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阴沉沉的黑云从天那边密密实实的压过来,伴随着隐约的低沉的闷雷,闷热得空气感觉不到一丝的凉风。
北京城。
这座千年古城,数百年帝都,见证了神州兴衰,治乱循环。如今,斑驳的城墙根爬满了各式的苔藓,就如同那个附在亿兆汉民身上吸血的辫子蛮族一般,恶心而丑陋。
紫禁城。
几个苏拉小太监低垂着头,满脑门都是汗水,小心翼翼的站在养心殿内,大气都不敢出。东暖阁外,大内总管李莲英大太监,神情焦虑的望着殿门,似入定老僧般,一动不动。
里间的空气也凝聚成一团,瘦弱的光绪皇帝时而紧捏双手,时而放开,望着把玩玉如意,一言不发的亲爸爸。时间长了,竟被慈禧那长长的景泰蓝指甲套不断翘起、弯折所吸引,焦心的国事不翼而飞。
“皇上,想什么出神儿呢?”慈禧的声音略带中性,还有些沙哑,仔细听还有股破锣的味道,真不知咸丰皇帝和她上床时,怎么受得了。
“回亲爸爸的话,儿臣在想李中堂的身子骨儿究竟还抗得住不?毕竟已是古稀老人。”光绪皇帝悚然一惊,幸好反应算快,赶忙回道。
慈禧放下如意道:“李鸿章抗不抗得住不要紧,关键是皇上要扛得住。这江山啊,可是爱新觉罗家的,不是李家的,不是叶赫那拉家的!更不可能是赵家的!”
“老佛爷,皇上,翁中堂、世中堂在外候着禀见。”李莲英悄没声息的钻进来,小声的道。
“候着干嘛呢,宣进来,这时候还讲这些虚礼作甚?”慈禧挥手让李莲英回去传达,神情颇显不耐。
翁同龢与世续弓腰驼背的进来,打千敬礼。
“两位中堂,这李鸿章称病请辞,摆下这么个烂摊子,军机处可有成算?”慈禧让二人起身赐坐后问道。
“太后,皇上,李鸿章糜烂战事,称病是假,避罪是真,还请严惩以儆效尤!”翁同龢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眼药下了在说,反正横竖看天津那位合肥佬都不顺眼。
慈禧冷哼一声:“翁师傅,我问军机谋划,你答处理李鸿章,这题不搭调的,别把你那些小心思摆上台面儿!”
翁同龢大惊失色,翻身跪下磕头道:“太后赎罪,老臣绝无私心,只是战事艰难,李鸿章这么甩手,需得警诲后继。否则,人人学之,难以为继矣!”
“起来说话吧,李鸿章身体有恙,情有可原,若罚之如何服众?”慈禧撇了眼翁同龢,不想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本想过点儿舒心日子,没曾想东洋入寇,你们叫嚣着要教训,
结果朝鲜丢了;现在又冒出个前宋赵家,辽东又没了。皇上年幼,国事随你们折腾,现在失了章法,就想到我这老太婆了?就是不想让我安生是不?”
慈禧连打带削,逼得光绪也坐不住,陪着两位军机不停请罪。
世续在军机处本就是个应景的人物,橡皮图章一枚,这会儿告罪之余,连忙打蛇随棍上:“朝政还离不开老佛爷,如今辽东已失,渤海门户大开,津口被兵,京师震动,奴才愚笨,还恳请老佛爷、皇上独断。”
翁同龢伏在地上,计较一番,咬牙道:“如今局势两处对敌,兵力捉襟,不如抚东洋,举全力应对赵寇。”
“抚?如何抚?前些年,为了个台湾,闹得灰头土脸,还赔了五十万银子,现在又抚,得赔多少银子?朝廷在列强的颜面何存?”慈禧不是不想和,只是舍不得银子,又怕丢了面子。
“内外有别,事关国朝根基,便是舍点银子也说不得了!再说,朝鲜已经丢了,东洋兵锋直抵边墙,万一……”翁同龢无时无刻都在给李鸿章下烂药,连场败仗正是扳倒宿敌的好机会。不过这横空而出的赵承业更是心腹大患,若让其在辽东立足,席卷全国,只怕这帝师也就当到头了,至于招安什么的,以翁老师的智商大概还没想过。
“皇上什么意见?”慈禧转头问了问发呆的光绪。
“亲爸爸,儿臣是不想和的。只是两权其害,取其轻,东洋贪的是银子土地,多少给点儿,总比让赵寇坐大的好。”光绪早和翁同龢达成意见,自然不会反对。
世续虽然能力平庸,但看风色却不一般,待光绪说完,立即道:“奴才亦觉得皇上说得在理,那赵寇打着几百年前的旗号兴风作乱,蛊惑人心,搅乱社稷,必须严加进剿。”
慈禧见大家意见相同,便问道:“东洋由谁去交涉?赵寇由谁领兵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