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刺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至于务农的,俄罗斯人暂时可不会去想,这些土地都是伟大的俄罗斯帝国的,不应该让非俄罗斯人耕种,只有最忠诚可靠的俄罗斯民族子民才有资格使用。
原本很容易在中国北方招的到工人,在中国南方俄罗斯就别指望了,在家里活不下去的都被荷兰和美国招到南洋去了,相比南洋毕竟有着良好的移民基础,北方?
“那可是凶残的老毛子地盘,据说北方那里的汉人都被老毛子杀绝了,去那里是准备再给老毛子杀吗?老毛子说的话,什么时候讲过信用?还不是骗去当牛做马的死干?”
“冬天据说出去放水都要带根铁棍,尿一截敲一截的。稍不留神,一个没来得及敲的话,这辈子就只能当太监了。什么?为什么要带铁棍?那里是泼出去的水立马变成冰,你想啊,你尿出去的尿跟水泼还不一样么?直接冻起来了。没了这个传宗接代的宝贝,你还有脸去见祖宗?”
“就是,那些老毛子有一个是好人吗?四十年前,那群老毛子就从东北打进北京城,杀了多少人啊?血流成河啊,东北的人都快被老毛子杀绝了啊。”
。
。
。
种种传闻在各处俄罗斯招工点流传着,偏偏这些说的都是事实,而对于这些事,即使满清官府惧怕洋人,但也不得不暗地里让人拖下俄罗斯人的后腿,使得俄罗斯招工点完全可以说是门可罗雀了。
没奈何,俄罗斯只能大力从朝鲜招工,从日本招工,甚至悄悄的进入外蒙古抓一些牧民当工人。至于牧民的牲畜,当然是作为勇敢的忠诚的俄罗斯帝国士兵们的辛苦酬劳。
外蒙古本来就被俄罗斯渗透的非常厉害,不光唐努乌梁海被俄罗斯占领了,而且还在库伦被俄罗斯扶植了一个傀儡机构。
外蒙古在十九世纪后期对于清政府的不满是越来越严重,不仅仅是利益上的纠葛,更重要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让这些外蒙古的亲王贵族们看到清政府的无力,以及俄罗斯的强大。
清政府是感觉不出来外蒙古承受了俄罗斯多大的压力,但这些外蒙古本地的人如何不知道?在库伦有着不少俄罗斯移民,可是家家都备有火枪,根本不受当地机构的管辖。
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些外蒙古各大亲王贵族们想要追求独立权势的欲望越来越大,清政府对于外蒙古的这种状态也是毫无办法,想要去管,又无能为力。只好采取眼不见为净的措施,缩在北京城当鸵鸟,任由俄罗斯在外蒙古的作为。
甲午一战,清政府的纸老虎面具彻底的被撕破了,而俄罗斯则是加快了对外蒙古的渗透。如果不是俄罗斯在这里的实力不够,相信尼古拉二世也早就找机会在中国身上狠狠的撕下一块大肥肉下来。
别的不说,就是甲午战后,俄罗斯人抢占了旅顺军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同样,因为西伯利亚的重要性,也使得俄罗斯人不得不紧盯着外蒙古,在俄罗斯的心目中,至少在黄俄罗斯之前,外蒙古必须保持中立状态,使得俄罗斯和清帝国之间能有一个巨大的缓冲地带,这样的缓冲地带有助于保护西伯利亚的安稳。
所以外蒙古想要亲近清帝国,那是绝对不行的。
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更是让外蒙古独立出去的必要性更加的严重。如果外蒙古一直掌握在清政府手中,那么万一以后俄罗斯和清政府发生战争,只要从蒙古高原派出一支骑兵,很容易就能切断整个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从而使得远东的俄罗斯军队失去后勤供应。
尽管以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低,但也不能不加以防备。
俄罗斯在加紧西伯利亚的开发,在外蒙古做着小动作。
而军政府也没闲着,在东西伯利亚,国防部选定了一大两小三个地点建城设立军事基地,作为以后在西伯利亚的重要屯兵据点,以及前进基地。
第一个小型的军事基地是科雷马河的入海口,科雷马城,即后世的波霍茨克城。
第二个小型的是因迪吉尔卡河的入海口,因迪城,即后世的波利亚尔诺耶城。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最大的一个,勒拿河的入海口,勒拿城,即后世俄罗斯的季克西城。
现在的勒拿城周围还是一个原始地貌,没有一点人烟存在,气候极其恶劣,相比较而言,南边多的是无主的上好的土地等待这些人去定居耕种,是以俄罗斯移民的足迹根本未踏进这附近
公里范围内,可以说真正的荒凉无比,但是这却又意味着安全,保密。
选定这三个入海口,是因为春季来临,北冰洋冰化,可以很方便的用船运输,而不需要在蛮荒丛林里依靠人扛马背的。同样,船运不但方便快速,经济实惠,运载量也大,消耗的人力少,而且更不容易引起注意。
尽管这些北部的少量俄罗斯移民也被清剿干净,包括土著人也都没有留下,但是安全警戒还是必须的,现在这里还是俄罗斯的地盘,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在人家的地头上小心谨慎那是一定的。
科雷马城和因迪城两个小城镇,只是为了方便补给,以及确立良好的地理优势。但是勒拿城,那是真正的当成战略前进基地来使用。
并且在勒拿城,王绍枫打算建立一个小型的造船厂,至少具有一定的生产小型舰船的能力和给中型舰船维修的能力,而这中型舰船则是指远洋潜艇。
如果没有这种修船厂,一旦布置在这里的潜艇出现问题,那是不可能坚持的到几千公里外的冰港造船厂去修理的。这里的环境限制了这这一点,一年冰封几个月极夜几个月的情况根本没有什么机会把拖船开进来。
未来在这里的小型造船厂成立后,可以秘密的建造更先进的潜艇,这里的环境比冰港还要严酷,保守秘密的能力不需要怀疑。
即使几十年后,有了卫星,这里依旧是难以监控,极地根本就是卫星的监控最大盲区所在,极难观察。
同样,这里有一个类似冰港规模的造船厂,布置一支远洋潜艇舰队的话,也就能够对北大西洋保持一个绝对的压力。
等以后占领了西伯利亚,肯定需要到处移民,而北冰洋附近也会自然出现许多的沿海城镇,这些人无论是生活还是交通都需要使用到船只。同样,也为了北冰洋那庞大的资源,提前打下坚实的基础,那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在靠近北冰洋的地方修建大量的公路网是不现实的事情,那里即使后世也不会有太多的人生活,投入太大,产出太小,所以除了修建战备铁路和战备公路之外,主要交通还是依靠河运,河运依靠的是船只,这样勒拿城的造船厂就可以派的上用场,不至于一直依靠政府的输血,&#
;&#
;&#
;u
&#
;
.m而通过造船业也能带动当地的捕鱼业等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
同样,过于遥远的路途也使得俄罗斯人不会注意到这里,俄罗斯人就是再怎么能想象,也不可能会想到在北冰洋荒无人烟的海岸还有一些现代化的小型城镇。
勒拿城一旦建成了,那么,北冰洋就可以说完全的被国防军攥在手心里了。只需要在这里放上几艘潜艇,什么都是灰灰。
而潜艇有了这个补给维修基地后,也不用担心出了问题还得想办法跑回几千海里外的冰港去维修。
按照预定的计划,只要勒拿城前进基地建立,就会在这里进行军事化移民,并至少屯兵五万人,配备大量的内河炮艇运输艇。
一旦发动对俄战争,那么就可以兵分几路,一路快速的顺着勒拿河而上,从背后偷袭上乌金斯克和伊尔库茨克。而另一路则是从北冰洋往西面走,进入叶尼塞河,顺河直接进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只要这三个城一下子被国防军切断,那么东面的俄罗斯军队就成了瓮中之鳖。而这三个城互相连成一条缓冲线,近千公里的缓冲区完全能够给国防军提供大量的时间去消灭东边的俄罗斯军队,同时也使得国防军有足够的时间去占领并控制占领下来的地盘。
计划很庞大,需要耗去的物资和经费更是吓人,但是王绍枫还是打算这样做,就为了以后能在最快的时间内结束与俄罗斯的战斗,给国家少损耗一点元气。现在投入一亿龙币,那么在战争中就能为国家节省数亿龙币,还能尽可能的减少部队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