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 强势和反强势 (第1/2页)
MS芙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回家的路上,老人走得有些吃力,却一直没肯将小仙放下,和所有上了年龄的老人一样,老人边走边说着,将他和外孙女相依为命的那些事,都叨叨絮絮地说了个清楚。
:三点四十后过来刷新吧,这一章先还上个月粉票的加更,两章合体,六千字。
一直走到了村里唯二的一条山路的尽头,小仙才看到了她和“外公”住着的那几间青灰色的小房子。
“外公给你热饭去,”穿着怪异服装的老人先是蘣小孙女擦了脸,换了衣服,也没有责怪她,走进了厨房。
老人的名字叫做诸时军,是前任的京市烟草局局长,是个正部级的老干部。今年六十三岁。三个月前,因下了马,后来又以疗养的名目,被下放到了西南山区来疗养身体。这具身子原本的主人名字也叫“小”,今年六岁,是老人家的外孙女。父母因为某些缘故,不能抚养她,只能暂时由诸时军老人带到了这个叫做葛村的西南山村。
小仙不知道局长是个什么官,不过看刚才老人抱着她回家时,那些村民都只敢跟在身后,说话也不敢大声,那架势也跟云腾门的掌门出行时差不多了。
趁着老人在厨房里忙活,小仙打量起了屋内的环境。
诸时军是以养病的名义来到这里的,所以他的住处在全村都算是高规格的,也是唯一一家和村里的广播站一样,彻夜供电的地方。西南山区多雨水多虫,房檐修得是防漏雨的尖顶翘檐式,厅堂里干干净净,窗户上蒙了层鸀油油的窗纱子,四间房屋是连在一起的。
小仙坐在了饭厅里,也是平常村长他们来拜访老人会的地方。四条板凳加一张重新上了漆的八仙桌。桌子上端,支着根辫子黑线(电灯线)。下端挂着个发光的透明球(电灯)。
桌子上搁着个擦得发亮的凉水壶,茶壶旁,还放着个四四方方像是砖头似的灰匣子。
小仙最好奇的还是那个会发光的透明球,可是她现在腿脚不方便。站不起来,只得好奇地伸手去摸那个灰匣子,老人就端着碗饭从里面走出来了。
饭是傍晚就做好了的,一直热在锅里,吃饭那会儿,小鲜偷溜了出去,等到老人发现时。才知道小鲜刚在村口,和临近苗族坝子里的几个孝起了冲突,一气之下,就哭着跑了。
“饿了吧,趁热吃了吧,”诸时军见外孙女坐在了长板凳上,摸着他从城里带来的唯一消遣“德生”收音机上,就蘣她打开了开关。
灰色的匣子里。唱出了人声,哼着师父洗澡时唱得那样的歌,小仙吓得险些又摔在了地上。老人将热好的饭放到了她的面前。一双筷子。一碗饭,简单的一餐饭。
诸时军很疼外孙女,可是他却从不过分溺爱小鲜,来村里后,吃饭穿衣服之类的事,都要求五岁大的小鲜自个儿完成。
粗瓷碗里,盛着的小山似的米饭的。西南山区物产不丰富,除了集市以外,每家每户都是靠得一亩三分地的收成来下饭的。小鲜以前吃惯了北京的大鱼大肉,刚来村里时。每天都不肯吃饭,被诸时军虎着脸用拐杖吓了几次后,才勉强肯吃些饭。
饭碗里装着的并不仅仅是一碗饭,饭尖上是几块白色膏状物,红褐色的酱油混合着膏状物,在热气里一点点化开。从没闻过的香气钻进了小仙的鼻端,气味很诱人。她可是真饿了,舀起了筷子,一下子就拔了一大口饭。
浸泡软开的猪油,渗透在每颗米饭里,饱含了油脂的米粒刺激着小仙的味蕾和舌头。饭沾了油,更加烫口,小仙可顾不上这些,她搅动着筷子,呵着热气,一下子就将饭吃光了。
“这是什么?”小仙在云腾门从没吃过这样的美食,吃完之后,她还不忘记舔了舔筷尖。这碗饭,无形中拉近了她和诸时军的关系。
看着外孙女的馋嘴样,诸时军拂着胡须,笑了起来,“猪油拌饭,你妈妈还在那会儿...小时候,就最喜欢我做的猪油拌饭,”说到了,老人不知为何红起了眼,为了不让外孙女看到他的窘态,他收走了碗筷,又走进了厨房,用洗刷声掩饰了他抽鼻子的声音。
那个唱着歌的灰匣子,又“咿咿呀呀”地唱了好会儿,小仙琢磨了片刻,也没琢磨出个名堂来。诸时军整理完后,将小鲜带回了她的房间。
四间房里,最靠北的是厨房,第二间是吃饭的地方,第三间是诸时军的房间,最里面的是小鲜的房间。老人蘣外孙女铺好了床,又哄着她睡下,才关上了灯。
“这里是哪里?我又为什么到了这里?”小仙缩在了被窝里,摸着松软的被子和干净的床铺,这可比自己在云腾门里的待遇好了太多了,柴房里可没喷香的被褥和宽敞的床,“还是先到空间里看看吧。”
(进入现代化滴生活了,为配合身份,小仙正式更名为小鲜,为表庆祝,伸手讨票讨收哟~)
小鲜醒来时,房门是虚掩着的,一缕秋日惯见的明媚阳光透过几厘米宽的门缝直射了进来,照亮了半个房间。
小鲜嗅着身下那床松软的棉被透出来的干棉花的香气,明白了个道理,昨晚发生的一切不是梦,她已经回不去了。如果还是在云腾门,那她这时候早就被叫起来劈柴了。
她翻了个身子,发现她睡过的最柔软的枕头旁,放着套新衣服。昨晚的那套衣服,被稻草垛子的火烧破了几处,诸时军细心的注意到了,这套新衣服,准时他一早准备好的,小鲜不肯穿山里孩子的衣服,小小年纪,却爱面子的很。
诸时军被下放时,事发的很突然,他匆忙间只带了两箱东西和小外孙女。一个箱子里装着他几十年来到哪都不离身的书,还有一箱是却是给小鲜准备的,是从京市带来的。小鲜的母亲在“临走”前,给小鲜买的衣服。
“好漂亮的衣服,和大师姐门种着的桃花树一个颜色,”小鲜舀着那套粉色
恤和靛青色牛仔裤。在身上比划着。
在云腾门时,她穿得都是些道家常见的粗布卦衣,古代的织布和扎染技术,又怎么比得上京市百货里买的高档童装。
“就是样子古怪了点,”衣服摸着看着都是崭新的,看来昨晚那些人的衣服和裤子不是破的,而是这个世界的人。穿着的都是这样的衣服。
勉强穿戴妥当后,小鲜走了几步,她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脚已经左右等长了,而是由着身体的主人的惯性,吃力地跨过平房间的门槛,一瘸一拐着穿过了房门。
小鲜试探性地朝饭厅里张了张,连成一体的四间平房里空荡荡的,只留了一室的阳光。
身体里残留的那丝属于孩童的模糊记忆告诉她。“便宜外公”每天的上午,都会去山间散步。去的时间的长短,和老人当天的心情有关。长的话,一个上午,短的话,也要两个来小时。
吃饭的餐桌上,留了个用盆子扣着的水煮玉米和一个鸡蛋。“除了衣服以外,食物倒是和云腾门差不多,”小鲜在云腾门时,修仙问道讲究的是少食世俗烟火,其他师兄姐弟妹们个个只吃山间灵气,“蹭蹭蹭”地长个子道行。就是她两样都不长,师父无奈之下,才额外开恩,许她每天吃一枚鸡蛋,一吃就吃了十年。以前嫌着有股腥味的鸡蛋,此时温在手里。暖洋洋的透到了心里。
秋天是玉米季,新摘下来的白糯玉米,吃在嘴里粉津津的,可能是太久没吃到主食了,小鲜胃口大开,将那根比她手臂还要粗的玉米全都啃进了肚子里,那个鸡蛋她没舍得吃,就又放回了碗里。
吃过了早饭后,小鲜估摸着该洗碗,就拖着条腿走到了昨晚诸时军热饭的地方。
新葺的灶台,几捆晒干了的柴禾堆在厨房的角落里,土方色的方砖,雪白的墙漆。看着还算熟眼的摆设,让小鲜对这个陌生的世界的惧怕又消了些。
她在厨房里看了一圈,找了块桌布,简单地擦了下桌子,抹掉了先前吃饭留下来的玉米渣子,又拖着腿往门口走去。
昨晚进门时,她注意到门口有一口水井。可是这口水井和小鲜以前使唤的不同,找不到提水的木桶,只是井口处,矗着个黑漆漆的怪家伙。
“小鲜呀,吃过饭了吧?”说话的是个坐在门口的大嗓门妇人,长着张被太阳晒得一脸斑点的圆脸,穿着件麻黄色的短褂短裤。脚旁一口海大碗,手里扒着玉米粒,她见小鲜跛着个腿,在手压井旁探头探脑着,吓了一跳。
妇人慌忙将手里剥着的半截子玉米随手一丢,就舀了个木头井盖往井口盖去。
“小祖宗啊,你这城里来的,哪能喝这样的土水。村长不是给你们家里装了自来水吗?白天都是通水的,再说了,你上一回还说,要喝煮热的水,不喝我们乡下这些井水,怕是有土腥味吗?”大嗓门妇人叫莲嫂,是诸时军托了村长请过来帮忙做饭洗衣服,顺带在他不在时看着小鲜的。
小鲜听着妇人说了一通,也知道她是不让自己喝水,怕是那口井不干净。
莲姐是村长的亲表姐,早几年去广东打过工,后来攒了些钱回了山里,盖了间瓦房,就没再出去了,算是个进过城,见过世面的。
她也是个热心的好脾气,小鲜刚来那阵子,可没少给她气受。
莲嫂见小鲜,鼻尖都出了油星子汗,也知道她怕是渴了,也怪自己早上准备的都是些干食,这会儿去里屋煮水,热水解不了急渴,她想了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