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刺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求推荐,求收藏,给点希望,作品一直在写,存稿多多,不用担心太监。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您的每一张推荐票都是我写作的动力,新人不容易啊。)

甲午年中国战败,光绪皇帝改革,引发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慈禧为什么先同意变法后镇压变法,前后几个月,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呢?慈禧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变法,光绪皇帝在变法的开始的时候,曾经颁布一个诏书,这份诏书叫《明定国是诏》。

光绪皇帝企图通过这个《明定国是诏》,把变法,把改革确定为国家的根本政策。光绪皇帝颁布这份诏书的时候,是请示过慈禧太后,而且慈禧太后不仅表示同意,而且慈禧太后表现得相当激进。慈禧太后当时说"今宜专讲西学",意思是说说皇帝你要变法嘛,很好啊!

光绪皇帝把起草这个变法文件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老师翁同龢,而且把慈禧太后的思想"今宜专讲西学"告诉了翁同龢,翁同龢觉得慈禧走得太远了,所以后来翁同龢在诏书里还改了一下,叫"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基,同时又需要博采西学之切时务者,实力讲求"。

意思就是翁同龢在慈禧的意见上,他做了一点折衷,做了一点调和。他说我们首先要把中国的古代圣人的学问要作为国家的基础,同时呢,把西方学问里边对我们有用的那部分东西,我们要学过来。所以说慈禧太后最初赞成变法的,而且是主张学西方的,有些变法的内容慈禧太后是支持的。

但是慈禧对于整个变法有一条不能够超越的界限,这个界限就是不能够损害西太后本人的权力,不能够损害满洲贵族的利益,步子不能走得太快,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够涉及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

而恰恰维新派的改革和慈禧本人的权力、和满洲贵族的利益发生了冲突,所以正是在这个情况底下,西太后决心镇压。那么把谭嗣同他们,六君子送到了菜市口,把他们杀了,把维新变法全部否定了,所以,就是慈禧认为只要你的改革触及到了慈禧本人的权利,触及满洲贵族的利益,那她是不能容忍的。

慈禧太后非常仇恨光绪皇帝,想把他废掉。但是呢,受到各国驻华使节的反对,在慈禧太后镇压维新派的中间,英国和日本出面保护了维新派的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因此慈禧非常仇恨洋人。

所以这也是慈禧直接抛去了是否派兵的争论,而询问去山东应该打成什么样子才好善后。

“老佛爷,奴婢觉得这个应该根据清德胶州条约,要给德国人限制一下,至少要让他们按照条约来办事,而不是这样大张旗鼓的。”李莲英也不好直说。

“嗯,小李子,那德国公使是怎么说的?”

“禀太后,德国公使的意思是因为签订了胶州条约一年了,山东的那一直在阻挠铁路的修建,导致他们始终不能安心建铁路。才不得不派一些宪兵管这个铁路线的治安,等两年铁路建好了,就把兵都撤回去。”

“这山东是怎么阻挠德国人建铁路的啊?”

“老佛爷,下面说的是,百姓愚昧,认为铁路震动过大,损害地气,风水,而且建铁路要很多地皮,这些地皮上有居家,有农田,还有不少百姓的祖坟。百姓们不愿意搬迁,所以才使得德国人做不下去。”

慈禧有些暗笑:“看来这德国人是被逼急了,狗急跳墙啊。”

“是啊,老佛爷,您不知道,这德国人据说做事最快当,如果在他们自己家修铁路,这一年下来都能修出一条青岛到济南这么长的路了,可是在山东,到现在,铁路还没出青岛,各个地方的划的线路上也没一家一户搬迁。”李莲英细说着听到的风闻。

想了一会,慈禧觉得还是不能跟德国人来硬的好,连东洋人都打不过,西洋人就不用说了,慈禧心中有打仗的阴影,尤其是她知道自己镇压变法已经引的西洋列强很不待见,所以暂时还是稳妥点处理比较好,“这德国人既然是按照合约办事,那么就让他们在山东修铁路吧,不过呢,也不能不防。这袁世凯不是练了六镇新军么?派两镇去山东,告诉他,守住济南最重要,济南不必其他地方,明白吗?”

“嗻。遵老佛爷懿旨。”对于慈禧不明不白的话,李莲英很是清楚,派兵去山东,那就堵了天下人的嘴。而在山东守济南,也是为了大清的体面。要是德国人进攻济南,那两镇新军就能防守,到时无论胜也罢,败也好,都是下面人自作主张的,是下面人不停朝廷旨意,不重大局,所以就怪罪不到朝廷的头上来。

袁世凯一收到旨意,不敢怠慢,赶忙派了两镇兵马赶往山东。而山东巡抚毓贤也因为来了这两镇新军心中大定,但是对于不去跟德国人发起冲突,还是比较郁闷,虽然明白洋人势大,但也是无可奈何。

对于清廷的反应,王绍枫也有所估计,本以为还要打上一仗,没想到慈禧硬是按兵不动,忍了这口气下去。不过袁世凯也是一名有能力的人,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人,岂能是简单人物?但他也不在乎,要打?奉陪,他还不信对方能打的过国防军呢,训练程度就不一样。

而且一旦打起来,德国人就可以出面了,毕竟现在是以德国宪兵的名义保护铁路线,谁也说不出理由出来。至于为什么要把整个鲁东断绝?那是为了更好的管理铁路线的居民,而铁路线也正在筹划中,还没完全的确定下来。

个团的兵力才两万五千人不到,而且还是乙种师,只能勉强防守整个战线。而如果想要多整个半岛进行整合,至少还需要

万左右的兵力。这么多的兵力真要从南洋调过来,估计全世界立马知道自己了,好在日照还编练有

万多的预备役部队,这时可以派上用场,预备役部队也都经过好几个月的训练,用本地山东人去管理山东人效果要好上不少。

至于缺的人,就慢慢来,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解决。王绍枫不喜欢一次性全面开花,那样因为人力不足而导致很多政策执行到下面都会变样,他要的是彻底的执行,彻底的贯通。自然,从淄博由西向东推进,从日照由北向南推进,每到一个地方就进行一个彻底的改革。

为了这次大改革,王绍枫在青岛,在日照储备了高达二百万吨的粮食,把南洋去年一年对外销售的粮食都买来了。对于这种大采购,南洋华人极其兴奋,尤其是看了大工业,知道大改革需要大批的粮食做本钱,如同南洋这两年的新移民,国防军把新移民带到了南洋,都下发了至少半年的粮食给移民生活。

百姓都是朴实的,从在老家吃不饱穿不暖,到如今的每天有鱼有肉的日子,天壤之别啊,这一切都是国防军带来的。怀着报恩的心里,许多的粮食都是减价,打折,甚至免费的送了过来。而国防军因为资金的压力,也不得不给完全控制区的民众使用龙币购买,龙币就这样开始流通起来。

为了支付这些物资的款项,国防军一共交付了超过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烽火小兵

烽火小兵

张一飞
烽火小兵简介: 一个现代人被未来人绑架到抗日年代的故事!
其它 完结 38万字
高宫之城

高宫之城

君为卿以念
高宫之城简介: 时至战国乱世,纷乱不已;高高在上的贵族公卿已无权利;武家原本的秩序已经分崩离析,一个新的时代将在这个废墟中诞生!
其它 连载 23万字
跟着小说看历史

跟着小说看历史

六一一
跟着小说看历史简介: 林羽万万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穿越到了各种小说演义当中,《杨家将》《包公案》《施公案》《东汉演义》《三国演义》《白眉大侠》《岳飞全传》等等这些事件当中,并且还可以携带各种奖励,回到现实世界当中。于是这些小说的结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其它 连载 2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