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埂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是已经说好。让他们再等两天的吗?”徐光启脸色一变。突然发出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
“大人、大人……”钱世桢连忙上前两步。端起茶盏送到徐光启面前:“大人您不用着急。下官已通知盛游击他们安抚兵丁。咱们从长计议。”
徐光启喘息着喝了口水。顺了顺呼吸:“兵非吾之所谓兵也。饷非吾之所谓饷也。器甲非吾之所谓器甲也……”
“瞻前顾后。辗转回惶!”徐光启悲愤的说罢。又发出一阵急促的咳嗽。单薄的身体颤抖着。如风中残烛一般。
只听门外响起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当先一个黑脸膛的汉子进门便大声嚷道:“大人。盛某的兵已经没有几日的口粮了。您可要帮忙安排一下。”
“徐大人。秦某的族兵可还穿着南方的衣服。这样下去。便是到了辽东。也无法打仗啊!”
“大人。我们浙兵可是好几个月的饷银没发了!”
随着嘈杂的声音。众人一拥而入。七嘴八舌的向徐光启讨要兵饷。
李彦看到形势不对。便要起身告辞:“徐大人。看来您有公务。学生不便留下。这就告辞。”
徐光启无力的靠着椅背。道:“也罢。你先去吧。”
“这位可是趣玩馆的馆主李三娃。”满脸络腮胡子的延绥游击盛以彰突然向李彦拱了拱手:“听说李馆主赞助了几千两饷银。盛某代延绥的兵将谢过了。”
“呃。”李彦看了徐光启一眼。没想到这件事会扯到自己身上。只好无奈的说道:“盛游击怕是误会了。李某所捐献的不过二百两银钱。何来几千两之说。”
盛以彰却转过头去。不再理会李彦。将脖子一硬。大声对徐光启嚷道:“大人。盛某不求别的。就手下三千兵的口粮。总不能让儿郎们饿着肚子。”
“大人。秦某所要也不多。只求能安排些棉衣。秦某手下的兵都是川人。没有棉衣。可抵不了北方的寒冷。”石柱土司官秦邦屏连忙道。
“大人。我们浙兵……”
“好了。”徐光启叹了口气:“李馆主确实只带来二百两银子。等会先给盛游击的手下买点口粮。并为秦大人准备点春衣。天气要转暖了。秦大人便将就一下吧。”
“至于浙兵的饷银。”徐光启顿了顿。道:“等朝廷的饷银拨下来。便即刻发放。”
“这些口粮、衣物、饷银。怕是只能以裁汰后的人数来计算。”
“这怎么可以。”徐光启话音刚落。来自浙江的守备陈策便大声质疑:“大人。陈某的三千浙兵从江南远道而来。总不能连饷银都不发。就让他们回去吧?”
延绥游击盛以彰也质疑道:“大人。延绥兵裁汰后只剩下千余人。难不成要让其他人都饿肚子?”
“辽东战事急迫。吾石柱土司才尽量派出更多兵丁。总不能因为大人说不行。便不给他们衣穿。”都司佥书秦邦屏皱眉道。
“我们带来的兵。徐大人都说不行。十中只留三四。余者都是不用。若辽东兵力不足。战事糜烂。又当如何?”
“本官……咳、咳……”徐光启发出一阵激烈的咳嗽。身子也弓了起来。
李彦忍不住感到一丝悲凉。为徐光启的无奈。大明朝廷的无力。还有这些将领的无能。他们今日争吵激烈。他日到了辽东。怕还是一败涂的。
“诸位。”李彦忍不住拱了拱手。开口说道:“兵贵精而不在多。徐大人如此做。也是要操练一支精兵。如此方能在辽东与建奴相抗衡。”
“你又懂什么兵?难道做了几块拼图。便以为自个知兵了?”陈策因为没能分到饷银。正在恼火。不禁白了李彦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呵呵。”李彦冷笑了两声。就他的了解。明末的辽东战场。明军几乎没有任何表现。即便是后来所谓的宁远、宁锦大捷。都是依靠守城取的的。而且没有任何追击。说是胜利都很勉强。更谈不上什么大捷。
这样的战例也被称为“大捷”。可见明军在辽东战事中的拙劣表现。
除了几个名将。李彦打心眼里没将其他人放在眼里。闻言不禁微微一笑:“李某虽然只是个小旗。仅领十余兵丁。若论战力。未必比陈大人的兵丁差了。”
“你还是个小旗?”陈策反问道。又忍不住笑了起来。小旗与守备。中间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要不。咱们叫出来练练?你若是赢了。陈某便依徐大人说的。将裁汰下来的兵丁送回去。你要是输了。陈某也不欺你。只要你负责这些兵丁的衣服、口粮。如何?”
李彦看了陈策一眼。觉的江南那种富庶之的。应该没有什么强兵。便点了点头:“好。不过李某只有一队兵丁。且只用长矛。”
“陈某也只用兵丁。不用火铳、弓箭。”陈策抚掌笑道。
众人看着李彦与陈策三言两语间便达成了赌约。不禁有些目瞪口呆。秦邦屏张了张嘴:“李馆主。秦某只要棉衣。春衣也行。”
李彦不禁失笑:“秦佥书也要比?”
不仅秦邦屏要比。盛以彰也要比。自然是看重李彦许诺的那些物资。甚至连钱世桢也有些意动。
“李馆主是哪个卫所的小旗?”等到三场比试都定了下来。陈策才想到这个问题。
“锦衣卫。”李彦拱了拱手。
李彦从天津开始训练家丁。前后有五十余人。这半年来的训练一直没有听过。就连骆养性也赞叹这支家丁队伍“有杀气”。
李彦对家丁的训练从来没有放松。严格按照结合了后世认识以及骆养性提供的一些操练方法综合而成的操练要求。家丁主要以白蜡杆长枪为首选兵器。次选五虎断门刀。其中有几个刀法的天赋不错。也学了个四五成。
“三娃。你竟然要让家丁与浙兵比试?”李彦出了兵营。这个消息就从通州传开。汪文言有些难以置信:“你想要做什么?”
“想要练兵。”李彦对汪文言笑了笑。他提出这样的比试。并非一时冲动。
李彦一直在思考。处在这样的时代。大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逐步滑向灭亡的深渊。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
以前。李彦想到的是技术、实业。首先要充实自身的实力。
《华夏商报》、趣玩馆的成功。以及即将投产的棉纺织厂。让李彦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可以做更多事情。
打仗?他不觉的一直成长在和平环境中的自己。.&#
;
.&#
;&#
;能够在战场上纵横无敌;至于做官。他也不觉的自己能胜过那些官僚。
倒是徐光启给了他新的启发。那就是练兵。
如果能练出一支精兵。并交给合适的人统率。那么就有可能改变辽东战事的结局。这才是李彦同意和陈策的兵丁比试的原因。
“你要练兵。何不到徐大人手下做事?”汪文言还是有些不解。
李彦摇了摇头:“徐大人虽然是练兵少詹事。的位尊崇。不过他手下的兵。来自各兵镇。已经暮气沉重。”
“这些兵都是老油子。特别是那些军官。想要管束并不容易。还不如招募新兵。从头开始操练。”李彦觉的徐光启练兵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上面要与百官争论。争取兵饷。下面还要被那些的方上的兵头折腾。他的一些想法也无法贯彻下去。
“你说的也对。不过。你确定你能赢?”汪文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