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埂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六一回我有一个梦想
天启七年的春天,北京城显得比往年更热闹一些,皇家博览会、会试,还有国士大会,都吸引了大量的目光,而在国士大会顺利闭幕的那一天,一份从辽东送来的战报,无疑为这次大会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一次是复辽军主动发起的进攻,建奴此前虽然也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就算是汤站堡一战失利,损失也不过万余,骨干力量尚在。只不过最近几年以来,一方面建奴占领了沈阳、辽阳等辽东大城,虽然算不上大明繁华之地,但是同建奴原来的游牧生活相比,城市无疑更加舒服,而复辽军也一直没有攻出来,这就使得建奴在辽东有一个相对安逸的生存环境。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可能建奴的首领都不会知道,进入辽沈以后,建奴的军队素质,其实是在下降的。
建奴人口基数不足,职业军队的数量并不多,多数是靠战时的临时征召,从青壮人口中抽调,因而受到的影响更大,很多青壮成为了奴隶主,想要保持从前的战斗力,显然不可能。
历史上,建奴在攻占辽沈以后,似乎并没有出现战斗力急速下降的情况,直到入关以后,八旗兵才很快堕落。
实际上,同样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历史上的建奴在战场上不断获胜,所以战士能够在战场上得到锻炼,并且士气高涨,何况建奴的战斗力虽然不如从前生猛,根底还在,总要比那时候的明军强很多。
此外,不可否认努尔哈赤,以及后来的皇太极,都是一代人杰,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进取之心,所以建奴依然能够在战场上不断赢得胜利。
而在这个时空,建奴占领辽沈以后,生存环境得到改善,然而复辽军虽然很少出击,无法威胁到辽阳和沈阳,但是防御做得很好,建奴无法像过去那样,通过劫掠明军占领的地区,获得必要的补给。
复辽军也并非历史上的明军,在险山堡之战以后,特别是李彦回京,由骆养性执掌辽东军事以后,开始有意识地跟建奴对耗,这就使得建奴对明军占领地区的袭扰,甚至不能像之前那样,就算徒劳无功,也能够从容撤退,现在他们的每一次出击,都可能遭到明军的迎头痛击,付出惨重代价。
这就使得建奴的士气与心态开始发生变化,如果说之前建奴靠着一场又一场的胜利,逐步确立了对明军的心理优势,然而心中对大明文化,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的璀璨文明,都比较仰慕,向往;那么随着军事上出现困境,在他们的心中,又重新出现了对大明的那种敬畏。
毕竟,女真曾经属于大明统辖,相对于建奴的人口,人口规模达到上亿的大明,无疑是个庞然大物,让人生畏。
一方面,是建奴从游牧渔猎向农耕的生活方式演变,另一方面,建奴无法通过战争获得补给,就使得他不能总是抽调青壮进行军事行动,大量的建奴青壮成为农田主,使唤汉人进行耕种,甚至直接成为种地的农民,久而久之,建奴军队的战斗力就在不断下降。
天启七年春天,正是万物更生、草长莺飞的季节,也是农民开始播种的时候,刚刚经过了权力斗争,还没缓过劲来的建奴,在冬季发起的袭扰失败以后,这次居然没有进行类似的尝试,反倒是复辽军按捺不住,主动发起进攻,在西线攻取了海州,东线攻占了凤凰城,两战皆捷。
建奴本来就不擅长守城,而复辽军的火器部队,又最擅长守城和攻城,如此对垒,没有想到复辽军会主动出击的建奴,自然是吃了大亏,连续丢失多个战略要地。
与过去明军的作战方式不同,复辽军在攻取这些地方以后,并不是筑城坚守,而只是就地扎营,弄一些简单的工事,好像等着建奴找上去似的。
事实上建奴在这个时候,要想动员大
大量的人丁发起攻击,复辽军也有足够的时间反应,何况骆养性的战略目的就是对耗,建奴显然耗不起,承受能力要差很多。
辽东战场的形势,可以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捷报传到京城,自然是人人振奋,李彦微微一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如今外部环境稳定,是该进行内部建设的时候了。
在新的内阁当中,李彦成为仅次于孙承宗的内阁次辅,他的地位要比从前更高,不过分管的还只是兵部和工部,在内阁中,东林势力更大,进入核心的共和社成员,也就只有他本人同王国兴而已,不过申湛然、夏熙等中坚力量也有所收获,最让李彦满意的,还是通过明算科的科考,选拔了一些新式人才,成为基层办事的吏员。
明算科虽然不起眼,李彦却非常重视,不仅是从全国选拔、吸引这方面的人才,还是打通了一条快车道,可以让华夏系培养的新学人才,通过明算考试,进入传统的官僚体系,虽然说他们都还只是最基本的吏,而不能够做官,不过这些基层的小吏,有的时候也会非常重要,毕竟,他们是直接做事的。
成为内阁次辅以后,李彦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新城的学院区剪彩揭牌,几所学院,包括华夏书院、华夏工学院、大明格物学院,都趁着这段时间,开始招收学员,情况最好的就是华夏书院,有很多今科落榜的考生,准备在京城读书三年,准备下一次的会试,华夏书院无疑是个很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