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于赵承业在英法的压力下放弃台湾,张文秀肯定是最失望的人,作为元首的军事副官,他更渴望带着部队在战场中打拼,赢得属于自己的尊敬和荣誉。可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踌躇满志的他在接到撤退的命令后,很是低沉了几天,但元首的权威不容质疑,必须无条件的服从。
张文秀回到旅顺,赵承业并没有安排他返回参谋本部,而是继续带着“志愿军”进行磨合训练。如今这支军队又增加了不少人,全是被扣留下来,表示愿意继续当兵的原淮军士兵。
大队大队的“新兵”,换上了崭新的铅灰色军装,比起淮军的五云卦,贴身且棱角分明,在顶着个锃亮的大光头,既英武又顺眼。近七千人穿着整齐的站在操演场上,队伍前列是军服笔挺,马刺森然的五色旗军官,与淮军相比,自然有种正规军的气度。
这些新兵,一加入军队,就和之前的弟兄们一样,领到了两套军装,一套为训练使用,一套为平时穿着,一双胶底布鞋,一双牛皮军靴,连内衣内裤都备了齐全,质料更是上乘。更不消提什么毛巾牙刷,饭盒水杯,牙粉针线等种种用具,一应俱全。这些农家良家子弟,何曾见识过这些好东西,领到手中时,一脸呆滞,当兵打仗,还管这些东西?这全是洋货,可值不少银子!
赵承业的确也很心疼,功勋值在兑换了几艘军舰后,就剩下八十点,为了给新军提供这些,又咬着牙使用了四十点,足足两个团的装备!现下的赵元首,手里就还有四十点功勋值留着做备用,同时一直琢磨为何
迟迟不发放剩余领土的功勋值,要知道辽东半岛及平安道算下都有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了!
懵懵懂懂的新兵们,带着羡慕的眼神,看着领到装备的战友,急切的跟着人流朝前涌动。走到前面,就是一大片刚平整出来的空地,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铁桶,正冒着诱人的香气。系着白色围腰的厨子们,正声歇力竭吼着:“按秩序排好队!别他妈挤,小心宪兵的军棍!”
在队伍外围,不少冷酷得像铁板似的士兵,头戴着刷了白条的钢盔,袖口上箍着个白色的袖章,上面写着两个鲜红斗大的简体字:“宪兵”。新兵们大多不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可听到厨子的吆喝及那宪兵凶神恶煞的模样,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淮军中的军法队。
这些所谓的新兵,大多是淮军中的精锐,自然晓得厉害,赶紧按照顺序,安静且小心的排好队。队伍从铁桶前面经过,每个人饭盒里就是满满一大勺红烧肉,带把水杯里面也盛满了蛋花汤。
清末淮军已腐,普通大兵的伙食清苦困顿,就算是逢年过节,也不过杂粮馍馍、炒鸡蛋之类的,最多油水足点儿。从辽东各处汇拢的新兵们看到红烧肉,眼睛都直了,就冲着大肉荤席,这兵也有干头!
新兵们以各自的连队为单位,聚在一处大口嚼食,看着他们杂乱无章的姿态,周围背着手冷眼旁观地士官们,都微微摇头叹气,真是一群乌合!
吃饱喝足,心满意足的新兵们才站起来,士官们便急乎乎的冲进来:“列队,列队!以前没学过?排整齐!叫到谁的名字,立即出列!不准喧哗,不准交头接耳!”
昏头涨脑的新兵在纷乱中听到自己名字,反应快的立即昂首挺胸的出列,反应稍微慢点,负责点名的士官甩手一军棍就敲过来:“难道我喊得还不够大声?还是你自己耳朵有问题?回答我!”
这个时候,体罚就是建立军队秩序,维护军令的唯一手段。近代军队一体两面,就体现在民族主义精神和严酷地纪律。对于这些新兵,民族主义精神可以慢慢灌输,严酷的纪律必须立竿见影。陆军自由成熟的一套体制,赵承业并没有多加干预,只是规定,不能有侮辱性的体罚。游荡的宪兵就是元首的眼睛,负责训练的士官可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军棍和喝骂声中,新兵们乖乖重新分配好连队,行进到成片的帐篷宿舍区。旅顺特有的青山绿水,比起更北方的荒芜,更加让人心旷神怡,心神振奋。临时营区依山而建,平地外一条小河缓缓流淌,极目远眺就可以看到群山之间那林立的炮台要塞。
士官们依然板着脸:“十分钟熟悉自己的床位!放置自己的装具!换上作训服!”
新兵们在军棍的威慑下,赶紧跟随士官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将发放的物品归类搁放。然后畏畏缩缩地脱下军装,每个帐篷里,全是白花花的屁股,场面蔚为壮观。
收拾妥当,又一整纷乱的集合。士官们带着各自的队伍,大声的喊着口令:“跟着我,齐步向前!”
数十列队伍,杂乱的踢着步子,士官们肃然的领头,一往无前的走到空旷无际的操场上:“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元首的军人!你们的一切都是元首的赐予!效忠元首是帝国军人的唯一信条!明白了吗?”
新兵有气无力的带着近似敷衍的回答,让士官眉头一拧,非常不悦,大喝道:“我听不见!全体都有!每人三军棍!”
…………
赵承业在僻静处,安静的看着这一幕幕,身边簇拥着张文秀、应安邦,甚至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张佩纶亦兴致勃勃的跟在身旁。
安静中,张文秀轻轻的道:“元首,这些新兵,身体素质是不错,可是却无甚文化,缺乏血性,只怕当不得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