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按察使 (第1/2页)
殷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县衙。
县令邵正忠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模样儿端正,身着官服,甚有威严,端坐在上首,面前的桌上堆放着一堆公文。
邵正忠眼睛半睁半闭,右手指节轻叩桌面,沉吟道:“林家勾结倭寇一案早已上报,为何还没有回音?”
“林家勾结倭寇,罪大恶极,罪该万死,斩其满门是罪有应得。”一个幕僚很是气愤,语气不善,斥骂道:“大明子民竟然与万恶的倭寇勾结,林家这是卖祖求荣,不要祖宗了,对于这样的罪人就不能手软!”
“没错!林家勾结倭寇,灭族是罪有应得!”又一个幕僚大声附和。
“嗯。”县令邵正忠微微颔首,脸上掠过一抹气愤之色,沉声道:“倭寇为患数百载了,是大明的死仇,林家竟然勾结倭寇,不灭其满门不足以平民愤。”
倭患由来已久,在元朝末年就有倭寇横行,在沿海一带滋扰掳掠。明朝建立后,倭患越来越严重,倭寇越来越多,烧杀抢掠哪天没有?
到了嘉靖朝,倭患最为严重,幸有戚继光、俞大猷这些名将,历经苦战,方才平定倭患。
要问明人最恨谁?
明初时,明人最恨蒙古人,因为蒙古残部龟缩在漠北,一有机会就要大举南下,对北疆进行滋扰。更是在“土木之变”中俘虏了明英宗,令明王朝受尽了屈辱。
到了现在,北方的蒙古人已经势衰,而倭患却是越来越严重,愈演愈烈了,这一时期的明人对倭寇最是痛恨了。
林家偏偏勾结倭寇,这是最令明人痛恨的事儿了,要想邵正忠他们不气愤都不成。
正斥骂间,一个胥吏快步进来,冲邵正忠见礼,道:“禀大人,按察使大人到。”
“按察使?”邵正忠脸上掠过一抹讶色,忙站起身来,道:“走!快去迎接。”
明朝实行军政分离制度,在地方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司。布政使司如同现在的省,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主要管理经济民生事务;提刑按察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高等法院,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高等法院院长,主要管理刑名之事;都指挥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都指挥使相当于省军分区司令员,主要管理军务。
地方上审完案件就要上报,象林家这样勾结倭寇的大案更要上报,需要提刑按察使司核准之后,才能对林家动刑。
其实,林家这案早就审结了,要不是要等提刑按察使司核准,林家满门早就被斩首了。
听闻按察使到来,邵正忠这个小小的县令哪敢不去迎接。
一众人颠儿颠儿的,就要迎将出去,然而,他们还没有走出县衙,就见一个五十来岁的官员,身着官服,威仪堂堂,快步而来。
这个官员并没有当官的排场,没有前呼后拥,他身后只是跟着两个幕僚。
他不是别人,正是广州按察使黄秋白。
黄秋白虽是官威不凡,然而,却是冷着一张脸,好象有人借了他谷子还了他糠似的。
“这……”邵正忠把黄秋白这副冰冷样儿看在眼里,心中喀噔一下,有些生畏。
黄秋白精通律法,清正廉洁,铁面无私,是广州出了名的冷面判官,这张冷脸就是他的标志,邵正忠尽管心中无愧,乍见之下,仍是不免生出几分畏惧。
“下官邵正忠见过大人。”邵正忠快步上前,见礼道。
“免了。”黄秋白一甩袖儿。
黄秋白并没有刻意做作,只是随口一说,却是声音很冷,让人没来由的生出一股寒意。
“大人,你怎生来了?”邵正忠一边把黄秋白朝县衙里让,一边问道。
“林家勾结倭寇,这是何等的大案?广州数十年未有也,我能不来审个明白。”黄秋白一边朝里走,一边道。
明朝实行海禁,然而,禁是禁不住的,在沿海一带走私成风。也有人为了发财,与倭寇勾结,然而,这种事儿并不多,因为明人恨倭寇,尤其是沿海一带深受倭寇之苦,勾结倭寇的人就更少了。
林家竟然勾结倭寇,这是何等的大案?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大案要案”,黄秋白这个冷面判官岂能轻忽?他要亲自前来审结,也在情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