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呆向日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军入魏已经五天。

在此期间,莫说是大规模的反抗,包括前锋大将杨端和传来的消息,魏人根本没有对昭军的进军有任何阻挠的意思。

昭军的确是入了无人之境。

原本猜测中,一城一池的争夺如今成了空想。

对此最为失望的,恐怕就要数兴致勃勃跟着长公子身边的苏梦泽了。

他所献上的攻城武器,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沿途各城早已空无一人,只等昭军翻墙入内打开城门就可占据。

扶苏心中与所有将领一样疑惑不解,魏人这是打算要坚壁清野?

城中的确没有粒米留下,但是这么多人都赶去安邑,安邑容得下吗?

况且魏人也未对城池有大肆破坏,除了堵门以外,甚至都没有破坏城墙与各类建筑,简直是把城防完好地交给了昭军。

昭军是在春耕之后发的兵,不必担心秋粮不继的问题,况且去岁又是大收,除非粮道被截,否则根本不会有粮草不足的问题。

魏无忌这是要做什么?

以弱胜强的确需要弱势方集中力量与强敌伺机进行大会战。

然而那是指军事力量,将没有作战能力的百姓也集中起来,不但毫无必要,还会白白给自己增添负担。

自渭南绕过魏惠王长城后,大军北渡渭水,兵锋直指临晋。

这时,前方终于传来魏人依托临晋城对前锋杨端和部发起进攻的消息。

笼罩在昭军头上的迷雾终于散了一部分,看来魏人并未全部凭空消失,在安邑被围之前,他们还是要与昭军碰一碰的。

昭人不怕打仗,上将军催促中军进发的军令才刚传下去,杨端和大胜魏军,顺势拿下临晋的军报就又送了过来。

来不及高兴,另外两路遇到魏人强烈抵抗的军报便被送上了王翦案头。

盯着三份军报,老将军陷入了沉思。

对于中军这路,魏人几乎没有抵抗,相反可说是无比放任,却对两路偏师百般阻挠,这其中的原因,已经呼之欲出。

魏军希望阻止三路军同时兵临安邑城下的困境,企图拖延住两路兵马,只与王翦的中军寻机决胜。

一旦王翦这一路败了,剩下两路偏师就只能撤退,否则就有被围歼的危险。

可以想见,等在王翦军前方的,将是魏人集合了几乎全部力量的最终一击。

那么,针对魏人的战略,可供昭军的选择就很明朗了。

其一,不管其余两路如何,只单刀直入,与魏军决胜。

其二,改变行军路线,先与其中一路夹击,打通前行之路,再按照既定战略,三军汇合在安邑之下。

两种选择皆各有利弊。

第一种选择,昭军只要能够一战功成,西魏就将直接灭亡,昭国将会接手一块几乎没有多少折损的土地,国力大增。

作为将一国社稷扛在肩上的上将军,王翦不可能只考虑战争得失。

但是如此一来,两军就会落入一战决胜的大会战,这却是王翦不希望看到的。

倒不是担心会败,昭军战力如何,统军数十年的上将军心中有底。然而如无必要,他不想给对方进行殊死一搏的机会。

第二种选择十分稳妥,然而改变既定战略的问题就是,中军无法在预定时间兵临安邑进行对周围城镇的封锁。

如此一来,战争时间将会大大延后,至少会拖到秋收之后,这会造成国力的很大负担。

况且以魏人的坚壁清野,春耕想必是没有做的。到时候昭军占领的魏土之上的百万饥民,可都是昭国的出血口。

老将军思索片刻,传令升帐。

想了想,王翦又叫住传令兵,命令让军机郎也同来议事。

未必多看重这些年轻人的谋略,只是既然王上和公子都有以军机郎培育年轻将领的打算,那么不妨让他们多见识一下军议。

军令很快传达了下去,不片刻时间,除了几位奉命领兵在外的将军,校尉以上的将官都肃然立在了帐下。

军中不重虚礼,故而升帐之后,只是略作抱拳,老将军便让众将近前,将三封军报都说给了他们。

将领们各抒己见,与王翦所思相同,大多数讨论还是集中在两种战略的利弊之上。

军机处本就有收拢情报的责任,因此扶苏等人甚至比上将军更快得知其他两路的消息。

同样与王翦的判断相似,大多数军机郎认为,魏军的意图在于阻止其余两路,而选择与中军决战。

只有两人除外。

此前还为赵国是否会救援魏国而争执的樗里偲与甘罗,此时却达成了一致:赵国必发兵救魏,且此时恐怕已经秘密进入了魏地。

而无论是王翦还是其余军机郎对魏军战略的判断都只基于一个前提:赵国并未出兵。

因为赵国如果出兵,那么作为左路,本就有遮蔽赵军南下之责的白起军,才是魏军最有可能吃下的一路。

因此不必纠结于如何进军,如今当下之急必然是要全军,或者至少分兵北上救援白起的左路军才是。

可是无论是左路军的军报,还是黑冰台的密报,都没有分毫提起赵军的动向。

况且两国方才借由大婚成立了盟约,即便这盟约如何人尽皆知的不牢靠,赵王迁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撕破脸皮。

故而扶苏对两人的判断也是将信将疑。在他看来,两人对战况的判断依据,并非全部依赖于情报,更多的是基于对魏无忌这个人的揣摩。

“公子无忌极重情义。”数刻钟之前,樗里偲希望说服扶苏在军议时向上将军提出两人的判断,“如果面对必败之局,他必然会率军尽早与我军正面一战,不会拖到我军深入魏土如此之深,军人死社稷是天职,可百姓何辜?”

甘罗也随之附和:“樗里先生所说不差,要完成目前如此大规模的迁徙工作,无论如何也会在春耕之前就进行,那么到了秋天,百姓们吃什么?”

“以公子无忌的侠义心,他会做出以饿死数万甚至数十万百姓来偷取一线胜机的行径吗?”樗里偲又补充道。

“若是真的能以此换取胜机,或许会有人能够说动他。但是如果赵国不来援,如此做派除了能够拖延我军脚步,多饿死一些民众外,对战局能够有什么裨益呢?”

扶苏略微被说动了一些。

然而,相比于虚无缥缈的人心,他更相信证据。

数十万大军的调度,要依赖于两个从未正面接触过魏无忌之人对其心思做出的判断?如果提出此事的不是樗里偲,他根本连听都不会听。

与扶苏有相同想法的还有另一位军机郎,“在下认为即便两位对公子无忌的判断是正确的,即赵军确实向其承诺会发兵援救,才会导致他以玉石俱焚之态面对我军攻略。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老武

老武

笔触凌霄
老武简介: 鎏金破落均不为,只是意难平。 成王败寇浮生事,但求不亏心。 早起晚睡一支笔,痴想少年事。 空留拂尘在人间,却道世道难。
其它 连载 12万字
晋上卿

晋上卿

熙檬父
晋上卿简介: 重生春秋晋国,成为尚未发迹的魏氏家族一员,名唤魏相。 这是一个熠熠生辉的时代,也是一个刀光剑影的时代。 秦穆公遗泽未散,殊不知秦之沉沦刚刚开始。 楚庄王磨刀霍霍,正准备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上卿赵盾一手遮天,可晋侯和卿大夫们对赵氏的觊觎和反扑才刚刚开始。 小小的魏氏也身不由己的卷入了这样的一场时代洪流之中。 行差踏错一步,便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不想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就只能独占鳌头,
其它 完结 88万字
大汉箭神

大汉箭神

庄不周
大汉箭神简介: 少年强,则大汉强! 这是一个侠气纵横,意气风发的时代。 胯下千里马,掌中宝雕弓,匹马踏匈奴,三箭定天山。 功名自当马上取,大汉雄风万里扬。
其它 完结 328万字
重生九次,心态崩了让世界毁灭吧

重生九次,心态崩了让世界毁灭吧

三百斤的煮夫
重生九次,心态崩了让世界毁灭吧简介: 别人家系统,创造完美男人。 我的系统开头一句话“请开始你的表演。” 结尾一句话“不够精彩请从来。” 我开始我的作死人生,做过拥兵自重的异姓王、游戏人间的剑侠、君临天下的帝王、修过仙、入过魔、出过家,尝尽人生百态。 在后来,心态崩了,不玩了。让世界毁灭吧。
其它 连载 15万字
守鼎1643

守鼎1643

寒玉阳
守鼎1643简介: 公元1643年,崇祯十六年秋,煌煌明祚在流贼和满清的连番打击之下,早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值此鼎革之际,一个现代人灵魂穿越到了落难在广西的永明王,即未来的亡国之君永历帝朱由榔身上。 还有不到半年满清就要高举着屠刀入关占领北京,三年后攻入两广,再十五年后他就要被汉贼吴三桂抓住,用弓弦残忍得勒死。已知今世命运的他面对此危局又该何去何从? ps:本书行文相对严谨,合理考据,军事种
其它 连载 1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