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鸟先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闹倭寇的风波逐渐停歇,南平县城内也恢复了平静。

不过延平书院和府学倒是赖在县学不肯走了。

原因自然是鹿大王已经登陆外海,大家都知道东南要不太平了,留在城外读书还是太危险了。

不过读书人还都是闲不住的,自从徐士盛死后,城外也没再传出闹倭寇的事情,县城的紧张气氛松懈下来,这些读书人们又开始出城踏青游玩,只不过要多带几个护卫。

延平书院的山长陈默群,正陪伴着好友何良俊在南平城东的九峰山踏青巡游。

何良俊就是拓湖先生,这位拓湖先生世代官绅,是松江华亭人。青少年时代,攻习诗文,爱好戏曲。后来做了贡生后曾经授官南京翰林院孔目。

仕途不顺畅后,何良俊辞官回乡专门研究曲艺,如今也是江南文化名流领袖。

不过去年倭寇攻破松江府,何良俊的藏书楼都被倭寇烧了,为了避祸这才从松江府南下游历。

陈默群是何良俊的好友,应陈默群的邀请何良俊在南平县暂住了一个月,而何良俊也投桃报李在南平县搞了个戏文征文活动,算是帮着延平府的读书人在全国打打名气。

万一能有一篇佳作面世,那延平府的读书人也能在全国读书人那边露露脸。

前些日子闹倭寇,陈山长也不敢出城,最近城外风声逐渐安稳下来,陈山长带着好友出城游玩。

这南平城外九峰山名胜古迹非常多,此时陈山长和拓湖先生手持竹杖,两人矫捷的攀登九峰山。

身后作陪的是延平书院的教授和学生,他们气喘吁吁的在后面跟着。

陈山长举起竹杖,指着山说道:“元朗兄,前面就是化剑阁了。”

何良俊,字元朗,号拓湖先生。

何良俊登高看着山崖下方的延平津问道:“这就是二剑合一的延平津?”

陈山长点头说道:“正是此地。”

“听说化剑阁还有李相公的碑文,现可存否?”

“李相公的碑文尚存,我带元朗兄去看。”

化剑阁是南平县一座名胜古迹,这是一段来自于晋代的传说。

相传晋代名臣张华擅长观星,他观星发现斗牛星宿之间紫气长虹,认为将有神剑出世,佩戴神剑的人可以做宰相。

于是他委托同样擅长星象的豫章人雷焕去豫章丰城做县令,寻找星象中所示的神剑。

古人认为天的星象也对应地的位置,斗牛星宿对应的就是豫章之地。

而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那一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说的就是雷焕在豫章挖出神剑的典故。

雷焕挖出两把宝剑,一说是太阿和龙泉,也有说是干将和莫邪,他将其中一把剑送给张华,自己则留下一把剑。

这时候雷焕的儿子劝说父亲不要藏下宝剑得罪张华,但是雷焕却说晋朝要大乱,张华也会被害,这剑是灵异之物,终究会化为他物而去,不会永远为人所佩带。

后来张华果然在八王之乱中身死,那把神剑也不知所踪。

后来雷焕的儿子雷华任州从事,一次带剑经过延平津时,剑忽从腰间跳出落入水中,雷华让人进入水中找剑,一直找不到。

只见到两条龙各长数丈,盘绕在水中,身有花纹,寻剑的人惊惧之下离开。

雷华叹息道:“先父化为他物的说法,张公终将会合的议论,今日算是验证了。”

这件事之后,南平人就在延平津边的九峰山建造了化剑阁,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化剑阁有不少名人题字碑文。

何良俊随着陈默群继续登山,果然见到了一座石碑,两人走到石碑处观看,这就是何良俊所寻的李相公的碑文。

不过这位李相公,倒不是当朝的相公,而是宋代明相李纲绍宋里那位。

看完了李纲的碑文,何良俊再看下方的延平津,张华、雷煥,雷华的故事交错,突然让人产生了一种古今悠悠的感慨。

陈默群说道:“元朗兄,马就要到化剑阁了。”

一想到自己被倭寇焚毁的家园,何良俊叹息一声坐下道:

“下山吧。”

陈默群惊讶道:“马就到化剑阁了,为何要下山?”

何良俊说道:“我想到兰亭集序那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可还能记得我等今日登高?”

陈默群沉默了,他虽然是延平书院的山长,是本地的名人,可是他这样的人物,怕是能载入地方志都困难。

何良俊虽然是曲艺名家,但是也没有和吴中四子那样名扬天下,他这样的人也很难写入青史当中。

而能够记录在历史的,无论是张华还是李纲,这都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人物。

雷焕父子跟着名人的故事,也能流传千古。

而自己呢?

何良俊的感慨让陈默群也失去了登山的兴致,他也举起竹仗说道:“下山下山!”

延平书院的教授和学生也不知道为什么山长不到化剑阁就要下山,不过也只能乖乖的跟在后面下山回城。

与此同时,黄时行举着油墨飘香的小报,正在等待山长陈默群回来。

为了能一炮而红,黄时行一口气印了二百份的文苑新韵,免费赠送给南平县城的达官贵人。

黄公子发行报纸,延平书院的读书人自然要捧场。

文苑新韵定价二两银子,那些家中有钱的纷纷慷慨解囊购买,而没钱的穷读书人,也会几个人凑银子买一份。

这倒也不是单纯为了拍黄时行的马屁,而是文苑新韵肯定会成为南平县文坛的盛事,如果不能跟风,可能会被同学看不起孤立。

混圈子的,自然最怕被圈子孤立。

江南读书人要随身携带那么多的拜帖,就是这么个道理。

当地文化圈子的热点你不知道,当地重要的文化活动你不参加,其他读书人就会看不起你。

知府衙门后宅,方若兰看着装订精美的文苑新韵,翻开第一页看到了第一篇文章。

第一篇自然是黄时行的戏文了,为了能在士林扬名,这篇戏文是黄时行写好之后,又请了福州府的曲艺名家润色修改后,精心准备的戏文。

方若兰翻看了一下,实在忍不住跳到了下一篇。

用方若兰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篇辞藻华丽,完美符合戏曲格式规范的标准戏文。

可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好看。

是的,枯燥的剧情,毫无特色的人物,实在是让方若兰提不起一点兴趣。

就这?就这?延平府的学子就这个水平?

方若兰继续翻下去,第二篇文章也是当地知名的士子,这篇戏文和黄时行的差不多,一样的无聊。

方若兰再次打了一个哈欠,下一篇,还是一样的无聊。

再下一篇,更无聊。

实在是太无聊了。

方若兰又从头翻到尾,并没有看到苏泽的名字,她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遗憾。

高兴的是苏泽没有写这么无聊的戏文,遗憾的是苏泽没有参加这次征文。

方若兰直接将文苑新韵扔到了一边,看这样的文章简直就是污了自己的眼睛,必须要找点好看的文章来洗洗眼睛。

“给我!给我!”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太医

太医

佛花
太医简介: [无线征文悬赏令]一枚神秘扳指,戴上它能增加握手之人的好感度。于是,孟逸飞戴着它穿越了。 武德二年,李渊才在长安建都不到两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突厥才立了处罗可汗,时刻觊觎着初唐疆土。王世充洛阳称帝,与长安遥相对峙。窦建德大败唐军,依突厥而兴起兵。 作为一名名医之后的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个天大的玩笑,怎奈王侯将相已开始招待有加。 开国之初,百废待兴。他一个小小庶民,又如何从医工做起
其它 完结 154万字
美食与特工

美食与特工

红色间谍
美食与特工简介:
其它 连载 16万字
洪武年那些事儿

洪武年那些事儿

方紫晴
洪武年那些事儿简介: 洪武初年,天下初定,但帝都金陵却是暗流汹涌。 郭桓贪腐,定妃刺驾,胡蓝之狱,潭王之谜……一个个惊天大案的背后,都活跃着锦衣卫的身影。 飞鱼服、绣春刀……风光无限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请看今晚的《洪武年那些事儿》!每晚8:00准时更新,方紫晴与您相约探秘之旅。
其它 连载 12万字
我的谍战生涯

我的谍战生涯

电芯来也
我的谍战生涯简介: 在这个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一旦做出选择,则永远不能回头,要么死,要么一直往前。 就像过了河的卒子,既过河,则永不回头,至死方休
其它 连载 441万字
晚唐浮生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晚唐浮生简介: 乾符以来,天下丧乱。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 正如时人描述:“荒村墓鸟树,空屋野花篱。儿童啮草根,倚桑空羸羸。” 这样一个混乱、血腥、黑暗的年代,放任其延续下去,毫无疑问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其它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