正常程序地话,奏疏送进宫,批阅后再发出,然后再抄出,这个周期可能会很长。

“通政司所得奏疏,可是例不外传,”石柱子摇了摇头,这些未经皇上批阅的奏疏,是不能够抄出地。李彦笑着摇了摇头:“不必抄录,只要是重大消息,能提前稍许时日知晓便行,至于例不外传,那就肯定也有例外,这件事就交给包有才了,只要发展一两个内线,不就解决了?”

李彦见多了明朝官场中的腐败,也见多了后世的新闻大战,他不认为通政司真的能守住规矩,当然,《华夏商报》也不需要哗众取宠,只要快人一步就行。

李彦来京以后,找机会去通州拜访了在此练兵的徐光启,与在天津时相比,老头显得又苍老了许多。

看到李彦,徐光启会心地笑了笑:“三娃,津门一别,不过数月,汝已是天下闻名,老夫甚感欣慰啊!”

徐光启对李彦的态度,从最初的厌恶,到黄金菜时的赞赏,很是经历了一番大的变化,经由弹子锁、风车和屯垦以后,已经将李彦引为同道中人,虽然两人的年纪差了许多。

“听说贾大人已经在天津辟闲田与卫所田五万亩,打算于河水开冻后引水浸泡改良,并垦作水田,要再造北国江南,若能成功,全赖三娃你的风车,”徐光启掩口咳嗽了两声,脸颊浮起一抹异样的潮红。

“大人可要好好保重身体,”李彦看了徐光启的样子,不仅有些忧心,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还整天在校场上练兵,倒真的难为了这位大学者。在李彦看来,人有不同,各尽其才,徐光启做官练兵都不如从事科学研究来得更有意义,就好像他也知道自己不是搞政治那块料,不会去想做官或者带兵打仗一般。

徐光启虚弱地摇了摇头,哑声道:“不碍事,老夫只是偶感风寒而已,三娃你来说说,这屯田的前景如何?”

看着徐光启希翼的目光,.u

&#

;

&#

&#

;李彦犹豫了一下,沉吟着说道:“改水田诚为良策,只是要兴修畿辅水利,殊为不易。”

“故而,学生以为改水田既然不易,不若于贫瘠之地种番薯、马铃薯等救荒作物,既省人力,也可救急,”李彦这段时间接触邸报,已经不再像当初那般理想化,他知道以如今大明的财政状况和官僚体系的效率,根本不足以支撑这样大的工程,唯有寄望于朝廷革新,或者及早解决辽东问题,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马铃薯?”徐光启眼前一亮,急急问道:“产量如何?习性如何?可能耐旱……哦,老夫愿以地换之。”

李彦尴尬地笑了笑,没想到徐光启还记得当初用地换韭黄的事情:“这马铃薯也是一种番邦作物,学生也是不久前从南洋的商人那里获得了一些种子,打算在京郊育种,购地种植,只是所得有限,怕是种不了几十亩。”

“土豆和番薯、包谷一样,都是耐旱作物,且更加明显,也更便于烹饪,”在李彦的印象中,玉米用于饲料,番薯用于制粉的更多,而土豆则广泛用于菜肴食品,在有些地方甚至当做主食,发展的前景应该更大些。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抗日特战狙王

抗日特战狙王

一池清墨
抗日特战狙王简介: 中华民族遭受侵略,民族危难之际, 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何须马革裹尸还!
其它 连载 7万字
红色警戒下的苏维埃

红色警戒下的苏维埃

八骏竞技
红色警戒下的苏维埃简介: 我们的的苏联将统治整个世界;整个世界都将屈服,我们将主导一切,每个角落都将响起十月颂歌,苏维埃的巨熊来了! 所有的人都站在这里,我们已经征服了世界,你们应向我们鞠躬,向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乌拉!!乌拉!! 当这首歌曲响彻世界的时候,当苏维埃的旗帜飘荡在上帝头上的时候,莫然承受的所有委屈、咒骂、憎恶、仇恨……一切都无所谓了。 这一天,他可以向世界骄傲的宣布,我就是苏维埃
其它 连载 5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