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皖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年武汉沦陷,《武汉日报》迁往宜昌,宜昌相继陷落,再迁恩施。
战时国民政府千疮百孔,自顾不暇,即便号称华中喉舌,直属中央宣传部也罢,报社衣食无着、复刊乏计、坐困愁城。无奈之下,宋社长携主编曼群,赶赴重庆,请示交涉经费。
曼群家乡位于巢湖北岸,属于滨湖平原区,第一次来山城重庆,这里山高水长,相比较家乡的风景仿佛是平面画,而山城的风景是则是立体画。
山城坡坎道蜿蜒曲折。不论向上向下行走,高度每变化一米,因视野、角度的不同,周围景色都会呈现出新的变化。也许重庆人性格爽直,不喜欢藏着掖着,就事论事,快意恩仇,也许就是知道,同样的人或者物,角度不同,看法也必然不同,不必过于纠结。
“主编大人,今天辛苦你再去部里找吴处长看看,我们的报告呈上去,犹如石沉大海,希望这次能有新消息,恩施那边又在电报催缴钱粮了。”来重庆之后,这是宋社长一边苦笑,一边常常对曼群说的话。
国民政府中央宣传部西迁以来,驻地在上清寺。重庆成为战时首都,整个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国民政府的主要部门便集中在以上清寺为中心的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为此,自来渝后,相隔几天往返上清寺成为曼群的必修课。
军阀混战,乱世无情,上清寺早已无寺。
在抗战期间,上清寺已经是旧城扩张后所形成的新城区域。若以上清寺街心花园为圆心,分别可至美专校街、国府路、牛角沱、嘉陵江码头及曾家岩。两条出城公路——南区路和北区路,在上清寺区域交汇。军、政、商界的新贵在曾家岩、上清寺、牛角沱、桂花园一线买地建公馆,新式建筑在上清寺干道两侧出现,形成新城区。特别是抗战以来,这些公馆大多被民国政府要员征用。山城平地少,为此,在这片区域,密密匝匝分布着桂园、潘园、特园、周公馆、范庄等等重要人物的宅邸,这还不包括散布在上清寺树林里,更有权势的民国大佬的官邸。
五月份的山城,阳光明媚,空气通透,作为“雾都”重庆难得的展示出清晰的城市细节。
曼群沿着李子坝正街去往上清寺,重复着几天一次的“要钱要粮”之旅,毕竟在恩施,还有几十号报社同仁等米下锅。
上清寺临江地段均为岩坎,隔着奔涌的嘉陵江,从上面眺望江北,除相国寺等少许建筑外,全是农田,袅袅炊烟竟然清晰可见。道路左侧是嘉陵江,凉风习习,江水奔涌,阳光倾泄在宽阔的江面上,江面波光闪烁,犹如潜行的神龙,身体偶尔浮出水面,露出金色的鳞片。
两边江岸,有晨起浣衣的女人,身后的小孩在河堤上嬉戏。更多的则是担水的挑夫,担着装满江水的木桶,晃晃悠悠地消失在这座巨大山城的街巷深处。
此刻已是上午时分,城市早已苏醒。街道上各种店铺已经开门,各种营生活计纷纷上场,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当官的、经商的、卖货的、跑堂的、拉车的各色人等,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自主不自主的受到操纵,努力扮演着着这台人生大戏局的某种角色。
曼群走在其中。市井生活看似纷繁杂乱,但是所带来的却是造物神奇、色彩缤纷、温饱慰籍,生生不息的真实感觉,仿佛带有治愈功效。在人流之中,想到自己至今仍孑然一身,在这乱世之中左冲右突,人生无常和命运虚无的脆弱情绪常难以抑制,不免感觉有些黯然。
突然,曼群感到了阳光发生了诡异的变化。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太阳逐渐被巨大的铁幕所遮挡,天空呈现出可怕的黑色,仿佛日全食。曼群感觉气温瞬间阴冷,他不禁抬头望向天空。
那是几十架铁灰色的轰炸机。血红的太阳旗标志醒目的在空中狂掠而过,密密麻麻的航空炸弹,犹如发疯的马蜂群,黑压压的从天而降。整个城市瞬间经历了冰火两极的摧残,犹如人间地狱,阴冷与炙热相继来临。
尖锐的防空警报绝望的嘶叫着,四处响起的哭喊声、尖叫声、哀嚎声,到处是熊熊燃烧的房屋、不断升腾的爆炸烟尘犹如死亡之雾,人们绝望地四散择路奔逃,烟雾之中根本无法辨认方向。
曼群之前也见过空袭,但是这么暴烈的轰炸是第一次经历。他本能地跟随着人流奔跑,试图找到防空设施。猛地,他感觉自己怀中多了什么东西,匆忙之间,低头发现一只手掌,带着滚烫的鲜血,手指还在微微的颤抖。触电似的,曼群脸色煞白,急忙下意识抛出去。
手落在一米外的地上,鲜血的红染红了白色的袖口,犹如雪地里流淌的鲜血,格外刺目。手的旁边,一个穿着白色制服的学生,血肉模糊的躺在那里,已经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