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季羡林的散文《清塘荷韵》: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日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二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

场面观察,它限于一定的时空,总要同时观察许多人和物。场面观察要注意整个场面的气氛,要注意分析特定场面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意场面活动的基调和层次。

依据性质划分可分为科学观察、实用观察和艺术观察等。

科学观察,以严密的客观性为宗旨,不管由何人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法,只要它是真正严格的科学观察,对于同一对象只能得出基本一致的观察结果,科学观察的目的在于获得对事物的科学认识,它排斥主观情感的干扰,力求客观真实。如对茉莉花的观察,《辞海》上说:“木樨科,常绿攀援灌木。叶对生,椭圆形或广圆形。夏季开花最盛,秋天也开花,花白色,有香气。”这是科学的观察,其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会因人而异。

实用观察,是把对象当作一个功利对象,判断感知事物的标准是“它有没有用?有多大的用?”

艺术观察,以审美的眼光去感知事物,结果是把主体引向精神的愉悦和审美。艺术观察是从观察者的主观情感出发、从审美的关系上认识观察对象。其目的是从客观事物中挖掘出富有诗意的方面,并注重捕捉客观事物对观察者的影响。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指出,“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进行艺术观察时,由于观察者的个性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观察结果也不一样。比如,同是秋风,有人感到清爽畅快,有人则感到肃杀萧条。即使同一个人观察同样一个对象,由于其情感和心理的变化,结果也会有差别。比如,同是圆月,有时它让我们感到幸福美满,有时却会叫我们黯然神伤。

以卢浮宫的维纳斯雕像为例,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块石头,那就会感觉到许多污痕、粗斑、空穴等;如果把它当一个真实的女人,那会因其断臂而不快;如把它当艺术品,才会忽略这一切,达到审美。

对整个写作活动来说,作者对生活的把握,首先是一种实用功利的观察,其次才是艺术审美观察,抛开个人得失,用高尚的审美情趣去审视消化自己所感受到的生活。

)观察的作用

观察是人们认识、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对周围事物不断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观察,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茅盾说:“故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诸问题,(包括所谓‘炼字’在内)固然不可不下一番苦功夫,但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在观察力的养成。”

英国诗人及剧作家莎士比亚年轻时从乡下来到伦敦,在一家戏园子当看马的马夫。他在工作之余,认真注意和揣摩舞台上的一切,为他以后的剧本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观察是发现和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初学写作时,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先让他到外面观察生活一年,并把所看到的记录下来。莫泊桑由此养成了认真观察生活,勤奋写作好习惯,十年之间,写了十六部短篇小说集,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有些文章强调材料的真实生动,作者如果不实地观察,感受是难以深刻的。恩格斯为了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曾用

个月进行观察调查,他说:“我非常认真地研究过你们的状况,研究过我所能弄到的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文件,但是我并不以此为满足。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

⒉观察力的培养

)要有正确的态度,要投入、专心。

柳青也说:“我认为最重要的还不是观察与否注意什么的问题,而是观察的态度问题。一个对人冷淡无情和对社会事业漠不关心的人,无论他怎样善于观察人,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作家。这就是说在生活中或工作中要有热情——热情地喜欢人、帮助人、批评人或反对人。”

不热爱生活的人,决没有心思去观察社会;不喜好自然的人,也决不会去观察自然。一个利欲熏心的市侩,纵使在明山秀水间生活终生,也不会体味出山水的真意。

)要善于抓事物的特点。

所谓特征,是指人的个性、事的差别、物的不同。每一个事物都有区别于他事物的独有的特征,既包括事物外貌特征,也包括事物的精神。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才算掌握了该事物。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大体相同,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相异的方面。这是自然法则。

)进行积极的感受和思维。

观察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事物的表象,更重要的是在对事物表象的把握中及时地捕捉事物对观察主体的影响和启发,通过观察产生对社会的独特感受和深入思考。这样,我们从观察中得到的就有了三种东西:事物的状况、事物引起的情感、事物中隐含的道理。这就是叶燮所谓‘物、理、情‘。只有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具有艺术眼光的人,能从平常的或异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觉到某种人生意蕴,从人们不屑一顾或一笑置之的对象中感悟和挖掘出深刻的寓意。

)五官开放。

观察要用眼睛,据视觉心理学的研究,一个正常的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有

%以上是从视觉通道输入的。达芬奇曾说,被称为灵魂之窗的眼睛,乃是心灵的要道,心灵依*它才得以最广泛最宏伟地考察大自然的无穷作品。

观察以视觉为主,但并非只限于视觉。为了把握事物的多样性,往往需要多种器官同时开放。

王蒙说:“你看到了雨丝,这是一种视觉的形象。这雨丝可能是细细的,因为这是场春雨,不是夏天那种倾盆大雨;也可能你感觉到一种凉意,有时候,你还会闻到由于下雨泥土潮湿的气息;甚至下雨以后树叶和花的颜色、气味,都会发生变化。下雨的时候,还包括阴天所给你的视觉的感觉,这种阴沉的天空的感觉,也许在某些人身上引起的是一种快乐。如果是农民,他感觉是快乐的,因为他们的庄稼地,还有许多地方正需要雨。如果是牧区,对春雨的感觉更敏锐。一场春雨过后,到处都是绿草。连牛啊,羊啊,放羊放牛的牧民啊,都感到非常快乐。所以说,下雨这么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它是与你的视觉、嗅觉、听觉和你的许许多多的一系列复杂的感觉都分不开的。”

)掌握多种观察方法

寻根观察法:

老舍说过,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追底,找到它的“底”。这种寻根观察,必须持之以恒,有的还要反复多次,才能寻出事物的“根”,否则就无法下笔。

比较观察法:

要观察到一个人物或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才能掌握人物或事物的特征。

鲁迅在散文《雪》中,对南北之雪作了精细比较: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纷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定序观察法:

观察是有意识的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外及里……观察的顺序、方位不同,所观察到的情状也不相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按确定的顺序观察,才能在行文时一步一步地写来,使得文章层次井然。

换时观察法:

变换认识的时机,从不常见的时刻进行观察认识人物、事物的不同状态。人物和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是富有变化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指出:“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大自然的景物在不同时序节令里千变万化,而人类在不同的时间和气候里,也有各种不同变化。进行观察有时须根据需要改换观察时间,以便观察到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节令、时间中的不同表现及其特征。

易地观察法:

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空间里的表现是不相同的。同是一个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地点就有不同的表现。茅盾认为,活人们是到处跑的。一个商人固然常在店铺里做生意,但是也和他的老婆和儿女们另有一种“生意经”。他在商业上打的算盘,不一定就是他和亲戚来往家事纠纷时的算盘,你如果只在他的店铺里观察他,——只是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守候他,当然是不够的,你必须跟着他到处跑。从他的店铺里跟他出来,跟他到小馆子里,到朋友家里,到他家里,到他卧房里,一直跟他到“梦”里。你不但要明白他的职业生活,也要明白他的私生活,最隐秘的私生活。这样观察过后你写出来的人物方有“个性”,方是一个“活人”。

观察事物也同样。如同为松树,平地之松与山顶之松不同。黄山玉屏峰有迎客松,是因山顶风大才使得松树伸出迎客之手。

(二)体验

体验是指是主体通过实践的方式感同身受地进入生活以此来认识理解周围世界,是主体的心理结构对外界事物的感受、体味、感动、感悟。它往往是通过意象、意境传达出来,供读者、观众去咀嚼,去回味,去想象。相对于观察和感受,体验显得更加深刻、更加神秘、更加活跃。

⒈体验的类型

)直接体验:亲身经历直接感受。创作者站在自己的对面,把自己的主观世界当成客观对象来加以审视和观照。人类既可以认识和征服外在的客观世界,同时也可以认识和征服自己的主观内心世界。作家、艺术家深入现实、经历人生,在有了丰富、生动的各种感受、认识之后,并不是局限于这些感受、认识,拘泥于眼前的事物,而是力求超越它、升华它,把它们当成客观的对象,站到其对面去,进行审视和观照。

)间接体验:主体在欣赏客观对象时,完全溶入到对象里面去。他既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也不是精细地观察,深刻的剖析,而是和对象完全溶为一体,与对象同呼吸、共命运,对对象的一切感同身受。

体验产生的这两种情况,借用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话来说,就是“以物观我”和“以我观物”。“以物观我”就是超越自我,和自我保持一段审美的距离;“以我观物”就要超越现实生活,泯灭物我主客的鸿沟。

⒉体验的作用

)体验是沟通主体与对象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管作者和他写的对象有多大的区别,当体验的同感超出功利道德的评价而作审美的选择时,便使作者的主体性和客体性趋于一体了。

)在把握对象内在丰富性方面,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实现。没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生活不过是一个存在着发展着的客观实体;如果不在这个客体中融入主体的深切感受,使它跃动着作者的血脉和灵魂,那么生活永远不能变成真正的艺术。所谓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作者对生**验的一种美好的回忆。高尔基曾说,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牡绵羊的时候,没有必要把自己想象成牡绵羊,而文学家作为一个慷慨好施的人,却必须把自己想象成吝啬鬼。

)体验又是写好人物、环境的基本保证。长期深入生活实践,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深入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逐步积累写作素材,写出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优秀作品,是一切卓有成效的作者获取材料的途径。写作就是把不同时间不同情景下的体验,近于奇妙地结合起来,合成为一个新的生活感觉。

(三)阅读

⒈阅读与材料

阅读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写作者常常会涉及到各种知识。因人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所有食物都亲自去观察采访,而阅读文献资料,将使人们得以了解那些不可能亲自感知的生活和知识,从中获得写作资料。有些文体,如历史传记、文学评论等的材料主要来自于相关的资料和典籍,阅读显然是获得这些材料的唯一途径。即使那些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文章,甚至以虚构为能事的文学作品,也可以从过去的文章或作品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和借鉴。

⒉阅读的方法

阅读的方法的方法极多,人们常论及的有下面几种。

)精读法:认真仔细精确地研读文献,逐字逐句、逐章逐节深入细致透彻理解文献内容,是我国传统的阅读方式。

)略读法:略观大意,知其梗概。把文献中无关紧要的、或是已经熟知的内容,整段乃至整章跳过去,只通过寻找关键词语来把握主要内容。这种读法阅读面广、速度快。就实际应用而言,略读是最重要的常用阅读方法。

)测读法:就是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不妨站在作者的立场,设身处地去想。边读边推想,下文应该是什么。把自己的想法与原文对照,学习作者的高明之处。学习与创造相结合则有利于阅读的深入。

)评点法: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感受、意见、评价,或写几个字,或写几句话,这就是前人常用的评点法。

)写读法:先把原文用心读几遍,大致记住了,就开始默写。默写时,记不住的原话用自己的话写,写完后与原文对照,找出不同并分析原因。抄在笔记上的还是外储的材料,只有经过消化、被头脑吸收才是内储的材料。

(四)调查

调查指的是人们为了解情况而进行考察和计算,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

⒈调查的类型:

)普遍调查:是一种一次性的全面调查,要求无一例外地进行调查,也称普查,如全国人口普查。

)抽样调查:是根据随机原则从全部调查对象中,按一定的条件抽取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从而推算出对象的总体情况水平。

)典型调查:是通过个别有代表性的对象的调查,以达到对全部对象的基本认识,了解总体趋势。

)综合调查:即对调研对象进行多项目、多角度、多方位的调查研究,力求把握事物的全貌及其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⒉调查的要求

)态度要端正:要热情谦虚真诚,和被调查者一起探讨事实真相和本质;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带着固有的观点去找材料,也不能受某种舆论的左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科学的结论。

)事先做好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制订调查计划,拟出调查提纲。

)充分认识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努力从获取第一手材料来开展和深入调查活动。对第二手、第三手的间接材料既要大量收集,又要注意核实。调查所得的材料,要经得起检验。

⒊调查的方法

)口头调查

开座谈会:此方法简易可*。事先要让人有所准备。开会时适当启发,不要随意打断发言。关键问题要谈深谈透。

个别访问:以个人为行为主体进行的调查,主要方法是事先准备好采访要提出的问题,约定时间或随机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底细。谈话内容可由远及近,由粗至细,逐步深入。

现场调查:深入到事件正在发生的现场,调查正在进行的情况,以获得深切的现场感,并设身处地地思索。

蹲点:驻扎在写作对象单位间,全面深入广泛地进行调查,使自己对这个单位有较全面、较深刻的了解,从而写出较扎实的文章……

)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目的要求,事先设计出调查的题目,以卷面上列出问题请被调查者回答或填写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后要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结论。

三、材料的选择

作者在正式动笔之前,对众多的材料中进行比较,选择最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典型材料的写作行为。一切真正有价值有见解的文章,无一不是在充分获取材料、精心选择材料、恰当运用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一)选材的原则

⒈应选择突出主旨的材料

选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用最精当的材料把主题表现得充分、突出、深刻。主题是依*材料来表现和深化的,所以材料的任何失误都会自然地影响到主题。

我们应该选择那些能表现、丰富和深化寓意的材料,但对此不可过于狭隘。材料的代表性并不是比例和频率,而是指那些最能体现内容对象的特性、最能表现故事寓意的材料。有些材料与主题没有直接关系,却能从背景、气氛、情调、意味等方面渲染和烘托情景,丰满寓意,并使叙事富于原始生活形态的感觉性和意味性。

⒉应选择典型的材料

所谓典型材料,就是那些能够深刻反映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说服力的事实现象或理论依据。它是具体的,同时又是一般的,体现个性与共性、具体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典型化”是对材料在表现主题的力度上的进一步要求。没有充足而典型的材料,主旨如同空中楼阁,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毫无说服力。典型材料需要在许多可用的材料中精选。

世纪

年代的寻根文学,许多作者不约而同地,偏爱到边远、原始、古朴、的区域去挖掘写作材料。因为作者认为,由那些未经现代文明的洗礼浸染构筑的世界,更能表达出文化寻根的本质。

⒊应选择新颖的材料

新颖,是说材料要由新鲜感。这对于增强读者阅读兴趣,完满实现作者的意图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的文章,主题未必独特,但因其材料新鲜,也能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一方面,一种新的生活形态或生活现象总是更有可能开掘出有新意的意蕴;另一方面,描述一种富于新鲜感的生活形态,就能增添文章的阅读价值。

⒋应选择真实的材料

所谓真实,是指材料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指材料必须真的存在,严格地符合客观事物的原貌或实际情况。不同类型的文章和作品对材料真实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一般文本中,要求事实真实。只有文本材料可信,文本思想才能为读者所接受。一是指材料在本质上能反映事物的真实。真实的材料是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保证。文学作品要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即艺术真实。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允许对于作为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进行某些组合、改造,也就是艺术加工或艺术虚构。这一般是指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中的材料而言。

⒌要考虑文体特点

在不同类型的文体写作中,对材料的选用和表现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一般说,记叙文应多选取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的材料;议论文关注材料的权威性和真理性,应多选取概括性的,具有逻辑说服力的材料;说明文应多选取有助于揭示对象特征的材料;抒情性文章应多选取足以触发感情的材料。新闻报道特别强调材料的时效性,且新闻文体就不能虚构。理论文章就不能挖细节。

(二)选材的方法:

⒈精于鉴别:鉴别是选材的基础与前提。要想让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收到一以当十的效果,就必须对材料进行严格鉴别反复筛选。识别材料的真伪,材料是否可*,直接影响着作品的价值,对应用写作来说,则关系到文章的生命;识别材料的意义,各类材料都有自己的内蕴和相对于主旨的意义,要在众多材料中寻找它们与写作意图的契合点;识别材料的作用,关系到材料在文章中所居的地位,尽量能做到材尽其用。

⒉善于联系:如果纵横联系,就可以挖掘出许多有用的材料充实文章内容。

结构的谋划与设计

一、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组织和构造,是文章中材料的安排和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体现。

(一)结构的基本原则

⒈符合事物的内部联系,符合思维的基本规律

篇章结构要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一件事情,总有个发展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有它的来龙去脉;一个问题,总包含几个方面,有各种矛盾和解决途径。文章结构说到底是客观事物自身矛盾运动发生、发展、解决过程的一种表现。客观事物的发展本身就是以这样一种内在逻辑结构形式而普遍存在的。作者要依据事实发生发展的过程、事物的特征,安排篇章结构,让受文者从篇章结构中看到事物的运动规律。

由此而形成的人们认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思维形式也必然具有符合这种基本性质时,才能够有效地引导阅读者与写作者一道去认识和把握文本中的叙述内容。

⒉要服从表现内容和主旨的需要

材料只有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才能充分显示其作用。莫泊桑说:“要利用那最恰当的结构上的巧妙,把主要的事件突出地表现出来,而对其他的事件则根据各自的重要性把它们作成深浅程度适当的浮雕,以便产生作者所要表现出来的特别真实所具有的深刻感觉。”

一般认为,结构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因此谋篇布局应当服从寓意的需要;读者的阅读目的在于领会和感悟文章的寓意,而结构只是一种工具。但实际上两者的关系并非这么单一。结构一旦形成,就具有某种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既可以削弱、破坏文章寓意的传达,也可以强化、凸现文章寓意。例如《复活》,初稿只是想表现有关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所以采取顺叙:玛丝洛娃**——被逐——沦落风尘。后来作者意识到故事的意义,重新确定了主题。&#

;.

&#

;

.&#

;&#

;作者就改从法庭宣判写起。一开始就紧扣揭露沙皇统治下的法庭的全部荒谬的思想。

而且高超的结构本身也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完整、匀称、自然、严谨。

⒊要接受文体形式的制约

文章体裁不一,它在反映生活时的角度、容量、表现形式等的特点,也是不尽相同的。如诗歌,其特长在于抒情,其结构特点表现为分行分节,音乐性和节奏感都非常强烈;而戏剧,其特长在于以对话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其结构特点表现为分幕分场,必须有贯穿全剧始末的戏剧冲突;电影,它是立体的表演艺术,其特长在于真实地再现生活,有着直接地诉诸人们视觉的生动形象,其结构特点是以“蒙太奇”连接画面,剪辑巧妙,跳动自如,不受时、空制约。即以一般文章而论,文体不同,其结构特点也有区别。如记叙文,它偏重于记事写人,往往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或地点的转换来布置材料,故其结构呈现为线索分明、情节完整;而论说文,由于它偏重于议论说理,一般均按问题的内部规律、内在联系来区划层次,故其结构表现为纲举目张、周严朗畅。而像一些实用类的文体,如新闻(消息),结构特点就更为鲜明,大多取由“导语”而“主体”而“结语”这样一种惯常写法。总之,结构和文章的体裁有密切关联。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神|魔

神|魔

血红
神|魔简介: ; 正邪,谁人能定? 善恶,任你评说。 山是山,水是水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 看破后,所谓的正邪能如何?善恶又如何? 所作所为,不过为了活下去而已 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活下去
都市 连载 162万字
娱乐圈小翻译

娱乐圈小翻译

马友友小男友
娱乐圈小翻译简介: “翻译?年薪有100万吗?” “年薪没有,收入勉强。” “学历,能当饭吃吗?” “不能当饭吃,把妹还是有点用的。” “长得帅?有kris帅吗?” “这个,还真未必不如哦!” “谢非凡凭什么泡到XX?他只是个翻译!” “因为。。。。。。。。” “因为。。。。。。。。”
都市 连载 193万字
布衣财神

布衣财神

毒酒飘香
布衣财神简介: 善财终能善终,横财必遭横祸,不一样的修行,不一样的世界!行善,扶贫,探险,除恶都能创造财富,更是修行历练…… 少年杜峰被财神赵朗送一貔貅钱袋,能吞噬魔鬼精血,转化成奇珍异宝和无数金钱,杜峰在不断的济人除恶,探险求宝中广济贫苦,造福世间最后修成金身,成为一代布衣财神…… …… 新人新书就收藏!求包养! 写书无小事,再小的事情也要写精彩! 快把财神抱回家吧!看书《布衣财神》财气旺!事
都市 连载 0万字
而立不惑年

而立不惑年

小爷不悔
而立不惑年简介: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乃孔子之曰。 李福祥而立不到惑年,家里发生了变故,母亲痴呆,父亲得了癌症,女儿要考大学,大儿子有点不争气,好容易小儿子可以帮忙打工贴补家用,谁知道一场交通事故夺取了儿子的一条腿。 还好在他够勤快吃苦,在他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之际,靠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怕输的毅力过上了好日子。
都市 连载 36万字
傻狗的无奈日常

傻狗的无奈日常

狗卜理
傻狗的无奈日常简介: 新人求不锤,仅仅是回忆,捎带着艺术加工,真真假假,别信。
都市 连载 1万字
都重生了谁还当舔狗呢

都重生了谁还当舔狗呢

西蒙的星轨
都重生了谁还当舔狗呢简介: 【校园】+【无系统】+【重生逆袭】+【游戏开发】+【曹贼】 前世当了九年舔狗,付出所有,最亲密的接触就只是牵手。 艰苦奋斗二十年,打工卷上天,创业累成狗,四十岁独自深夜猝死在公司。 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江岚重生回到二十岁,第一件事就是发信息告诉曾经的白月光:“作业你自己搞定,我没空。” 回味着2009年的青春年代,准备当个超级神豪享受人生时,江岚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和当初
都市 连载 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