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尽于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同学,谢谢!

赵良栋也不是个易与之辈。

二十多岁胜任一镇总兵,又岂是好相与的?

顺治初年,清军攻入陕西,被大顺军抄了家的读书人赵良栋应募充了军,直属亲王阿济格指挥的汉八旗,后来又分到了清廷的陕西总督孟乔芳的麾下,镇压反清势力。

自从大顺军入了家乡的那座县城,父亲低声下气摇尾乞怜的向李自成手下将领圈桓全家性命的不成功那一幕被躲在地窖中赵良栋看到之后,赵良栋就发誓,一定要找机会,干掉这些乱贼。

所以赵良栋不顾生死,忘我冲杀在第一线,从前经常读写兵书的经历让赵良栋的胸中有更多的谋略,虽然父亲在世的时候经常训他不顾正业,但当时哪里知道那些现在反倒成了他的助力,只能说缘法弄人。

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亦或者是不争才是争,等到陕西的大顺军纷纷偃旗息鼓的时候,赵良栋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是潼关守备了。

赵良栋很感谢清廷,感谢孟乔芳,也感谢阿济格,虽然阿济格也不认识他,但当年他历经磨难成为清军编外人员的时候,阿济格是他的方面军的指挥者,所以并不妨碍他感激阿济格。

本来赵良栋也很看好清廷的统一大业。本来还想在这乱世搏杀出一个前程呢,但是各地传来看衰清廷前途的时候,赵良栋的身心也收到了这种低落情绪的感染,再也不提之前想像要是在清廷博个公侯的想法。但是就此离开清军,赵良栋思绪了很久,最终也没有做到,大明老朱家不识货在前,既然清廷是我老赵的伯乐,那我这条命卖与清廷满人又如何?

兴建绿营的政策下来之后,赵良栋从守备变成一镇总兵,但看衰清人夺得天下的议论也不可避免的从外边传到自己的部下耳中,虽然极尽恩义的笼络部下,但是还是出现了很多逃兵,赵良栋无奈的处决了三批之后,终于堪堪转变了军营中的动荡。

军营本就是个没有耳朵指挥执行军令的猛兽就可以了,赵良栋虽然很无奈,但大体上对自己的部队还算满意——鸦雀无声,落针可闻的军营。

奉了陕西总督命令驻防汉,这是赵良栋心里预计过的,整个陕西的清廷总兵中,就赵良栋一人不怎么和吴三桂有交情,其他的如另一总兵张勇,本来就是前明的总兵,好像还支援过前明时节在山海关和清人作战的吴三桂,这些交情在前,清廷怎么会想让这些人去防备科能造反的吴三桂?

而冲突会突然爆发,才是赵良栋没有想到的。

胡国柱的征粮队只是和赵良栋的部队擦肩而过,而胡国柱部队的纪律比较懒散,不时的抱怨些伙食差,干活多什么的,还有两个士卒在大声说要是自己在这样下去,索性就投了大明之类的话,这些话在吴三桂有意无意的放纵下上下有有些松懈,但这次就是无巧不巧的被赵良栋部的督察官听到了。

赵良栋的督查要抓人,吴军这边不让,军队这种雄性动物成群集结的地方当然最后是要靠拳头说话,于是变成了群殴,再之后,胡国柱赶过来制止,却发现自己的外甥已经倒在地上了,而两边的人马,手上的刀子大多血迹斑斑,胡国柱面色阴沉一言不发的离开,让赵良栋心里有些没底。。

要是到吴三桂还没真正扯旗造反的时候他就是平西王,清廷亲自分封的王爷,自己这么做要被其追究起来,是有些以下犯上了。

然后事情的发展却出乎赵良栋的意料之外,伴晚,赵良栋被陕西的大老板叫过去询问情况,与会还没结束,所部就有人来报信,营地被乱军攻打……自己快马加鞭的赶回去,不禁须发皆张,一地的人头……赵良栋起家部队的老弟兄,没死在和顺军明军拼命的战场上,就这么死在了和同僚的内斗之中。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筑汉

筑汉

东方牧云
筑汉简介: 陈平本是繁华都市的一个打工仔,却偶然穿越到秦末,在那个风云诡变的时代,他本不想卷入到尔虞我诈的争斗中,但身不由己,这个洞悉秦汉史的他出现后,历史会因此而改变吗? 重生于乱世,一次次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看陈平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侠骨柔情、红颜如玉、金戈铁马...... 几度沉浮,几多风流!江山美人,何去何从?
其它 连载 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