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王守仁,是第三位。

王越在大明名气特别大,成化皇帝评价他:「计武烈,不减汉朝之卫霍(卫青、霍去病);论文事,无惭宋室之范韩(范仲淹、韩琦)。」

各路名臣将相对王越很是推崇,王守仁就是他的迷弟。王守仁替王越治丧,因此得到了他征战威宁海的佩剑,最后平定宁王之乱,也凭功封爵,这冥冥之中,或许就有那么一点缘分。

朱厚照想起王焕,说不定王守仁知道点王家的情况。

继续翻看着手中的奏疏,里面提了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并没有弹劾自己这个太子抄家什么的。

显然王守仁的精力和兴趣在边事上,对朝堂里这些纷纷扰扰的事没什么兴趣。

朱厚照对王守仁的好感瞬间又加了一些。

穿越前,自己曾经很喜欢这个明清时期第一牛人,看过一部分《阳明先生传》。

王守仁在十五岁时,听说石英、王勇、石龙(石和尚)、刘通等起义,就屡次试图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结果被父亲斥为狂妄。

同年,王守仁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十八岁时,王守仁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在工部观政那段时间,朱厚照曾经溜去看过王守仁。&#

;&#

;&#

;

&#

&#

;

王守仁长得身体精壮,精通兵书战册。在闲谈时还知道他擅长弓马骑射,尤其是射箭尤为精善。还特别能打,别说文官了,一般的武将都不如他。汉代的儒生提剑杀人,这都是从孔老夫子那里继承来的。只不过后来心学大成,大家更愿意让王守仁是一个夫子的形象。

纵观王守仁的一生,无论是军事还是思想,这是一个正儿八经文武全才的人!

像王越和王守仁这样允文允武,能安邦治国、定边拓土,为国家做贡献的人,都是朱厚照年少时的偶像。

一个人读书,不仅要明智,更要立志。

但随着年岁渐长,朱厚照被生活搓磨没了那些锐气。总喜欢在工作闲暇之余偶尔读着这些故事,看这些古人铁马冰河、辅国理政,热一热渐渐凉了的血。

“他这是在求官位呢。此人雄才经略,倒是可以安排去兵部。”朱佑樘对王守仁也很认可,“不过,他父亲王华在南京任吏部尚书……”

朱厚照琢磨了一下老爹的想法,这是想把王守仁安排在自己旁边,来一个养成系大佬、潜邸之臣。眼下这是在征求自己的意见。

说起来,创设于洪武朝的詹事府就挺合适的,主要从事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其中置詹事、少詹事等官职。

“爹,儿子也很喜欢这个人,想让他入詹事府陪读,”朱厚照斩钉截铁的说道:“做詹事府主薄。”

王守仁这样的臣子绝对是所有帝王皇储都梦寐以求的,千百年也出不了几个。

一定要将王守仁收入门下!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晋末多少事

晋末多少事

然籇
晋末多少事简介: 严肃版: 末晋时节,烽火漫天。杜陵杜氏庶子杜英学成下山,正逢桓温北伐,天下局势风起云涌、动荡不休。 试问晋末多少事,安能都付笑谈中? 简略版: “师兄助我!”“夫人助我!”“小舅子助我!” 剧透版: 那年淝水,杜英拍了拍谢玄的肩膀:“看到对面你家叔父了么,上吧!” 已有完本老书《倾宋》《权倾南北》,信誉保证,稳定更新,绝不太监
其它 连载 703万字
调教李唐

调教李唐

夏武昌
调教李唐简介: 重生到武德九年,眼见着距离玄武门之变还有三天,主角如何保命呢?????????? 李二,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孙思邈,武媚娘,某王志来了。 新书需要收藏和点击,推荐票,多多支持 工地开工了,每天工作辛苦,码字时间有限,只能两更了,但请看在每天辛苦的份上,给个收藏,推荐和会员点击,感觉爽的,给个打赏也是欢迎之至的。 书中有些人物不是初唐的,历史上能查到,但这不是错误,而是
其它 完结 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