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埂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五五回屠刀
天启六年腊月,北方连降大雪。京城物价飞涨,李彦提出非常时期,要在京城实行戒严,对米粮限量供应。考虑到实际情况,内阁通过了这个提议。
然而,让孙承宗、叶向高等人没有料到的是,李彦将“紧急状况”下的权限用到最大,连夜调兵京城,不但查封多家米铺,而且锦衣卫的缇骑也再次出动,抓了许多人,说是“散步谣言,危害国家安全”。
直到这个时候,才有人想到李彦控制着五军都督府、兵部、锦衣卫等强力机构,要不是当初孙承宗等人小心,甚至还会包括刑部。虽然现在李彦不能通过刑部抓人,不过军队和锦衣卫镇抚司却像两把利剑,让任何心怀叵测者胆颤心惊。
实际上,锦衣卫和新整编的京师三大营采取的行动,并没有将暴力破坏的范围无限延展,只不过他们的动作雷霆万钧。一夜之间,京城七大米行全部被封,旗下各家米店的掌柜,还有米行的幕后老板,都给抓了起来。
镇抚司抓人,沿袭锦衣卫一贯的风格,不管证据,也不讲道理,首先抓起来再说。
虽然李彦并不想做这种有违他所倡导的“法治”,不过大家都不遵守法制,却用法制将自己捆绑起来,要来个“君子之战”,这显然是找虐。而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暗流涌动,也让他知道有些事情,并不总会按照他所设计的那样发展。
这次暴风雪中发生的事情,就给李彦提了个醒,让他意识到做事情并不能够理想化,暴力和法制,两手都要抓,都要硬。
对于那些遵守法制,没有超出底线的,李彦自然会推崇法制。而对于那些蠢蠢欲动,将他的友善当做好欺负的话,那么他也不会客气,就以暴力来对待。
新年之前的这次行动,直接封掉几大米行,并且宣布这些米行全部充公,而且还抓了幕后的几大豪强,不仅查米行,还查抄了这几家的其它财产,雷霆手段,让人触目惊心。
如果说之前李彦摆出一副“讲道理”的姿态,底下很多人蠢蠢欲动,突然之间来了这套动作,局势居然平静下来,原来蠢蠢欲动的那些人,不约而同地纷纷偃旗息鼓,好像这会儿才突然意识到,什么法制不法制的,李彦强兵在手,就连魏忠贤都能杀,还有什么不能杀的?
事实上,七大米行的幕后老板,虽然都是京畿一带有数的豪强,甚至有两家还是勋贵,不过都被李彦连根拔起,半点情面都不曾保留。李彦就是要借此告诉天下人,有些事情,他不是不能做,而是不想做。
当然。李彦做事的风格,就是不管如何,都要从道理上说得过去,这可能也是穿越之前的人生经验,那会儿讲究个国际法,做啥都要有个理由。
这些豪强雄霸一方,横行无忌,身上的罪行自然不再少数,镇抚司稍微下点功夫,搜集起来的证据,就能够定下一个抄家灭族的罪名。虽然说定罪要经过大理寺,不过现在是“紧急状态”,戒严时期,李彦直接让锦衣卫去抄家、抓人,倒是没有将事情做绝,立刻将人给砍了。
虽然如此,这些给抓起来的豪强,也难有翻身的那一天,一则人都给抓了,财产也给没收,所谓墙倒众人推,这个时候可少不了落井下石的人。何况,锦衣卫也确实搜集了他们的很多罪责和证据,只要大理寺按照这些证据判罪,那他们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配合这次行动,华夏社的报刊刊发了系列文章,其主旨和立场,无非就是朝廷的此次行动,源起某些不法奸商,勾结鞑虏,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并且散布谣言,祸国殃民,认为紧急状态下的戒严,有效稳定了京城的局势,特别是米粮的价格,从戒严之前的天价,很快回落到只比平时价格稍高的水平上,虽然是限量供应,却也能保证大多数京城的居民吃上粮食。
戒严前后米价的变
变化,成为李彦和锦衣卫这次行动的最好注脚,也正因为如此,京城的百姓都为之拍手叫好,同很多富豪噤若寒蝉形成鲜明的对比。
虽然也有人指出此次行动不符合法制,不过华夏社刊发的文章却指出,突然的行动是符合法律程序的。首先是内阁通过了京城进入紧急状态,并进行戒严的提案,有了这个决定,之后军队和锦衣卫才会有行动,因而这是一件合法并且合乎程序的行动,并不违法。相反,那些投机倒把的商人,才是真正的违法者。
石柱国对这次行动本来并不赞成,不过他作为共和社的核心成员之一,在议事时,李彦的提案表决后通过,他也就只能遵从集体的决策,调集华夏社的资源,展开“宣传战”。
经过这些年的打磨,特别是在李彦的深刻影响之下,石柱国对于各种宣传、造势手段的运用,虽然还远远称不上纯熟,但也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