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徐州,徐州!三 (第1/2页)
言尽于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登录点击推荐收藏一下,谢谢!
夜,清军,多铎中军大营。
大烛燃烧,四周通明!时不时的烛芯毕波作响!
四周寂静无声,气氛压抑。
许定国正在满头大汗的跪在地上,等待上面的发落。
上面的寂静无声更让许定国沉重,背上的冷汗已经浸湿汗衫。
多铎双目鹰视许定国的脑袋半响,也没个定数。
他自己在拿捏不定主意。
狂攻一天甲士死伤近五千,虽然都是许定国的降军,但也是让己方士气堕落到了低点,而徐州的士气看上去仍未有堕落的迹象。
此次南下,是自己兄长多尔衮觉得南朝内部有着诸多问题,试试攻这一次,能够攻破最好,不能也要试出南朝的防线弱点在哪里,下一步应该到哪里为止!
洪承畴向兄长建议的时候,自己也在一边旁听。当时自己也觉得蛮对的。
洪承畴建议:清军第一步先剪除李自成的大顺军势力,大顺军战力不行,但胜在兵力基础庞大,如果不能迅速消灭,或有烈火燎原之患。第一步消除大顺军势力也有前明太祖朱元璋先向陈友谅下手之妙,而南明则扮演张士诚短时的角色,大顺军与南明现在互为死仇,恩怨不能轻易消解,消除大顺军势力之时南明绝不会出手相助。
如能迅速消灭李自成的大顺,则应该向南朝试探性进攻,以洪承畴他对明廷的了解,南明内部不可能迅速整合一致,这是大清绝好统一全国的时机,过了这个时机,那得到最好的结果大概就是与前宋和大金隔河对峙百年的结果。
当时兄长多尔衮对这个推测也是十分赞成,但觉得李自成新败,或许没有能力对清廷构成威胁,当机命令多铎率领八旗铁骑两万,南下试探明廷。但是中途接到陕西军报,大顺军愈演愈烈,多尔衮便让多铎先行平定大顺。
多铎深刻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两万八旗精骑日行百里,以明廷降兵的配合,强行袭击了潼关,一场大战下来,大顺军辛苦经营起来的局面再次被打灭,大顺军再次低潮下来。
一场大战下来。满清八旗损失也不小,死四千多,伤五千多。
满清全族动员,才有八万精锐入关,各地驻守和战争损失,让多尔衮真是心下忐忑,集结两万八旗是现在多尔衮手头可以拿出的最大机动兵力了,好了,现在只有一万左右了。
多铎带着一万这八旗转兵进入河南。
一个惊喜来到了多铎的面前。
许定国来投降了。
带来了三万多兵马!
瞬间多铎兵马不足的缺点被补足了。
许定国是大一统明朝时代的总兵,多年前曾经平定过山东白莲教的叛乱,也是在清廷上挂着的人物。
许定国之前来投降过,但多铎以下所有人都认为这是诈降,坚持要许定国将子嗣先送到大营来。许定国那时候不肯,但是这次多铎来河南,许定国竟然真的将自己的子嗣妻子都送了过来,显然很有诚意。
果然,许定国不光投降,而且还诱杀了南明的兴平伯高杰,兴平伯高杰也是北京挂在名单上的人物,手下重将很多,三四万兵马,多是百战精锐。
许定国诱杀高杰之后,高杰手下李本深,李成栋等等重将找不到许定国,便带着手下屠灭了以睢州为中心的三百里地方。
史可法虽然深恨高杰属下屠城,但是这些属下兵马却是大明现下不多的精锐,还需要安抚下来,遂保举李成栋为徐州总兵,其他人各有封赏,都是些高官,暂时将高杰所部安抚下来。
许定国投奔之后,带来南明内部不和的消息,这让接连不断大胜的多铎心下生出对明廷的不少轻视,加之许定国不断怂恿多铎南下徐州,保证说李成栋会在乎自己手中兵力,不愿死保明廷,极有李成栋外逃,而徐州可能一战而下。
李贤的前世,这些真的发生了:李成栋弃徐州,然后被追的走投无路投降,满清不战而下直抵扬州南京,灭了弘光朝廷!
但是这次不同,小小的穿越者李贤不仅在徐州,而且先下手将日后的大叛贼李成栋给先刺杀了,然后徐州还呆着一位和许定国有大仇的兴平伯夫人!
狂攻一天的降军损失不是重点,那个多铎不心疼,重点是士气上的损失!大清勇士本来就是硬挺着疲倦前来作战,所谓强鼓余勇,一旦士气泄了,还怎么进行统一大业?
多铎有点想退了,又想再试一次,心下纠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