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君权和相权是古代政治十分重要的部分。

自从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皇帝们都想要大权独揽,乾纲独断,至少大部分的皇帝是这样的。可是皇帝的能力和精力终究是有限的,根本无法顾及整个庞大的帝国,更加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注定了需要一些帮手。

于是便有了官僚体系,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宰相,相权也就应运而生。尤其是秦始皇确立三公九卿制之后,丞相更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宰相的存在是帮助皇帝分担处理政务,是皇帝的帮手,相辅相成。当然了,有利就有弊。相权,准确说是包含宰相在内的百官的权力,和君权之间有天然的矛盾,某种程度上对君权有所限制。

大有为的君主们都试图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六部,政事堂的宰相从一个变成好几个,目的便是通过分权而集权。

到了后世的明朝,朱元璋更为直接废除了丞相制,可实际上相权真的消失了吗?像朱元璋这样精力旺盛,威严十足的君王或许可以掌控场面,却并非每个皇帝都行。

到了明朝中后期,他们的子孙们便做不到了,设立内阁实际就是相权的运营机构,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并不亚于以前的丞相。所以在君主集权制的封建社会,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这样是有利有弊的,对于大有为之君而言或许会有所掣肘。可对于那些平庸的君主,可以限制他们任性妄为,导致国家出现重大问题,保证政权的平稳,是大有好处的。

故而,这个君权和相权处理的好则相得益彰,处理不好便会有多掣肘。

相对来说,宋朝的宰相的制度十分完善。两府八公,中书的宰相、参知政事,再加上西府枢密院正副使,一共八位。当然了,还有些人是名义上的中书门下平章事,却也只是个荣誉性的虚衔。

如此设置,也体现了北宋政治体制的精髓,那便是制衡。虽说行政效率下降了,但是以分权达到集权,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制度。虽说长此以往,弊端会越发的增加,却也强于胡闹的穷折腾。

太祖太宗也算是深谋远虑,可眼下的皇帝赵顼似乎很不满意这样的制度,正试图打破重建……

两府八公,多位宰相之间也是有先后次序的,有主有辅。比如集贤殿大学士为首相,昭文馆大学士为次相,已然是不成文的惯例。

不过这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到底是哪位宰相起主要作用,也是有特殊情况的。比如当前的熙宁朝,先是制置三司条例司替代了中书。如今废除了,皇帝最为宠幸主持变法的王相公,理所当然的成为宰相中的主导,颇有大权独揽的架势。集贤殿大学士曾公亮反而靠后,处在了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上。

好在曾公亮为人和善,心态也很不错,身为三朝元老的他已经看开了,当然了,和稀泥的本事也不错。倒不是说是曾相公两面三刀,各方讨好,而是天性使然,比较随和。况且,有时候现实所迫,也有许多无可奈何。

在文彦博罢相出知地方、司马光离京、富弼也黯然不语的情况下,曾相公依旧坚挺。实际上,皇帝赵顼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个人在朝中,协调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维护好中书的运转。

曾相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平日里倒也是舒服惬意,很多事情只听不说。

林昭的事情他自然也听说了,虽说案件具体的来龙去脉他并不知晓,但皇帝赵顼的反常表现,让曾相公嗅出几分不同寻常。

因为与林昭并不熟,与王安石是这样一个相对尴尬的竞争关系,所以曾相公当真不好说什么,只能当做没看见。可惜今日,他再想要袖手旁观,装聋作哑怕是不行了。

出事了!

内侍来传达太皇太后懿旨的时候,他正好就在中书省,事情也听的明明白白。重大冤狱?西北到底闹出了什么?曾公亮暗自摇头,如果是平日里,他这个宰相必须要承担责任,尽快参与处理。

可是今天,有王安石在前面顶着呢,他本来还是想要继续作壁上观的。可惜皇帝赵顼却不给他这份清闲,生生将曾相公拉了进来!

差事则是曾相公一向擅长的扮好人!

太皇太后在刑场怒了,让皇帝、宰相以及涉事的官员全都前往,这可能吗?那可是当着众多百姓的面,无疑会让包括皇帝在内的许多人颜面扫地,造成很恶劣的后果。

这自然是赵顼不希望看到的,此刻他若真的去了,说不定会更加被动。再者,现场的安全问题也需要考虑。

所以,刑场是万万不能去的!

赵顼实在不明白,老祖母今日到底是怎么了,为了一个柴敏言,竟然纡尊降贵前去刑场不祥之地。还如此一力维护林昭,甚至不惜敢于司法和政务,难道自己这个“亲孙子”还不如一个莫名其妙的侄女婿重要吗?

可事已至此,他能怎么样呢?祖母发话了,他不敢不听啊!不孝的罪名会给他带来很恶劣的影响,甚至可能在史书上留下劣迹……

权衡之下,刑场上的“闹剧”必须尽快终止,必须要安抚太皇太后的情绪。即便是处理事情,也要换个地方才行!

按理说老祖母发话,在那里等着,出于孝道该他自己前去请的,可他现在根本不能去,故而只好派个大臣前往。

能请得动太皇太后的臣子,唯有宰相了。

王安石现在去是火上浇油,拗相公不服软,三两句话要是在惹怒了曹氏,后果快就更为严重了,故而最合适的人选无疑就是曾公亮。

说实话,这样的苦差事,曾公亮是不愿意轻易插手的,可是皇帝发话了,他必须要遵旨行事。当然了,曾相公也明白,今日完全是帮官家和王相公收拾烂摊子,前去刑场必然是要出丑丢面子的。

也罢,今日为你们受了委屈,来日自然就得补偿于我!曾相公也是有想法的,有时候和稀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身为宰辅大臣,哪个能心甘情愿只当个摆设呢?说白了,曾相公也是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以前是形势所迫,一旦有机会,谁会没点想法呢?

曾公亮匆匆来到刑场的时候,太皇太后曹氏仍在这里等着,大局已定,他倒是不着急。禁军中的高手已经护卫在左近,保证了曹氏的安全,围观的百姓仍旧有很多,都好奇事情最终会如何解决。

现场的气氛有些怪异,李翰与汪东鉴跪伏在地,战战兢兢,许久都不敢抬头。本来是死囚的林昭,身边正围着几个美女,给人一种众星捧月般的感觉。

唉!

曾相公长叹一声,硬着头皮走了过去,见礼道:“臣曾公亮拜见太皇太后!”

“曾相公?来的是你?”仁宗时代,曾公亮曾经是翰林学士,曹氏对他还是比较熟悉的。

“是臣,太皇太后懿旨,臣奉旨而来!”曾公亮沉声回答:“出了如此事情,臣忝为百官之首,痛心疾首,特来向太皇太后请罪!”

劝说是要讲究策略的,曹氏这会盛怒之下,必须的先承认错误,然后再说其他。何况不管怎么着,名义上他曾公亮是首相,这个领导责任是必须要承担的。

曹氏对曾公亮的印象还算不错,也知道曾相公是无辜的,故而并不想为难他。其实,内心之中还有些许的私心,孩子已经找到了,将来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无论是个什么结果,都少不得宰辅大臣们的帮助,今日结个善缘没错。

“曾相公不必告罪,我虽身居宫闱,不问政事,却不代表耳聋眼瞎,什么都不知道。”言下之意,此事与你曾公亮无关。

“太皇太后言重了,臣惶恐!”

曹氏摇头道:“曾相公不必内疚,对了,官家和其他人呢?为什么只见到曾相公你一人前来?”

“这个……”曾公亮道:“臣前来是恭请太皇太后移驾的……至于官家,按理说太皇太后在此,官家是该前来侍奉的,但有道是天子不立于险地,为了江山社稷,恳请太皇太后谅解,同时也恭敬太皇太后移驾……”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宋朝恶少爷

宋朝恶少爷

公子瑾桐
宋朝恶少爷简介: 身为皇帝家的亲戚,虽然只是远房的,但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宋朝狗带不是,嗯,有必要和忽必烈谈谈了。——赵宸
其它 连载 50万字
混在大秦当丞相

混在大秦当丞相

残雪蓝桥
混在大秦当丞相简介: 大秦由盛而衰,祖龙圣躬垂危。塞北硝烟弥漫,东南战火未平。 二子夺嫡,朝纲混沌。陈吴揭竿,刘项争霸。社稷将倾,百姓倒悬。 救世主何在? 沛县书生,文无相如之赋,武无伏波之才,却机缘巧合,扶摇直上,纵横官场,终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平匈奴,立新君,定百越,灭项羽,收刘邦。一己之力,托起大秦江山。 俊才风流,自有娇妻在怀,美妾环侍,享尽齐人之福。 混在大秦当丞相,立马江山千里目,
其它 连载 31万字
重生之重铸天朝

重生之重铸天朝

七匹孤狼
重生之重铸天朝简介: 任超一个21世纪的屌丝,意外穿越回到了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时期。 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让小鬼子明白了什么叫‘作死’! 他让北极熊明白了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西方人一直不太明白宗主国和附属国之间的关系,同样是他,让这些人明白了宗主国就是华夏这样一个真理! 任超:“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能够重铸天朝上国,再现四夷宾服,万国来朝之盛世!”
其它 连载 159万字
大宋第一太子

大宋第一太子

九天枫
大宋第一太子简介: 五代纷乱,十国犹残延。攻唐灭汉,伐蜀定幽燕。始皇遗愿,华夏长万年。无意间来到这个乱世,成为赵匡胤的长子,一个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名字,带着秦始皇的遗愿,如何慢慢崛起,南征北讨,结束战乱,一统天下,成为大宋的第一太子。
其它 连载 513万字
大唐绿帽王

大唐绿帽王

少穿的内裤
大唐绿帽王简介: 什么?我是房遗爱,大唐绿帽王,上帝你在玩我的吧?当房遗爱拥有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还会成为那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绿帽子吗?高阳公主还会仰着高傲的头走过来吗? 一个不一样的房遗爱纵横在贞观的天空之下,猴灵案、征吐蕃、灭突厥、扬州案、鬼门关、万花谷,处处都有着房遗爱的影子。于是房遗爱成为了风骚的人,做将军、抱美人。 李世民:房遗爱,乃上天赐予大唐之瑰宝也! 长孙无忌:此子哪里傻了,他这
其它 完结 571万字
幻想纪元战争论

幻想纪元战争论

结核病患者
幻想纪元战争论简介: 这是一份幻想,一份对于古战场与武侠的幻想!一位起草与微末之间的流浪儿,从为自己挣命到为亲人安神,最后为生民立心,只是因为位置不一样,所关心的东西有所不同罢了!无有高下,是法平等! 小子想从一个另类的角度去给各位看官一种可能性,一种关于政治与军事的结合,一种江湖与庙堂的争斗!
其它 连载 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