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回 粮荒 (第1/2页)
半埂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五四回粮荒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雪,京城内外皆已成白茫茫的一片,即便工程营竭力维护,京通路尚能维持通行,却也因为天寒地冻,而变得极为难走。
或许是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京城的物价开始变得极为敏感,有些米铺在下雪的次日,即已经挂出歇业的牌子,关门打烊;京城的米行、煤行,这个时候是人最多的时候,几个大铺子一关门,小铺子里的存货很快就给抢购一空。
一开始,还能有通州那边的货物通过京通路往京里输送,不过随着风雪天气的持续,京通路的通行也越来越困难,到了后来,完全是杯水车薪,京城的物价,也就一涨再涨,米价已经叫到之前的七八倍。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突如其来的大雪,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而且让京城的情况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很多米铺门口,已经排起很长的队伍,而米铺却已经挂出无粮可卖的牌子。
“粮荒”发生的同时,底下却有一股暗流涌动,各种各样的流言风起云涌,有说北边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雪,现在就轮到京城和北直隶地方上了;还有说辽东也下了大雪,结果不怕严寒和大雪的建奴突然发动进攻,结果偷袭成功,将几十万冻僵了的复辽军全部给灭了……
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谣言突然之间就冒了出来,若是不了解情况的,乍听之下,很容易给唬住。
“滋味馆旗下的铺子,已经全部打烊,不再对外经营,将粮食都搜集起来,限量卖给家中无粮的居民!”夏熙脸色严峻地向李彦说起京城现在的局面:“工部、兵部的粮仓,并没有什么余粮,特别是前段时间整兵、屯田、修河治水,一直都在消耗库存粮。本来指着京津之间的粮道畅通,如今却有些跟不上了。”
李彦微微皱了皱眉头:“这雪才下了三四天,居民家中就已经无粮可吃了?”
雪落之初,李彦并没有想到情况会变得如此糟糕,而且恶化的速度更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其实在辽南,并不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风雪,不过辽南的人口密度和规模,原本并不及京城和京畿一带,就算是现在,在规模上还是要差很多。
辽南一直对外买粮,在卖出工业品的同时,从山东、南方、朝鲜和口本购进大量的粮食,加上属于战区,粮食属于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平常就注意囤积和调配,这件事经由郑书之手操办,在辽南、东江以及后来的辽西广建粮仓,一直能够保证正常供应,哪怕是大雪封山。
要说起来,辽南粮食供应的紧张程度,要远远超过京畿,让李彦没有想到的是,不过才刚刚下了三四天雪,京城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就已经飞涨到一个极为惊人的地步。
从夏熙的分析,还有镇抚司搜集的信息中可以看到,很多京城比较大的米行,在下雪之初,就已经关门打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问题。
李彦拿手指点了点卷宗:“囤积居奇?”
话说在这个时代,就是普通人家,都会有一个粮仓,种田的要为自个儿留下够吃一年的粮食,那些城里的市民,就算存不了那么多,也会弄只米缸,一缸米也能吃上月余,至于大户人家,粮仓里的粮食那是吃都吃不完的。
所以才有“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的诗句。
夏熙微微点了点头:“下官已经去过京城的米粮社,京城的粮食大多从南方运来,不过南方的粮食通常只能运到通州,然后就是京城这边的米商接受,京里的铺子,多数是本地豪强在经营,除了不多的几家,多数跟华夏系、辽南没什么生意往来,都说拿不出粮食来。”
夏熙脸色也很难看,华夏系及相熟的粮商,此前经营的重点还是在辽东,以确保那边的粮食需求,京城这边的粮商本来就是土霸王,也就没跟他们展开直接的竞争
争,没想到这个时候,却出了问题。
“这场雪,不知道会下多久?”李彦走到窗边,窗上装着玻璃工场出产的透明玻璃,与纸窗相比,不仅挡风的效果更好,屋里的光线也更充分。站在屋里,也能看到外面纷纷扬扬的大雪。
虽然说工场还不能生产出品质最佳的大块平板玻璃,不过这种传统的雕花窗棂,工匠们倒是能够用小块的玻璃,镶嵌出完美的效果,比之后世通透的玻璃窗,倒是别有一番味道。
即便玻璃工场已经通过技术协会将玻璃的生产技术向几个商家授权,已经有几个工场能够生产品质不同的玻璃,毕竟生产的时间还不算长,经验不足,产量不高,玻璃还算是比较奢侈的东西,李彦也就在自己常常议事的这个房间装了几扇窗子,倒是京城有几家富户,买了很多玻璃,说是要打造地上的“水晶宫”,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年前怕是建不好了。
“谁也不知道这雪能够下多久,”夏熙顺着李彦的目光,首先看到的是那扇透光特别好的玻璃窗,然后才是外面的飞雪天。看到镶嵌了玻璃的窗户,刚才还觉得头痛的夏熙顿时精神一振,目光不经意间掠过房中的摆设,发现很多都是这些年出现的“新玩意”,而这些新玩意的出现,差不多都和李彦有关,并且都有着让人惊叹的优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