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借宿 (第1/2页)
渔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话说春闱期间,京城里十分热闹,原月也很想见识一下各地的士子风采,于是扮作一个小童求着哥哥,一起混进了天宇山庄,顺便吃个饭。
一场春闱,精英齐聚,想想就让人兴奋,仿佛置身大学校园,好久没接触到读书人的世界了。
要知道在荣国府,只有兄妹两个,哥哥他现今还跟着四殿下陪读。自己则是跟着老师学习,根本就无人交流,尤其作为大家闺秀的培养,内容无非就是诗词经义,妇言妇德管家记账,实在是没有兴趣,只好默默地混时间当作休息吧。
前些日子,去了张家,终于看到不同的公子:张清远和萧德,可由于自己的失败,根本没感受到他们一点读书人的气息,尤其那个燕王世子,哪里是个读书人,分明就是个无赖!
古代的士子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不是,张口就之乎者也,像孔乙己一样,专研着茴字有几种写法,或者像范进一样?呵呵,这是不是现代人为了体现自己的优越感,故意贬低古人,故意损毁那个封建时代。
细想一下宋明两朝的那些牛人,不都是从乡试,春闱,殿试这样过来的。规定了格式和题材的作文考试,只不过为了阅卷方便和相对公平而已,形式的僵化,绝不影响那些大牛的发挥,我们现在的议论文不也差不多形成定势了么,有啥好意思批判古人的,再说人家阅卷也是看内容的好不好。
这样怀着兴奋与激动的心情,在富贵居的大堂坐了下来,点了几个小菜,兄妹两个细斟慢品,实际上却听着天南地北南腔北调,真的得益于这中原大地的千古传承,虽然各地方言相差很大,但由于天下所有学子都学习着相同的文武艺,出门在外说的基本都是官话,只是腔调略有差异,出来闲听,竟然没有不适,偶尔想起以前的一个笑话,那时的大学宿舍没有电话,大家排队到一个服务台打电话,各地的家乡话实在难懂,只能无聊地神游,这时候轮到一北方同学,正巧这位同学讲了个笑话,结果排队的同学都笑了。
“不知小哥这里是否方便,我二人可否……”原月正神游着,正巧两人走到自己身边,对着哥哥询问。
“这里就我们兄弟二人,你们过来坐吧。”原平看出对方的窘迫,主动邀请。
“我们是浙江余姚人,此次进京赶考,由于路上事情耽搁,此时才到,没想到中午吃饭的地方都这么满了!”对方这样答着话,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淳朴,却不擅交际的人,大周的士子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两位哥哥赶了好远的路,是不是很累啊!”原月有心搭话,故意很萌地看着对面的两个年轻士子。“赶紧喝口茶吧!”说着还主动帮对方倒了杯茶。
“嗯,是比较累,路上和友人走散了,还好及时赶到了。小朋友,你是跟着哥哥来的么?”
这不是废话么,你见过这么小的孩子出来自己觅食么,看来对方也是没话找话,刚进京想了解一下情况。
于是双方就在这里你情我愿,心照不宣地攀谈起来,当然主要是原平在讲,说什么他也是皇城老牌贵族子弟,算是这里的老住客了,给初入京城的两人介绍介绍正好,原月就扮着这个年纪该有的可爱,时不时地夸奖羡慕一下。心里却想着,对面的那两人,来自文风鼎盛的江南。每年的殿试,有一多半的士子出自江浙徽三省,按理说来自余姚的士子应该也有很多,现在只两人结伴来到皇城,这也是比较少见的。
几人就这样聊着,互相都没有过问姓名,只是都感觉对方的学识谈吐,气度不凡,一顿饭下来,收获真的不小。这时听说天宇山庄竟然还有客栈,两人顿时有了兴趣,正准备问一下住宿情况。
“对不起喽,客官,今年二三月的房都满了!实在对不住了,明年请赶早!”小二习惯性地答复一个问话的士子。
“什么?!没房了,还要明年赶早,你们这是什么意思?!”问话的士子面露青色,一脸的愤愤。
这是怎么个情况,眼看要打起来了,站在一旁的原月都要气疯了,这是谁雇来的笨蛋!你让今年赶考的士子明年请早!这不就是高考前几天跑到人家重点高中门口发复读班广告么,说你今年考不上,这不是讨打么!
“沈儒!原来你在这里!走吧,没房我们换个地方。”刚才吃饭的一个红脸青年赶紧走上前去,拉住沈儒的手。小二也不是故意的,就别难为人家了,看他的脸都白了。
“还好你们终于赶来了,纪鉻呢?”那个叫沈儒的情绪平复下来,回头问着。
“他进京找她的妹妹去了,说是明天状元楼碰头。对了,你们不是早来了么,为什么还在找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