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罗斯切尔德家族史(二) (第2/2页)
撒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打仗就要花钱,越大的战争花钱越多,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问题是,谁花谁的钱?由于欧美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政府必须也只能向银行家借钱。战争使物资消耗达到燃烧的速度,战争使交战国砸锅卖铁也要坚持,战争使不惜一切代价的政府不计条件地向银行家融资,难怪战争始终是银行家的最爱。他们策划战争,他们挑动战争,他们资助战争,国际银行家们华丽的大厦,从来就是建立在死伤枕籍的废墟之上。
国际银行家另一个赚大钱的手段就是制造经济衰退。首先是扩大信贷,将泡沫吹起来,等人民的财富大量投入投机狂潮后,然后猛抽银根,制造经济衰退与资产暴跌,当优质资产价格暴跌到正常价格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时,他们再出手以超级低廉的价格收购,这在国际银行家们的术语中叫作“剪羊毛”。当私有中央银行成立后,“剪羊毛”行动的力度和范围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
最近的一次“剪羊毛”行动,发生在
年的亚洲小龙和小虎们身上。中国这只大肥羊最终能否避免被“剪羊毛”的恶运,就要看中国是否认真去研究发生在历史上的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剪羊毛”惨剧了。
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之后,与以前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从前的国有银行虽然有推动资产通货膨胀来赚取利润的冲动,但决没有恶意制造通货紧缩来血洗人民财富的意图与能力。中国建国以来之所以从未出现重大经济危机,其原因就是没有人有恶意制造经济危机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能力,国际银行家全面进入中国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没有美联储,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基辛格在其名著《大外交》()一书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评论,他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令人惊讶之处,并不是其爆发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一件与以前其它危机相比显得无足轻重的事件,而是因为它(战争)拖了这样久才爆发。”[
.
]
年
月
日,欧洲正统王室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储斐迪南大公来到
年被奥地利并吞的波斯尼亚视察,被一位年轻的塞尔维亚刺客刺杀。这原本只是一件性质单纯的恐怖组织策划的复仇行为,当时只怕没有任何人会想到这件事竟然成为引爆了一场涉及
多个国家,卷入
亿人口,伤亡高达
多万人的世界级战争的导火索。
自普法战争以来,法国与德国成了世仇,当英国不得不从“光荣孤立”的欧洲大陆政策中走出来时,面临的是德强法弱的局面。德国已是欧洲第一强国,若不加以遏制,势必成为英国的心腹大患。于是,英国拉上对德国也颇为忌惮的俄国,与法国一起成立了三国协约(),德国则与奥地利结盟,欧洲两大对立集团就此成型。
两大阵营不断扩军备战,保持着大规模的常备军,各国政府都因此陷入深深的债务泥潭。“一项详细的欧洲公共债务收入报告显示各种债券的利息支出和本金偿付每年高达
亿
万美元。欧洲各国的金融已深陷其中,政府不禁要问,尽管战争有各种可怕的可能,但是比起如此昂贵和不稳定的和平来说,战争或许是一种更值得考虑的选择。如果欧洲的军事准备最终不是以战争来结束,那就必然是以各国政府破产而告终。”[
.
]
从
年到
年,这种不稳定和昂贵的和平僵持着,高度武装但已接近破产边缘的欧洲各国政府仍在怒目对视着。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由罗斯切尔德家族发展并建立起来的欧洲银行体系向对立的各方提供信贷,全力促成了这种军事对峙。
战争实际上打的是钱粮,到
年时,很明显欧洲的主要国家都已经不能负担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他们虽然拥有庞大的常备军,普及的军事动员体制,和现代化的武器系统,但他们的经济却无力支撑巨额的战争费用。情况恰如俄国枢密院大臣在
年
月向沙皇的进言中所指出的那样,“作战的花费无疑将超出俄罗斯的有限财力所能负担。我国势必需要向盟邦及中立国借贷,不过代价不菲。如果战争结果对我国不利,则战败的经济后果将难以估量,全国的经济将陷于全面瘫痪。即使是战争取得了胜利,对我国的财政也极为不利,德国一败涂地后将无力赔偿我国的军费。和约将受制于英国的利益,不会给德国经济充分复苏来偿还我们的债务的机会,甚至战争结束很久以后也不可能。”[
.
]
在这种情况下,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是无法想象的。如果真的开战,也只能是局部的、短暂的和低烈度的,可能更像是持续
个月左右的
年的普法战争。但这样的战争结果,只能缓解而无法解决欧洲的对立局面。于是,开战的时间就只有在不稳定和昂贵的和平中拖延着,直至美联储的成立。
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当时已是世界第一的工业强国,拥有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丰富的资源,但是,直到
年以前却仍是一个依赖外债的国家,很少能向国外提供信贷。原因正是由于缺少中央银行,纽约的银行家们难以集中调动全国的金融资源()。但是,银行家的天性使得他们对大规模战争兴趣浓厚,战争能够毫无疑问地为银行家带来丰厚的利润。当美联储法案通过后,国际银行家们立即行动起来,
年
月
日,罗斯切尔德在法国的银行就给摩根发报,建议立即组织
亿美元的信贷用于法国向美国购买物资。威尔逊闻讯立即表示反对,国务卿威廉.布莱恩()谴责这项贷款为“最恶劣的非法交易”。
德国与美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素无过节,当时的美国有大约
万德国后裔,约占全国人口的
%,在美国建国之初,德语差一点成为美国官方语言,德裔美国人拥有着不小的政治影响力,加之美国的爱尔兰移民对英国素无好感,美国政府又曾和英国几度交战,所以在战争之初,美国政府对英法与德国之间的战争抱着事不关己的观望态度。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的银行家相比,美国政府显得冷静和正常得多。情况居然是,银行家积极主张对德宣战,政府则坚决反战,严守中立。
这时银行家们想出一个权宜之计,那就是区别对待为协约国提供发售债券而进行的贷款行为与为协约国提供信用来购买美国物资。在银行家的威迫之下,威尔逊只有答应了后者。随着大选连任时间的逐步接近,威尔逊在参战问题上逐渐向银行家的立场倾斜。
年
月
日,美联储法案通过,爆发世界级别战争的条件终于成熟了。基辛格博士所说的拖了许久的战争机器终于可以启动了。
.没有美联储,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下)
年
月
日美联储正式开始运作。
月
日,摩根的左右手戴维森()来到英国与当时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商谈美国提供信贷一事。
年
月
日,摩根银行与英国达成信贷协议,数额为
万英镑,这在当时对美国而言已是一笔相当可观的的大生意,当时没有任何人能料到最终的贷款总额会达到令人震惊的
亿美元!摩根银行收取了
%的手续费,
万美元落入腰包,摩根在战争中的吃得钵满盆满。同年春天,摩根又与法国政府签订了信贷协议。
年
月,考验华尔街是否能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时刻到来了。
亿美元的盎格鲁-法兰西(-)贷款正式拉开了序幕。原本坚决反对的威尔逊总统,架不住银行家和内阁成员两面夹击,他的新国务卿罗伯特.蓝辛警告说:“如果没有贷款,结果将是生产受限,工业衰退,资本和劳动力闲置,大规模破产,财政危机,民怨沸腾和不满滋生。”[
.
]
威尔逊听得出了一身冷汗,只得再次让步。对于这次规模空前的债券出售,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家债券承销商()和
家金融机构加入了发售业务[
.
]。这是一次极为艰难的任务,特别是向美国中西部推销这些债券就更为困难。美国人民普遍不认为欧洲的战争与他们有什么直接关系,而不愿意把钱投到欧洲的战火中去。为了打消这种疑虑,银行家们大力宣称这些钱会留在美国。尽管采用了种种方法,中西部地区只有一家芝加哥的银行愿意加入华尔街阵营,这个行为立即激怒了当地的德裔储户,他们发动了抵制银行运动。到
年底,仍有
.
亿美元的债券没有卖出。
当战争打到关键时刻,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英国政府宣布将对英国国民所持有的美国债券的利息收入征税,英国人立刻贱价出售这些债券。英格兰银行很快堆满了美国债券,英国政府立刻让他们的美国代理摩根公司将这些美国债券在华尔街足额出售,美国投资者对本国的债券接受度自然很高,很快
亿美元的债券变了现,英国又得到一笔巨款来支撑战事。但是,英国对美国积累的一百多年的债权人地位,也随之烟消云散了。从此,英美之间的债权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美国的信贷犹如烈火烹油,战火开始迅速蔓延,战争惨烈程度也急剧上升。仅仅是在马恩河战役,协约国一天就要消耗了
万发炮弹,人类终于见识了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后勤系统之下,如果再有现代化的金融手段,战争将会是何等惨烈,何等旷日持久。
战争使物资消耗达到燃烧的速度,战争使交战国砸锅卖铁也要坚持,战争使不惜一切代价的政府不计条件的向银行贷款,难怪战争始终是银行家的最爱。
.斯特朗操纵下的战时美联储
本杰明.斯特朗()开始引起公众瞩目是在
年当他成为银行家信托(
)的董事长的时候。当时,摩根的亲信戴维森对日益崛起的信托公司越来越担心,这些信托公司业务范围比商业银行更加广泛,所受的政府监管却更少,因此能够以更高的利息吸引资金。为了应付这种新的竞争,戴维森在得到摩根的授意后,于
年也干起了信托的买卖,斯特朗成为戴维斯的具体执行人。在随后的
年风暴中,银行家信托还加入拯救其它金融机构的行动,斯特朗因此而名声大噪。
年美联储成立之后,戴维斯和保罗.沃伯格找到斯特朗进行了一次深谈,希望斯特朗出任美联储纽约银行董事长这一关键位置,斯特朗爽快地答应了。从此,斯特朗成为美联储系统实质上的首脑人物,摩根、保罗、谢夫等华尔街巨擎的意图在美联储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斯特朗迅速适应了新的角色,他成立了非正式的美联储董事论坛的组织,定期聚会商讨战争时期的美联储行动准则。他以非常巧妙的手法操纵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将分散于
个美联储地区银行的权力集中到美联储纽约银行手中。美联储系统表面上允许各地
家联储银行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制定各自的贴现率和商业票据抵押政策,换句话说,各地联储董事会有权决定何种商业票据可以作为抵押而获得何种贴现率。到
年,至少
种不同类别的商业票据抵押准则被建立起来。[
.
]
但是,由于战争,美联储纽约银行事实上只将迅速增加的国债作为抵押票据,由于国债数额远远大于其它商业票据的总和,并且增长迅猛,很快就将美联储其它地区银行的票据抵押政策边缘化,在斯特朗控制下的“公开市场操作”,很快就将国债确定为主要和唯一的抵押票据,从而全面控制了整个美联储系统。
由于资助欧洲战争的大规模的债券发售,使得美国货币流通量巨减,中央银行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美国政府开始海量增加国债,美联储也以惊人的胃口吃进,巨额的美联储券()如江河决堤一般扑向了流通领域,弥补了欧洲战争债券所导致的货币紧缩。代价是美国国债的直线上升,结果仅美联储开始全速运作的短短
年中(
年到
年),美国的国债就由
亿美元暴涨
倍到
亿美元[
.
],所有的国债都是用美国人民的未来纳税作为抵押,结果是在战争中,银行家们爆赚其钱,而人民却出钱、出力和流血。
.“为了民主和道德原则”,威尔逊走入战争
当德国驻土耳其大使满腹狐疑地问他的美国同僚,为什么美国要和德国打仗,美国大使答曰:“我们美国人是为了道德原则而投入战争的。”这样的回答让世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基辛格博士是这样给人们解释的,“美国自开国以来始终自诩与众不同,在外交上形成了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一是美国在国内使民主更趋于完美;二是美国的价值观使美国人自认为有义务向全世界推广这些价值。”[
.
]
美国的经历的确与众不同,美国的民主价值理念也的确为世人称道,但是要硬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仅仅是为了道德和理想,基辛格博士可能是揣着明白说糊涂了。
年
月
日,美国驻英国大使佩杰()给威尔逊总统的密信中说:“我认为正在到来的危机的压力已经超越了摩根公司提供给英国和法国贷款的承受能力。我们能够提供给盟国最大的帮助是信用。除非我们与德国开战,我国政府将无法(向盟国)提供直接信用。”[
.
]
此时,美国的重工业系统已经为参战准备了一年的时间了,美国陆军和海军部门已经从
年起开始大量采购军事装备。为了进一步增加财源,银行家们和他们掌中的政治家开始考虑更多的措施,“当前的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迫使我们考虑进一步发展收入所得税的概念,这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重要资源。收入所得税的法案已经为战争的需要建立起来了。”[
.
]
注意,这里的收入所得税是指公司收入而言,而不是个人收入所得税。银行家们在
年两次试图通过个人收入需要交税的法案,但两次均被最高法院驳回。在美国,个人收入需要交税的规定,从来就没有法律依据。
年
月
日在美国各地公映的电影《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中,曾
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美国著名导演艾朗.拉索()以令人震撼的镜头展示了这一铁的事实。该电影在
年嘎纳电影节放映时引起了观众的强烈震撼,当人们面对一个真实的,与美国媒体宣传完全不同的美国政府和其背后金融势力之后,所有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难以置信。美国
多家电影院中只有区区
家敢于公开放映。但是,当这部大片被放到互联网上之后,在美国还是产生了巨大影响,
万人下载了该片,参与评分的
人几乎一致给出了最高评价。[
.
]
《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来源::***)
年
月
日,威尔逊总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必须使美国的银行资源彻底动员()起来。(对盟国贷款)的压力和权利必须由这个国家的每一个银行机构来承担。我相信这样的银行合作在此刻是一种爱国责任,美联储的成员银行就是这样独特和重要的爱国主义的证明。”[
.
]
大学教授出身的威尔逊身上带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本不足为奇,他略带迂腐但并不愚蠢,他深知是谁把他送进了白宫,他也懂得投桃报李。威尔逊总统自己也不相信所谓的“民主拯救世界”的圣战,他后来承认“世界大战为的是经济竞争”。
事实是,美国对协约国提供了
亿美元的贷款和
亿美元的出口物资,这笔巨款尚未偿还。如果德国取胜,银行家手中的协约国债券就会一文不值,摩根,洛克菲勒,保罗.沃伯格和谢夫为了保护他们的贷款而竭尽全力将美国推向战争。
.大发战争财的银行家们
当美国在
年
月
日进入战争以后,威尔逊将国家的主要权力交给了他竞选时出力最大的三套人马:保罗.沃伯格掌握了美国的银行系统;伯纳德.巴鲁出任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尤金.梅耶控制了战时金融公司()。
沃伯格兄弟
保罗的大哥麦克斯(
)时任德国情报部门的首脑,而保罗则是美国最高的金融决策者,美联储副主席;三弟费里克斯是雷波库恩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四弟弗里兹是汉堡金属交易所主席,曾代表德国与俄国秘密媾和。哥四个全都是犹太银行家族中的顶尖人物。
关于保罗兄弟的信息,
年
月
日美国海军的秘密报告称:“保罗.沃伯格:纽约,德国裔,
年归化为美国公民。
年,被德国皇帝嘉奖。曾任美联储副主席。有一个兄弟担任德国情报部门首脑”[
.
]。另一份报告中提到“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曾经拍着桌子对着麦克斯咆哮,‘难道你总是正确吗?’,但随后还是会仔细聆听麦克斯对金融的意见。”[
.
]
令人奇怪的是保罗在
年
月已辞去美联储的职位,这份报告中并未提及。在美国参战之后,因为保罗的哥哥担任德国情报部门的首脑,保罗理论上可能被指控有通敌罪,但是实际上美国没人能动得了掌握着金融命脉的保罗。
年
月,保罗在辞去美联储的职务之后,给威尔逊写了个便条:“我有两个兄弟在德国是银行家。他们现在自然在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们的国家,就像我在帮助我的国家一样。”[
.
]
伯纳德.巴鲁():战时美国工业的沙皇
以投机起家的巴鲁在
年合并了
家美国的主要烟草公司,成立了联合烟草公司(),随后,他又帮助古根汉姆()家族合并了美国铜矿工业。他还与谢夫旗下的哈里曼合作控制了纽约的运输系统。
年,他和他的兄弟一起成立了巴鲁兄弟公司。
当
年威尔逊总统任命巴鲁为美国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时,他立刻拥有了美国所有工业公司的生杀大权。他每年的采购额高达
亿美元,几乎一人决定着美国政府战争物资采购的价格。在后来
年的国会听证会上,巴鲁说道:“威尔逊总统交给我一封信,授权我接管任何一家工厂和工业企业。我和美国钢铁公司的总裁盖奇.加里(
)有过一些不愉快,当我给他看了这封信后,他说:‘看来我们需要解决我们之间的过节’,他确实这样做了。”[
.
]
有些国会议员对巴鲁行使美国工业生杀大权的资格表示质疑,认为他既不是工业家,又没有在工厂呆过一天,他自己在国会听证会上也表示他的职业是“投机商”()。《纽约客》报道过巴鲁在得知华盛顿流传的虚假的和平消息后,曾在一天中挣了
万美元。
尤金.梅耶(
)的战时金融公司()
尤金.梅耶的父亲是著名的国际银行利德.福里勒(
)公司的合伙人,尤金对出任公职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他曾与巴鲁合办过一家阿拉斯加的金矿公司,还在一起共谋过一些其它的金融事件,也算是老熟人了。
战时金融公司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发售美国国债,为战争提供金融支持。
尤金的战时金融公司最令人瞠目的行为莫过于做假账了。后来国会对该公司调查时,该公司居然几乎每天晚上都临时修改账目,第二天再给国会调查人员过目。在麦克法丹()议员主导的
和
年两次针对该公司的调查中发现了大量问题账目:“重复债券数量达
组,重复折扣券数量达
组,面值从
美元到
万美元不等,兑换日期到
年
月。其中有些重复是错误造成,另一些则是作假。”[
.
]
难怪一战结束以后,尤金居然能够收购联合化学和染料公司(),后来又收购了华盛顿邮报。
据估计,尤金的假账至少造成了数亿美元国债的差额[
.
]。
斯泰提涅斯():美**工复合体的开山鼻祖
斯泰提涅斯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执著于细节,早年在芝加哥做谷物投机生意发了大财。他在战争期间被摩根看中并主管出口部(),主要负责军火采购。他在战争期间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者,每天采购高达
万美元的军事物资,然后把这些物资装船,上保险,启运到欧洲。他不遗余力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输效率,他在华尔街
号的总部一声令下,无数军事部件的代理商和生产商就涌入他的办公楼,他在几乎每一道门前都设立了警卫。每一个月,他的采购量就相当于
年前的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德国人从未想到美国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转入军事工业生产轨道。
摩根的亲信戴维森
为摩根帝国立下汗马功劳身为
.
摩根公司高级合伙人的戴维森得到了美国红十字会这块肥肉,从而控制了美国人民捐赠的高达
亿
千万美元的巨款。
.凡尔赛和约:一份为期
年的休战书
年
月
日,血腥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德国作为战败国将丧失
%的领土,赔偿
亿美元的的战争赔款,外加每年
亿美元的利息,出口产品被征收
%的额外费用,丧失所有海外殖民地。陆军只能保留
万人,海军主力战舰不得超过
艘,不得拥有潜艇、飞机、坦克或重炮等攻击性武器。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但私下里,他承认“我们所起草的文件(和约)将注定
年后的战争。当你们把这样的条件强加在德国人民的身上,这只能导致德国人要么不遵守条约,要么发动战争。”英国外相克容()持相同的看法,他说:“这不会带来和平,这只是一份为期
年的休战书。”
美国总统威尔逊看到这份协议也皱着眉说:“如果我是德国人,我想我决不会签署这份协议。”
问题不在于政治家们是否都意识到了问题的本质,问题在于他们背后的“师爷们”才是真正的决策者。陪同威尔迅来到巴黎的银行家们有:首席金融顾问保罗.沃伯格、摩根和他的律师弗兰克、摩根公司的高级合伙人托马斯.莱蒙、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的巴鲁,杜勒斯兄弟(一个是后来的的头头,一个是艾森豪威尔的国务卿)。英国首相的身后是飞利浦.赛松爵士(),他是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嫡系子孙。法国总理克莱蒙梭的高参是乔杰斯.曼德尔(),他的真名是杰洛波.罗斯切尔德()。德国的代表团首席代表就是保罗的大哥麦克斯.沃伯格。当国际银行家们齐集巴黎的时候,后来的“以色列之父”艾德蒙.罗斯切尔德男爵()作为东道主提供了热情的接待,他将美国代表团的头面人物安排在自己在巴黎的豪华庄园里。
巴黎和会其实是一场国际银行家们的狂欢节,在大发战争横财之后,随手就播下了下一场战争的种子: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文作者尚未完全发万,所以无法全部转载完毕,大家有机会可以到网上去搜索这本书,名字叫做《货币战争》,下面列出目录供大家参考)
目录
序言起航的中国经济航母,会一帆风顺吗?
第一章罗斯切尔德家族–欧洲唯一的强权
.
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切尔德的凯旋门
.
罗斯切尔德起家的时代背景
.
老罗斯切尔德的第一桶金
.
内森主宰伦敦金融城
.
杰姆斯征服法兰西
.
所罗门问鼎奥地利
.
罗斯切尔德盾徽下的德国和意大利
.
罗斯切尔德金融帝国
第二章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总统的百年战争
.
刺杀林肯总统
.
货币发行权与美国独立战争
.
国际银行家的第一次战役:美国第一银行(
-
)
.
国际银行家卷土重来:美国第二银行(
-
)
.
“银行想要杀了我,但我将杀死银行”
.
新的战线:“独立财政系统”
.
国际银行家再度出手造成“
年恐慌”
.
美国内战的起因源于欧洲的国际金融势力
.
林肯的货币新政
.
林肯的俄国同盟者
.
谁是刺杀林肯真正的凶手?
.
致命的妥协:
年国家银行法
第三章美联储—私有的中央银行
.
神秘的哲基尔(
)岛
.
华尔街七巨头:美联储的幕后推手
.
策立美联储的前哨战:
年银行危机
.
从金本位到法定货币():银行家世界观的大转变
.
年大选烽烟
.
计划
.
美联储法案过关,银行家美梦成真
.
谁拥有美联储?
.
美联储第一届董事会
.
不为人所知的联邦咨询委员会
第四章战争与大衰退:国际银行家的“丰收时节”
.
没有美联储,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
战争中的美联储
.
“为了民主和道德原则”,威尔逊走入战争
.
美国战时的重要人物
.
凡尔赛和约:一份为期
年的休战书
.
剪羊毛()与美国
年农业衰退
.
国际银行家的
年密谋
.
年泡沫破裂:又一次”剪羊毛“行动
.
策划大衰退的真正图谋
第五章廉价债务货币的“新政”
.
凯恩斯的“廉价货币”
.
年总统大选
.
谁是佛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
.
废除金本位:银行家赋予罗斯福的历史使命
.
“风险投资”选中了希特勒
.
华尔街资助下的纳粹德国
.
昂贵的战争与廉价的货币
第六章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
.
“精神教父”豪斯上校
.
国际清算银行:中央银行家的银行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与世界银行
.
统治世界的精英集团
第七章诚实货币的最后抗争
.
肯尼迪:白银美元的殉葬品
.
约翰逊:美元银本位的终结者
.
“黄金互助基金”
.
特别提款权
.
废除黄金货币的总攻
.
“经济刺客”与石油美元回流
.
里根:离心脏仅一毫米的子弹打碎了金本位的最后希望
第八章不宣而战的货币战争
.
年中东战争:美元反击战
.
保罗.沃尔克:世界经济“有控制地解体”
.
世界环保银行():要圈地球
%的陆地
.
金融核弹:目标东京
.
索罗斯:国际银行家的金融黑客
.
阻击欧洲货币的“危机弧形带”
.
亚洲货币绞杀战
第九章美元死穴与黄金一阳指
.
部分储备金体系:通货膨胀的策源地
.
债务美元是怎样“炼成”的
.
美国的“债务悬河”与亚洲人民的“白条”
.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霸盘生意”
.
房利美和房地美(
):“第二美联储”
.
黄金:被软禁的货币之王
.
一级警报:
年罗斯切尔德退出黄金定价
.
黄金一阳指
第十章谋万世者
.
货币:经济世界的度量衡
.
金银货币:动荡经济世界的定海神针
.
债务货币脂肪与
减肥
.
金融业:经济的战略空军
.
中国的金融战略:“高筑墙,.
a
&#
;
.广积粮,缓称王”
.
金银中国元:迈向世界储备货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