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父子谈心 (第1/2页)
李白哪里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卫东这几天总感觉周围同事看他的眼神有些不对劲。
虽说工地上暴脾气多,但他这个技术员,一般不得罪人,当然不抓钱,也不抓权,也不讨人喜欢。最近,几个同事明显对他热情了许多。
“最近单位上人员要调整了?”他怎么琢磨,都觉得自己不像要升官的样,一时也摸不着头脑。
这一天,他从工地上回来,就有老乡热乎地贴了上来,客套了半天,他才问起了来由:“咋了?有啥事?”
“高工,你家那水厂还招人不?我家二小子初中毕业两年了,一直没个正活干,能不能让他也去水厂干点。”老乡终于说明来意。
“呵呵,一点小买卖,也用不了几个人。水厂都是我家里那口子管着,我平时也不怎么管,一会儿我问问,还需要人吗。”高卫东不敢说满。
前一段时间,家里打电话时说过水厂的事,他一直以为是家庭作坊式的那种灌水卖水,这么点活还需要雇人?自家婆娘一个人加上孩子帮忙,就搞定了,真忙起来,自己老娘也能帮上忙,还用得着招人?
昨天村里一个朋友就打电话就问了一句水厂的事,被他呵呵岔开了。
现在又有人来问,而且当面问询,委实不好托辞。
“这孩子从小不怕吃苦,随便使唤,当个送水工也行。”什么托辞,什么笑色,老乡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心为孩子找个出路。
“送水工?”高卫东心中有了些疑惑,难道家里水厂真的在招人?
想想家里的情况,儿子毕竟还得念书,若是忙起来确实需要个整劳力。
“呵呵,送水不大稳定,就怕耽误了孩子前途。”
“啥前程?孩子不好好念书,怎么也得有个稳定工作先干着。这孩子就有把傻力气,送水绝不偷懒。”
“呵呵,我先问问家里。”
……
“水厂,是你想的点子?”高卫东看着摊在桌子上的那一大堆手续和资料,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是!”高志也有些头疼,不知道该说什么。
面前这个人可是自家老爹,高中毕业文凭,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原来以为老爹会在年底才回来,谁知道竟然提前回来了。
“厂里现在有三十多个人了?”高卫东惊讶的表情毫无掩饰,他一个技术员出身,有时候兼职一下建筑队上的管理,手下管的人最多时也不过是一个小组,十几个人。自家儿子现在竟然能管三十几个人了?
“嗯!”
“能开出工资去吗?”沉默了片刻,高卫东还是摸了摸口袋,问道。
他怎么都觉得不靠谱,现在钱难赚,建筑队上已经大半年没发工资了,这一次回家,还是项目经理批条,在财务上支了一千元,这个水厂一口气招了十几个人,赚的钱够开工资的吗?
“能!”高志摸不透老爹啥意思,能少说就尽量少说。言多必失。
高卫东摸了摸桌上的烟盒,数了数那二十元一盒的香烟只少了三根,皱了皱眉,又放下了:“明天就国庆了,中秋也过了,厂里没准备发福利?”
高志此时已经明白了,老爹旁敲侧击了半天,原来一直在担心经济上的问题,不由笑道:“中秋时,水厂人不多,分过月饼和花生油了。厂里一些人才刚来,还不是很了解。过节准备只给不休假的发个红包,双薪。”
这年代私人企业能做到这样已经算不错的了,想想自己在工地上还得请假回来,高卫东也心疼双薪的钱。
“看起来人多,其实大部分是送水工,底薪不高,主要靠抽成。咱们买水亏不了钱。”高志补了一句。
新招的送水工并没多少保障,凭着红星水厂现有条件也只能顺应社会大流,先站稳脚跟再说更多福利保障的问题。
水厂适应了机器后,产量倍增,现在一天可产矿泉水
吨,新机器到后,轻松可增产至百吨,甚至更多。
为了快速抢占更多市场,高志不得不多招揽人手,把送水服务快速开展起来。
临河市的一些送水不多收费用,当然也是就近送水。送给单位,送水也要免费,好拉住这些金主。毕竟一些单位人多,一天消费几十桶都正常。
“送一桶水就能赚五毛?”高卫东翻了翻白眼。
他算打听出来了,为什么当个送水工,老乡也会那么积极。
原来他家这水厂,送一桶水竟然能提成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