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明朝不征收商业税 (第2/2页)
蓝眼Fish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农业不稳定,粮食产量不足时,商业贸易的繁华,还会导致另一个问题。比如大明的产粮中心,江南一带的民众看到商业的好处,觉得种粮不划算,便将大片的田亩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使粮食产量更是进一步下降,这就是所谓稻桑之类的争议。
本来大明朝北方几十年都陷于小冰河时期,粮食已经严重不足了,加上南方的粮食产量又年年下降,导致大明朝的粮食更为匮乏,粮价更是节节攀升,粮价飞涨又带动所有物品上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加剧了社会矛盾。
这就是典型的无农不稳。
农业不稳,百姓没有粮食,再繁华的商业也是无根的浮萍,风一吹就倒。所以说,在古代那极低的粮食生产力面前,加上灾害频繁,落后的交通。中国几千年的“重农抑商”政策不是没有道理的。
大明朝后期商业再发达,也拯救不了因农业崩溃而带来的社会崩溃,反火上浇油似的增加了不少不稳定的因素。
况且,还有一点,明末的商业发达,白银的大量流入,并没有给国家财政带来什么好处。国家的财政,依然拮据。因为这其中的贸易红利,基本上都给那些大商贾和文人官员们瓜分了。小民和政府,反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
一方面,大明的立国本是以一个以中小地主及自耕农为主的社会,在财政收入上,向来以一个简朴的小农社会为参照物。这种从小农社会出发而制定的各种制度,包括财政制度,很难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官员们普遍没有应付各种环境变化的能力。
这些文人官员对于民间经济的发展或衰退,往往感到隔膜,两眼一摸黑,无从下手。更不要说面对商业社会那各种复杂的变化了。自然,国家的税收和预算也就不能随之而增加或减缩了。大明朝很多官员根本意识不到社会商业财富的变化,根本没有在商业方面增税加税的概念,只会惯性地盯在可怜的农民身上。
另一方面,在大明朝后期,整个国家经济重心已经向工商业转移,而此时,文官集团已经和商贾们相互勾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文官集团就是商贾的代言人,他们瓜分了大量的商业贸易红利,如果朝廷和皇帝想起来要从商业方面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就会受到文官集团们的疯狂阻挠。
挺住他们阻挠的,比如说万历帝,就因三饷加派,开矿榷税,开增商业税。被文官集团、大商贾们,加后来别有用心的鞑子御用奴才合伙痛骂。
三饷加派,农业税所占比例比例极低,同时开征了开矿榷税,和开增商业税。但明末朝廷腐败,只要有个由头收税,摊派到老百姓头上时,原本食不果腹的老百姓,已经开始吃人肉了。
明末时期(包括南明朝廷)商人和文人当时占有了国家
%的财富,崇祯皇帝是因为受到文官集团们的忽悠,大力减免商业税,将国家税收负担大部分转嫁到小民身上,使富者越富,穷者没有活命的机会。
商人纳点税又怎么啦?都是国家公民,你商人和官员就没有纳税的义务,一定要将负担全压在农民头上?虽说开矿榷税时造成了一些商人的伤害,但两害相权取其轻!让商人哭,总好过让农民哭。商人哭闹,国家只是小乱,农民哭闹造反,国家则有亡国之祸。
崇祯帝虽得到了某些文人明君的称号,不过也更加大了社会矛盾,加速了亡国的步伐。,最后崇祯皇帝国灭身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最后通通被清军抄家,总计上亿两白银。(布匹.牲畜.未找到数字).
至于抄没商人官员粮食有多少?明朝灭亡,清廷问鼎中原,清朝统一全国最初那几年比崇祯时候还惨,连续四年全国粮食近乎绝收,清朝安然度过。
金庸老爷子笔下的四十二章经,不是没有道理.
***
以下内容,三个掌柜不知道,毕胜也不知道。
【读者,看官们咱们自己看。】
放眼世界,同样北半球,同样缺粮食。&#
;.u
&#
;&#
;
&#
;&#
;当时
世纪,
世纪时的英国。
历史学家一般认为英国的农业革命导致了工业革命。在当时,英国与欧洲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巨大需求,导致了英国私人和国家的圈地运动,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农业的发展,英国的农业黄金时代到来。
而英国的农业革命又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它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和原料,还造就了一支自由劳动力大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而且也为工业革命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最后,英国农业的发达,加快了英国商业的繁华发展,二者相互融合与促进,当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力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时,自然就要改进相关技术,于是以机器为主的工业革命就开始了。
近代英国的发展史,是比较成功的一段历史。
***
近几年国内粮食,大豆.食用油价格波动相信大家都能感应到.
城市人口多这是大家的共识.
近年来有两亿多农民工入城打工,十三亿大国有两亿农民离开土地,这是可怕的数字,全国物价上涨相信读者们同样有感受,明朝那样粮食不稳带动所有物价上升那是...一定的。
想到这我害怕了.
又不得不说我们是幸福的.有个开明的政府,免农业税,农业补贴。我们也是幸运的没有‘小冰河’。
【熬了一个通宵写两章,推荐票什么的我不要,别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