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渭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章金牛镇之战

正月二十五日,未时末。

清风朗朗,川原悲歌。

王之仁率数百骑败走银山,回撤途中,忽皆此前回救阳新的齐定海急报,银山失守,归路被阻,己方已陷入敌军南北围困之中。

惊闻此间消息,王之仁昏昏欲坠,前方银山脚下,传来了厮杀之声,齐定海部正在对清军占据的银山发起冲击。

银山地势,东西三山夹两道,要想返回阳新,此为必经之路,敌军如今抢占银山高地,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齐定海心急如焚,督兵猛攻,可以下攻上,仰攻险要,伤亡巨大,毫无进展。

王之仁赶到之时,齐定海已经对银山发动了第六次冲击,可折损了数千兵马,银山依旧岿然不动,牢牢握在了清军手中。

清军的强弓射的明军难以抬头,北麓山坡之上,伏尸遍野。

清军参领呼尼牙罗和在山顶俯瞰战场,冷冷发笑,此地险要,乃一天然口袋,明军只要入瓮,便只有死路一条。

今日有他驻兵在此,便要尽歼此部敌军。

呼尼牙罗和调集精锐五百,养精蓄锐,在明军第六次进攻被击退之时,发起了追击。

明军精疲力竭,始终无法突破,此时下山反击,如猛虎扑食,令明军大溃。

齐定海率亲兵上前掩杀,这才堪堪止住颓势。

这时,后方来报,追兵已近,王之仁悲愤不已,坐于马背之上,心如刀绞。

自己麾下这两万浙东儿郎,今日惨死银山,他有何面目去见浙东父老?

心中羞惭愤懑,王之仁仰天长啸一声,令齐定海继续进攻银山,自率五百骑转身,杀向追兵。

齐定海心中亦知今日怕是要全军覆没于此,遂生死志,高声呼战,率余部发起最后的猛攻。

呼尼牙罗和见明军拼死一搏,亦率亲兵加入了战斗之中。

战至此时,清军箭矢将尽,密度骤减,明军得以冲上山腰,杀入了清军阵中。

齐定海奋勇当先,为全军表率,不避凶险,抢先斩杀三五人,士气遂振。

此时,呼尼牙罗和杀来,双方主将一眼相对,便纷纷向对方杀去。

两人健步如飞,转瞬交手,刀兵交错之间,齐定海竟被呼尼牙罗和一招震退,霎时心中大惊。

这虏将勇力十足,力能扛鼎,齐定海心知自己劣势,但已无路可退,只能咬牙死战。

呼尼牙罗和刀法刚烈,又膂力强劲,三五回合,齐定海便已经气喘如牛。

再观后军,王之仁突入两人清军追兵阵中,稍阻敌军。

参领希福短于近战搏杀,但弓术精湛,有神射美誉,故勒马游走阵中,三星连珠,射杀无数。

王之仁埋头冲杀,抱定了埋骨此地的决心,血染征袍,来回冲杀。

这时,银山北麓忽闻清军欢呼,齐定海军败,率残部回退而来。

清军两部夹攻,明军被重重围困于这川原之上。

鼓衰兮力尽,矢尽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

于时,王之仁与齐定海碰头,身边环护残兵二百,清军正合围逼来。

“定海,我对不起你们!”

“总兵何出此言!好男儿马革裹尸,是为英雄也。”

“我浙东二万子弟折戟于此,呜呼悲哉!”

齐定海默然,此番兵败,无一降者,只是想那浙东大地上,不知有多少户人家要挂满白绫,以祭亡人。

正当清军以为将竟全功之时,银山背后,忽然鼓号齐鸣。

自银山与东侧山岭之间,突出一支兵马,强袭清军后背。

呼尼牙罗和猝不及防,惊讶回首,见明军旗帜遍野,明军已经从银山北麓杀上了山腰,正在攻占高地。

源源不断的明军从山道之中杀出,参领希福所部正好面敌,于是急忙督兵上前应战,掩护友军后撤重整。

王之仁见友军来援,悲喜交加,恸哭不已,齐定海连忙率残兵向友军突杀,试图突围。

片刻之后,定南伯方国安的旗帜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原来,驻兵在江边黄颡口镇的方国安接夜不收探报,发现友军被困,于是他连忙督兵自黄颡口镇绕山来援。

京营兵加入战斗,清军已经厮杀一阵,面对明军生力军入场,精力不济,难以抵挡。

于是参领希福果断放弃进攻,开始且战且退。

己方兵力有限,不能与明军硬战,参领呼尼牙罗和在后方整顿好阵型之后,也开始向大治县退去。

方国安亲自阵中驰马,奔走指挥。

见清军后退,正要督兵追击,却被幕僚陈函辉阻拦。

“伯爷,此处地形不利,容易中伏,不可轻敌冒进!”

“先生此言在理!”

方国安大脑瞬间清醒,于是立刻下令,各部收兵,不予追击。

这时,远处的王之仁正背着齐定海大呼救人。

方才混乱之中,不知从何处射来冷箭,齐定海为救王之仁,以身挡箭,重伤不醒。

自己的两位左膀右臂的兄弟一死一伤,王之仁的心已经是四分五裂,痛不欲生。

“救人啊,救人!快找大夫来!”

“快!”

所幸,京营体系健全,方国安营中有惠民药局派遣的医师,听见王之仁嘶吼的京营兵卒连忙为其引路,向后方安全处撤去。

鏖战半个时辰,银山被明军攻克,山上的留守的一千清兵全部格斗至死。

方国安迅速整顿兵马,全军回撤阳新,银山之上,留兵一万驻守,以为阳新屏藩。

银山南麓脚下,齐定海被送进了临时搭建的军帐之中。

伤兵营的医师正在为齐定海处理伤势。

王之仁在帐外,时而半蹲,时而打转,时而捶胸顿足,状若疯癫。

方国安策马寻来,见王之仁背靠大树,瘫坐在地上,掩面而泣,遂在远处盘旋许久,才长叹一声,上前劝慰。

“大治怎么会丢?!怎会轻易丢失!”

“金声桓在做什么?!!”

王之仁悲怒道。

大将军焦琏尔等既定作战计划,就是留守武昌的诸军坚守不战,牵制敌军。

大治驻扎有金声桓的五万大军,怎么会如此轻易被攻克?

方国安长叹一声,他已经探知了情况,陈泰以黄冈空城引诱金声桓出兵,导致大治空虚。

陈泰早有准备,在金声桓率军急取黄冈的同时,他自泽湖之上走水路南下,两军水陆交错,互取城池。

可是这样一来,清军明显扭转了在武昌的颓势。

这大治县就像是棋盘上的天元,被陈泰死死占住,明军各部就不得不被牵制吸引。

咸宁、阳新,甚至是黄冈,三部明军被大治分割。

陈泰这一招,就像是哪吒闹海,直取明军心腹之地,以致明军顿时血脉不畅。

焦琏闪电急进的战略,需要稳固的水陆后勤支撑,大治是陆路运转的枢纽,清军占据大治,就切断了路上运输。

“金声桓分兵去取黄冈了,大治只留下了一万人马。”

“鞑子从泽湖登陆,走金牛镇背袭大治,守将汤执中无备,被一举攻克,守军俱殁。”

“这回统军的,可是伪镇南将军陈泰,此人着实厉害。”

“这一招剑走偏锋,直击我军痛处。”

“大治必须收复,只是眼下敌众我寡,需要等候援军方可。”

方国安对王之仁说道,王之仁之败,乃是急中出错。

他深知大治的重要性,要不然大将军焦琏为何要留金声桓五万兵驻防。

在听闻大治失陷之后,王之仁急于救援,结果被陈泰算计,落入了清军彀中,败北实在可惜。

陈泰用兵出奇,调配得当,巧妙的利用了大治到阳新之间的地形,可谓是深得兵法之要。

以伤亡不过千的代价,便尽灭王之仁两万兵马,足见陈泰之将略,部下之精锐。

虽是敌手,但方国安也不得不承认,陈泰这镇南大将军,绝非浪得虚名。

“九如兄,自潞王监国以来,我大明军队屡战屡胜,鲜有败绩。”

“此虽喜事,却也存忧。”

“所谓骄兵必败,轻敌必失。”

“总兵今日之败,当使我大明三军警醒也。”

方国安叹息道,清军南征,多数驱使的都是投降的明军。

除此之外,也大多都是蒙八旗或者汉八旗的人马,真正的正统精锐满八旗兵马,并没有多少。

己方在江南接连取胜,滋生了轻敌之心,误判了敌军实力,遂导致今日惨败。

方国安不禁换位思考,若是换了自己驻守阳新,是否也会第一时间北进大治?

或许吧,是王之仁的兵败,才令他头脑清醒过来。

王之仁听闻方国安之言,泣不成声,偌大的汉子哭成了泪人。

周遭亲卫兵卒见者无不哀伤,京营兵卒也多为江浙子弟,同袍死难,亦感悲伤。

......

大治县。

参领希福与卓尼牙罗和向陈泰复命。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抗联薪火传

抗联薪火传

老哲
抗联薪火传简介: 是谁在漫漫寒夜中点燃了一枚火种,在十四年间虽然有时大火燎天有时只是火星点点,可是火种未断永远相传! 是哪支部队以四万没有支援没有补给的武装在白山黑水间与几十万日本侵略者缠斗,最后只剩下区区几百人? 有一种精神叫不屈,有一支队伍叫抗联! 别人都叫他雷小六,他从十六岁加入抗联,当抗战胜利他已人到中年,可是已经没有人知道管他叫雷小六了,因为知道这个名字的人都已魂系白山黑水间。 抗战老
其它 完结 629万字
北朝汉月

北朝汉月

元祀
北朝汉月简介: 为什么要写北魏,因为我自己有一个观点:南朝承汉晋,北魏开隋唐。而按照西方史观,大汉与大唐,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 就连北魏末年攻下洛阳的陈庆之,逃回南方之后,也感慨于北方人文之盛,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而当时,北方屡遭大乱,南方的梁朝正处于南朝四代中的文化极盛时期。 我觉得,这样一个朝代,是值得尊敬的。尤其是孝
其它 连载 71万字
烽火江山情

烽火江山情

斯莫龙
烽火江山情简介: 一场意外,让周廷琰重生在了民国,这一年也是中原大战时期,这场大战也彻底的改变了他本想安逸的过着少爷的生活。 本书以真实人物与战争场地为背景改编,讲述抗战的十四年内,发生在皖南一带的故事。
其它 完结 21万字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

风口上的珠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简介: 李源穿越到影视融合世界,以军艺退校生的身份前往702装甲步兵团报道。 别人都是在操场上挥撒汗水才能慢慢成长,李源只需要写写歌,当一名文化搬运工就能变强。 高城:“钢七连是702装甲步兵团王牌连队,请到我们钢七连来吧!” 李源:“你有什么能教我的吗?不去。” 袁郞:“老A是真正的王牌特种部队,能进入老A的全都是真正的兵王,到我们老A来吧。” 李源:“你们那么弱还叫兵
其它 连载 88万字