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岐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七品
两,八品
两,正九品
两,从九品及未人流只有
两,京官每百两银有禄米
石。若是按这等俸禄过日子,别说是七、八品的小官,就算是一品大员,也只能紧巴巴地熬着,连仆人都请不起几个,更别说迎来送往、花天酒地的了。
不过那些子俸禄都是明面上的,除非是那些像大、小于成龙之类的清官,其他官都不指望着靠这点子俸禄过活,京官中有结印局(帮着来京的同乡作保或是帮着写些推荐信之类东西的一个机构,相当同乡会)有外地官每年孝敬的冰、碳敬,有吃干股等等之类的灰色收入;地方官则有火耗、打官司、刮地皮之类的来钱门路,那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虽说过了些,但一任知府当下来,就算不太贪,整个万把两银子却是不成问题的。
按理说,官员们都应该很富有的了,不至于穷到要向国库里伸手吧,其实不然,向上级送礼要钱,平级之间人情往来要钱,帮衬着宗族乡邻要钱,自个儿潇洒要钱,要想升官还得额外掏钱,这林林种种的花钱可是不少,一旦手头转不过来时,这主意可就打到国库身上了,借了的用了,至于还不还的那可就说不准了,就这么着,你借他也借,几千万两银子就给借没了,可把康熙老爷子给心疼得直骂娘。
官跟官还不一样,实缺的官肥得很,来钱快,户部一追比,能还的也就还了,暂时不能的也签了份还款计划书,当然私底下可是痛骂四阿哥胤禛来着:大过年地,上门逼债不近人情。可问题是京官中有实缺的肥官儿少,闲散的官员却多,那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