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入急诊二 (第1/2页)
第七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医院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句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铜妇产,累死累活小儿科,死都不去急诊科”。有赖于急诊科一直是个“死都不去”的科室,医院也降低了急诊科招聘医生的准入门槛。可虽然门槛是降低了,可听到对方说出是本科学历后,杨振还是心下为难。
但让杨振欣喜的是,李贺显然也知道自己的劣势在哪里,可他接下来说自己从大五实习到规培的四年里,去过很多临床科室学习,且“一门心思”只铺在临床上。急诊科缺的不就是这种临床经验丰富,且见多识广的人吗。杨振向来有些名校情结,这个叫李贺的年轻人,虽然学历低了些,但是他就读本科的学校同样也相当不错,在这个学历查三代的年头,这样的“第一学历”也绝对拿得出手。
李贺虽没赵英焕这般张扬机灵,但他的朴实稳重和善抓重点让杨振对他有了更多的好感。
赵英焕研究生毕业后并没有在医院工作,而是在一家大型的药企做培训讲师,此时再来天城市中心医院报道,他又走了一遍新人入院的流程。
哪家医院新人报道都差不多是一个流程,为期一周枯燥乏味的岗前培训,但好歹可以在此间,可以和医院各个分管部门的领导混个脸熟,紧接着,就是办理工资卡、饭卡、领工作服,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去自己所在的科室报道。
这所医院一直有规定,每个新入院的医生,不管什么学历,哪怕已经定好了科室,也要通通下临床,在相对重要且与自身专业链接较为紧密的科室去轮转学习个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可眼下急诊科却实太缺人,而赵英焕和李贺两人都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了,便省略了下临床的程序,直接去了急诊科报道。
赵英焕研究生的方向就是神经外科,上学那会,大脑和脊柱是他重点研究的方向。可他知道,到了急诊科之后这些都将归零,他将像一个新出道的技工一样,需要回炉再造,再次经历上级医师的传帮带,直到他的临床业务能力得到带教医生和主任的认可,他才能独立值班。
周一交班,狭小的办公室内,挤满了医生和护士。在听完值班的医生护士交接后,杨振向全科室的医务人员隆重的介绍了两位新人。杨振话音刚落,赵英焕便主动向全科医生护士打招呼,这天早上,全科室的年轻护士都记住了这个笑容如春光般灿烂的年轻医生。
李贺则中规中矩的做了自我介绍。
交班完毕后,杨振带着赵英焕和李贺来到抢救室。“从你们这里开始,急诊科将不在严格区分急诊内外科,赵英焕是神经外科科班出身,外科方面自然很熟悉,但内科方面肯定会相应欠缺。所以,这段时间,你就先跟着郑良玉老师学习。郑老师是一个内外兼修的医生。”
“良玉?谦谦君子,温良如玉。好名字。希望人如其名。”赵英焕小声嘀咕着。随即,他问主任,“哪位是良玉老师?”
杨振朝端坐在抢救室电脑桌前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男子努了努嘴,“就他。”
那个男子没有回头,赵英焕从背后打量着自己未来一段时间的带教师傅。
这家医院的工作服设计的较为肥大,可这男子居然将最大号的工作服也撑的满满当当,不留余地。头发粗黑浓密,却显然久未打理,像刺猬般根根顶在头上,直到他也注意到身后有人在盯着他看,才猛地回过头来,赵英焕此刻才看清他的正面:面容粗犷,胡茬浓密,从下颌一直蔓延到两鬓。细看之下,鼻孔内还似有鼻毛探出。
“好一条大汉!”赵英焕心里暗叹,“可惜了这样儒雅的名字。”
在听过赵英焕的自我介绍后,郑良玉哼了一声,“呵呵,神经外科的研究生,怎么被发配到急诊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