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尽于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求推荐收藏,谢谢!

山西的不稳源自前明的山西总兵姜瓖的不稳,姜瓖的家族在大明世代为将,大明崇祯年间,长兄姜让是陕西榆林总兵,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姜瓖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十七年三月间姜瓖先降顺了李闯的大顺,稍后的清军袭来的时候又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大顺改投了清军,几次三番下来,姜家虽然能够在山西得以继续生存,但权势不能同日而语也是必然。

太原的不稳也是由于扬州之战的消息传到了山西,山西官场震动的鸦雀无声,特别是多方渠道确认这个消息不是假消息的时候,几乎所有投降汉家将军都动了心思,只等老上司姜家出头的上前挑事。

之前失去权力的姜瓖被留守山西的三个牛录的满洲人欺负的很惨,姜家族人娶个亲,新娘竟然被满洲八旗大爷给抢了,族人报姜瓖的名字竟然被痛打如狗,姜瓖亲自过去要人也只是得到一个明日归还的羞辱回答。

扬州之战,明军阵斩两万满洲八旗的消息传到山西已经变成阵斩十万满洲建奴,满人的脾气变得更加不好,已经不是街边吃饭不给钱的问题了,而是吃完后找茬无故当街杀人。

本来就是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事情,忍忍也就过去了。但现在,前主子老朱家又突然雄起,姜瓖仔细想了想,对比了一下,觉得还是前主子老朱家的待遇好,当阖城对满人同仇敌忾的时候,已经品尝过失去权力滋味的姜瓖动了些小心思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当阖城都视满人为仇敌的时候,北京当然会发觉并作出应对。

*****

这次敲锣打鼓的处理完缙绅的暗潮之后,士林也纷纷谈话,谴责这些数典忘祖的缙绅,认为他们是缙绅中的败类,因为李贤将洪承畴的细作的口供和缙绅的口供用活字印刷印刷的满大街都是,虽然也有人质疑三木之下,什么口供都可以拿到,但是那些毕竟只是小众。

镇江的士林却用公开上书朝廷的方式肯定了这次朝廷的处理方式,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缙绅地主竟然想要投靠江北鞑子的事实让大家不齿,第二个原因却是更加实在——李贤公开发售手中因为抄家而得到的连成一片的镇江府缙绅名下的土地,这可便宜了前次从镇江带往南京,甄别放归的缙绅人家。这些人家虽然遭受了蛮大的惊吓,但是有对比就有了心理安慰——这次的缙绅流放九江军中的消息已经放出来了。

李贤觉得这些缙绅地主都是识字的,在文盲率居高的明末。要是能在军中发挥余热,教授军卒们识字,也算是对他们之前行为的将功赎罪。但是观望的缙绅只是以为这还是传统的流放充军,“充军之后,还要和北虏搏杀,不知得还者能有几人呢?”镇江缙绅一边眼角流泪慨叹老友或亲家的遭遇,一边组织着银车来衙门购买老友或亲家被抄没的土地。

前次成片的土地在江南的出现大概还是元末了吧?

如果不身在其中,谁也不能体现到缙绅人家对于土地的狂热。

李贤也是吓了一跳。

现在前衙中李贤紧紧握着田契的手指挥着下边百十个缙绅的眼睛,这些缙绅地主都是没被查到有往来的缙绅余部,仔细的看,这些缙绅的眼睛都发出了饿狼看到食物时候的绿光。

李贤痛并快乐着。

不用担心银子的花销始终是让人开心的事,李贤记得上一次这么痛并快乐着,还是苦战之后看到左良玉的几艘银船的时候。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秦之战记

秦之战记

步兵长
秦之战记简介: 主角穿越到类似中国古代的世界, 灵魂附体到草原某部落汗位继承人身上。 PS: 1、大多数历史类小说都是以中原王朝为视角写的,这本书想换个口味,以草原部落的角度来写。 2、所以这本书里会出现很多大家不喜欢看到的情节,请不要对号入座。 3、作者汉族,半个爱国者,没有什么不健康的思想。这只是一本小说,不要随便联想。作者的屁股没有坐歪,立场也很坚定。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想看到类似剧
其它 连载 8万字
宰执天下

宰执天下

cuslaa
宰执天下简介: 宰者宰相,执者执政。 上辅君王,下安黎庶,群臣避道,礼绝百僚,是为宰相。 佐政事,定国策,副署诏令,为宰相之亚,是为执政。 因为一场空难,贺方一迈千年,回到了传说中‘积贫积弱’同时又‘富庶远超汉唐’的北宋。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场因贪婪带来的灾难,为了能保住自己小小的幸福,新生的韩冈开始了向上迈进的脚步。 这一走,就再也无法停留。逐渐的,他走到了他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在诸多闪耀在史书中
其它 连载 1078万字
远征欧洲

远征欧洲

鲇鱼头
远征欧洲简介: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欧洲遍地战火,人丁凋零,北洋政府向欧洲派出14万劳工,秦致远适时加入其中,成立华人部队,加入法国外籍军团,在付出惨痛代价后,随协约国集团获得胜利,之后又在巴黎和会上改变了北洋政府身为战胜国一无所获反而丧权辱国的窘境,就在秦致远为中国人赢得荣耀的时候,他发现他和他的部队已经无家可归……“天下之大,既然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处,我们就要用自己的刀和剑赢得
其它 连载 42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